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作者/天成henry

2009是電子行業的一個分水嶺。

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電子行業成為國民經濟中受衝擊最明顯的行業,營業總收入yoy、營業利潤yoy分別下滑到8.51%、-74.09%。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也正是那一年,我們開始吸收和併購國外的技術,此後,隨著蘋果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電子行業迎來了波瀾壯闊的十年。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智能手機行業每年都在變革,屏幕、攝像頭、指紋識別、無線充電等等功能的不斷更新,帶活了一眾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夥伴們,誕生了一大批大牛股舜宇、瑞聲、歌爾、立訊,舜宇更是創造了十年300倍的神話。

不過,2018年,電子行業又遭遇了當頭一棒,由於中美博弈、手機行業飽和、創新衰退等因素影響,2018年電子行業效益整體下滑,營業總收入yoy、營業利潤yoy分別下滑到17.24%、-207.07%。行業指數接近腰斬,蘋果產業鏈股票瑞聲科技更是最多跌了80%,似是末日一般。

2009-2019,申萬電子行業指數走勢圖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然而,當所有人恐慌的時候,機會也在孕育——2019年,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一、2019年,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翻看今年行情,整體一片大好,鮮有下跌的板塊。截止11月底,食品飲料行業拿下69%的漲幅,電子行業51%的漲幅排名第二。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而如果我們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來看的話,上半年是5G板塊,是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等行業牛股大漲的行情,而下半年則是消費電子板塊王者歸來,一枝獨秀的表演。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那麼,這一年,電子行業經歷了什麼?


二、外圍爭端、自主可控與5G

2019 年上半年,外圍爭端演化和華為事件起伏不定,科技週期依然處於下行築底階段,整體需求低迷。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自主可控被提上日程,而5G就成為當之無愧的抓手,其中華為產業鏈被資本市場重點關注。

為何?

自從中美事件發生以來,科技行業一直是受到打擊的重點。外圍爭端從兩方面影響國內電子產業:首先,關稅推升了產品成本,對美國出口壓力加大,利潤率受到擠壓;其次,美國限制出口電子產品,這對中國電子廠商的經營造成直接性的破壞。由於華為是國內電子產業鏈的重要客戶,華為事件的發展對電子產業的發展和投資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也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華為全球採購金額巨大,供應鏈去美化和國產替代將是大勢所趨。華為擁有眾多領域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但是硬件方面,部分手機芯片領域仍需要向外採購;軟件方面,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等均由美國公司主導,中國或其他地區沒有替代供應商。由於中美外圍爭端不斷反覆,未來華為供應鏈去美化和國產化將是大勢所趨。

所以,5G機遇下的國產替代成為資本市場主要邏輯,且華為在加強自主可控方面的兌現確實是非常快的。

近日,有兩家公司拆卸了華為Mate30系列手機,發現整部手機完全沒有任何美國生產的零部件。在禁令發佈之前,華為採購了旨在保持其手機與來自Qorvo等美國公司的網絡信號連接的芯片。類似的芯片也是從Skyworks和華為自己的海思部門購買的。自禁令以來,華為將日本Murata公司納入該零件的新供應商。同樣,華為停止了從博通採購Wi-Fi和藍牙芯片,現在依靠自己的芯片。

當所有人都意識到「缺芯」比「缺石油」更可怕時,這種預期和合力帶來的結果就是龍頭標的驚人的漲幅。例如,2019年初截至11月25日,期間電子板塊漲幅最大的為卓勝微(+705%)。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可是,為什麼是卓勝微?

根據Bloomberg數據,2018年,華為供應鏈中來自美國的半導體產品主要包括存儲芯片7.58億美金、射頻芯片7.08億美金、光芯片1.92億美金、模擬芯片1.61億美金、CPU芯片0.47億美金、功率IC 0.32億美金、GPU 0.22億美金、觸控IC 0.13億美金、FPGA 0.11億美金,EDA設計工具960萬美金等,未來這些領域採購訂單轉移為國內半導體相關企業帶來替代機會。

在上述領域中,射頻芯片採購金額較大,也是最有可能實現國產替代的領域。目前全球手機射頻前端雖仍以美國企業為主,但國內目前已有多家在射頻領域實現量產的優質設計企業,如卓勝微、銳迪科、唯捷創新、漢天下。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對於射頻器件行業來講,從產業鏈受益先後的角度來看,先受益的是通信基站射頻,其次才是通訊終端射頻。相比於通信基站射頻,移動終端射頻行業的集成度較高,核心壁壘在於射頻芯片(也就是技術壁壘較高),國產化率較低,因此未來幾年存在國產替代的成長邏輯。

通訊終端射頻行業,目前國內處於初創期,公司毛利率普遍較高,卓勝微作為射頻開關芯片龍頭,成為首先進入華為供應鏈的國產替代標的。例如Mate30和和5G手機供應鏈,日本村田取代Qorvo和Skyworks份額成為最大受益者,國內卓勝微進入華為供應鏈,供應天線調諧開關,通道選擇開關等,與頂級RFIC公司一起,成為頂級旗艦5G手機供應商。

標的:公司主攻射頻前端的開關芯片和LNA芯片,是國內較為稀缺的具有強自主可控屬性標的。

客戶:18年三星和小米為公司最主要兩大客戶,營收佔比高達60%以上,華為已經導入。

盈利:15-18年營收和淨利潤的CAGR分別高達72%和145%,毛利率和淨利率水平分別高達50%和25%以上。

如果說2019 上半年是5G 基站對於高頻高速 PCB 需求大增(滬電/深南/生益)以及半導體景氣復甦和國產替代邏輯,帶來像韋爾、聖邦、兆易等的大漲,那麼下半年,隨著各大廠商旗艦機的發佈,尤其是iPhone 11和Airpods的超預期,消費電子行業開始觸底回升。


三、iPhone 11、Airpods大賣

可能不多人意識到,不知不覺,蘋果今年的股價已經漲了75%。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過去,人們質疑蘋果手機沒有創新,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幾點——蘋果手機定價策略的改變、iPhone11銷售超預期、可穿戴設備業務的增長以及內容生態的發力讓蘋果股價重新崛起。

手機市場存量競爭,4G到5G的過渡階段,最有效的市場策略是什麼?由於現在5G並沒有被大面積的普及,根據預測如果真正要開始普及5G至少等到2020年下半年之後,所以現在市場對5G的需求並沒有那麼迫切,但是4G存量更換的需求仍然在,因此在4G向5G推出的過程中,蘋果目標就是推出一款市面上性價比最高的4G手機,不止是價格,還有性能以及服務等各方面。

所以,當某友商急忙喊出要推出10款5G手機時,蘋果正忙著降價賣手機。iPhone 11的定價策略已被證明是成功的。尤其是在中國iPhone 11的起價為5499元,比去年iPhone XR的開售價格低了1000元。IDC的數據也可以從側面證明,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蘋果排在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第五名,整體市場份額為8.2%,出貨量為810萬臺,同比增長5.6%。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從長期看,打造硬件+軟件服務形成的閉環,蘋果在內容生態建設方面開始發力。所以,在經營策略上,蘋果已經開始通過降價,縮減在iPhone硬件上的部分利潤,來保證iPhone銷量的增長,因為只有賣出更多的蘋果手機,蘋果打造的內容生態才能創造更多的收入。

而服務收入的提升帶來估值的提升。從投資角度看, 2016年估值中樞10倍,現在已經是20倍,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蘋果逐漸從硬件公司轉變為服務公司的認可。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蘋果手機銷量向好帶動了蘋果供應鏈,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Airpods的超預期。

比如我們看由於TWS 滲透率提升,立訊精密今年股價漲幅已經達到3.5倍,成為蘋果產業鏈當之無愧的大牛股。目前,蘋果是立訊精密的第一大客戶。以切入蘋果供應鏈為契機,公司延伸產品品類,目前已有包括線性馬達、LCP天線模組、聲學產品等多類產品切入蘋果供應鏈,同時也是蘋果無線耳機 AirPods的組裝廠商。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蘋果是TWS耳機的開創者,展望明年,安卓TWS拐點已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過去,安卓手機一直找不到一個,連接穩定性、低延遲上可以做到和airpods一樣好的安卓tws。而在今年,絡達7月份、高通9月份、華為9月份,都在三季度實現了技術的突破,大幅提高安卓TWS連接的穩定性和低延遲性,這是安卓tws行業技術的拐點。

從出貨量的角度,現在市場預期airpods今年銷量6500萬臺左右,明年8000萬-1億臺。蘋果手機的銷量每年是2億臺,也就是tws佔手機銷量的一半。安卓手機銷量每年12億部,雖然價格是從699-6999區間,但是tws價格也實現了99-1199的區間覆蓋,那麼安卓的tws出貨量,2-3年內應該可以達到6億,是蘋果的6倍。

而安卓tws其實才剛剛開始,拐點已至,將為整個產業鏈帶來至少翻倍空間。


四、存量博弈的痛苦

有人這樣形容:電子黃金十年,中國僅有半隻腳邁出了富士康。

中國電子龍頭,超過一半在4%淨利潤紅線以下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的確,十年來中國電子產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大而不強的癥結卻始終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科技、高毛利的上游材料、設備等領域被牢牢的掌握在美日韓手中,中國要實現突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有且只有往上游走,才能擺脫低附加值的宿命。

在此之前,永遠都是存量博弈,低門檻組裝技術帶來的結果就是進入壁壘很低,國內電子行業供應鏈競爭越來越激烈,平均毛利率越來越低。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例如,2010年,瑞聲科技成為蘋果供應商之一,一度成為蘋果最大的聲學器件供應商;2011年,歌爾股份開始向蘋果供應電聲器件,主要為麥克風、耳機、揚聲器等器件;2011年,立訊精密憑藉在連接器領域的深厚積累首次進入macbook內部連接線供應鏈中,之後陸續切入金屬外殼、無線充電模塊和聲學器件供應鏈中。

立訊的切入讓其他聲學廠商備受壓力。2018年歌爾股份的收入同比減少7%,淨利同比減少60%,2018年全年股價跌去了60%。歌爾股份的傳統優勢產品-麥克風、揚聲器等精密零組件在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被「新進入者」立訊精密大量搶單,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減少4.23%,毛利率下降3.39%。


尾聲

科技行業往往就是這樣,孕育著大量的機會也充滿了最多的不確定性,而且週期變化非常快,投資者們需要密切關注和跟蹤行業的變化,才能最大可能的去除不確定性。

是機會還是泡沫,有時候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以進入華為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芯片龍頭——卓勝微為例,與全球射頻開關龍頭Skyworks和QORVO對比:

十年磨一劍,電子行業王者歸來 這些股票未來可期

卓勝微雖然成長更快,空間很大,但從18年數據看,其營收分別只有QORVO和Skyworks的2.5%和2%,但目前市值卻分別是QORVO和Skyworks的51.5%和35.6%。

電子行業現狀是,雖然有政策大力支持,產品研發和國產替代也正在進行中,但是目前主要是集中在中低端產品方面,高端產品在短期內替代的可能性較小。按照目前國內華為供應鏈相關公司的實際水平,暫時不具備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因而與海外公司基本不可比。

雖然差距巨大,但資本市場仍然願意給予這樣的公司足夠的溢價,因為只有更多中國電子企業踏入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上游,中國電子行業才能避免大而不強的尷尬。

中國科技股,這是一個成長性最好但波動也更大的市場。不可否認,我們的科技行業起步落後於西方,但競爭力正在迅速提升,下個十年,科技行業「二八分化」,強者恆強,我們要做的就是敢於給這樣的中國企業下重注。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