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美國選舉中存在大量的政治獻金,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是其規模之大,往往令常人瞠目結舌。2010年,美國最高法院取消了組織對個人進行獻金的數額上限,2014年,又取消了個人的捐贈上限。從而為富人、利益集團干預選舉徹底掃清了障礙,正因如此,美國著名的社會主義參議院桑德斯稱其為災難性的判決,而桑德斯也正是打著一人一票、不收富人錢的口號進行選戰,贏得了許多年輕人的支持。

美國的政治獻金由來已久,但是近幾次大選變得尤為嚴重。以至於人們開始懷疑,美國究竟是民主還是錢主。

一、美國的競選花銷有多高?


美國競選花銷之大,常人是難以想象的,根據美國各大媒體的統計,美國的競選花銷可以說是逐年增加。從1860年-2004年,美國共舉行了36次選舉,平均每次選舉的花費比上一屆選舉增長45.5%。在1880—1948年間,競選經費還有時增,有時減,但從1952年大選開始,趨勢就變得有增無減。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選舉花銷逐年上漲)

到1996年,美國的總統選舉花費近4億8000萬美元,2000年則漲到了6億5000萬美元,2004年則超過10億,2008年,奧巴馬和麥凱恩的對決則耗去了24億美元,2016年美國大選則是達到了最高值60億美元。總統選舉花費之大,讓人瞠目結舌。除了總統大選,選舉議員也花銷不菲。根據2006年的統計,每個當選的參議員平均花費964萬元,花錢最多的是前總統克林頓的妻子希拉里,整個競選花費了4083萬美元。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競選的花銷主要用於三處,一是民意調查,二是包裝形象,三是廣告推銷。民意調查用於及時獲得選民對自己的看法,掌握情報優勢。包裝形象則是通過僱傭很多專業人士(形象顧問,撰稿人等),將自己打造為選民喜歡的形象,以迎合選民的趣味,提高支持率,這些專業人士一小時的薪金往往就能達到450美元。廣告推銷則是通過發佈廣告信和上電視打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政策,提高知名度。


這三項都需要和媒體公司、廣告公司進行緊密的合作,而這些合作無不意味著巨大的支出,這使得競選人越來越需要政治獻金。

二、誰能籌到更多的錢,誰就能獲勝

早如此巨大的花銷使得選舉的門檻越來越高,這種境況使得最後獲勝的人往往是有錢的哪一個,不管是他自己的錢還是由政治獻金得來的。

根據統計,在2002年美國國會選舉中,有20個人自費100萬美元以上參選,其中花錢最多的一位拿出779萬;2004年,自費100萬美元以上的參選者增加到23位,其中花錢最多的一位拿出2866萬;2006年,自費100萬美元以上的參選者增加到28位,其中花錢最多的一位拿出了1700萬美元。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1992年,百萬富翁佔參議院成員的28%;2000年國會選舉的獲勝者中,三分之一至少是百萬富翁;2002年國會選舉的獲勝者中,47%至少是百萬富翁。到2006年,435位眾議員中有191位至少是百萬富翁(44%),所有眾議員財產價值的中位數是67.5萬美元;在100人的參議院裡面有58人至少是百萬富翁(58%),所有參議員財產價值的中位數是170萬美元。

而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也往往是籌資最多的那一位,從林肯時代開始,林肯就依靠其10萬的競選資金戰勝了只有5萬資金的對手。如2004年,小布什籌集3.67億美元,對手戈爾籌集了3.28億,小布什勝。2008年,奧巴馬籌集6億美元,麥凱恩則為4億,奧巴馬勝。2012年,奧巴馬籌集7.2億美元,羅姆尼則為4.4億美元,奧巴馬勝。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在2016年以前,籌錢最多的人會獲勝,幾乎成了一種定律,這使得誰最受利益集團青睞,誰就越能贏得勝利。在2010年以前,美國還有名義上對於組織政治獻金規模的限制,但是2010年最高法院以維護組織言論自由為名,徹底取消了限制,這讓美國選舉徹底走向了被利益集團操控的方向。這一情況在2012年達到了頂峰。

但是從2016年總統大選開始,這一規模得到了扭轉,憤怒的民眾咋也不願被富人隨意擺佈,大選和國會選舉開始頻頻出現出人意料的黑天鵝。

三、社交媒體改變了有錢必勝的規律

美國選舉曾一度陷入誰有錢就一定能獲勝的境地,但是從2016年開始,種種違背過去選舉規律的事情開始出現。

2016年美國共和黨初選,傑布布什的競選資金遠遠多於其他候選人,但支持率僅為2%,灰溜溜的退出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公然主張社會主義,建議向華爾街徵稅,僅依靠普通選民的小額捐款,依然可以撼動深受華爾街信賴的希拉里。最後的大選對決,特朗普籌集的競選資金為4.4億美元,少於希拉里的7.6億美元,僅為後者的60%左右,但特朗普卻贏得了選舉。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特朗普吊打傑布布什)

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資金雄厚的建制派紛紛落選,而像曾為女服務員的科特茲,曾為索馬里難民的奧馬爾則紛紛崛起,他們均以不多的資金輕鬆擊敗了那些受富人和基金會青睞的精英政客。而在2020民主黨初選中,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新聞公司創始人,大富豪布隆伯格參與選舉,他每天的廣告花費達到420萬美元(相當於3000萬人民幣),超過了拜登、桑德斯、沃倫等人的總和,但他的支持率僅為4%,非常之慘。

自從2016年總統大選以來,金錢操縱美國政治的現象開始減弱,出乎富人和華爾街預料的黑天鵝現象越來越多。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富豪布隆伯格參與選舉,支持率低的可憐)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和社交媒體的興起不無關係,在之前,之所以競選資金如此重要,是因為宣傳推銷需要和廣告商、媒體公司進行合作,需要花大量的錢來收買他們進行宣傳,但是互聯網興起後,競選人通過臉書推特就可以輕鬆表達自己的政見並影響選民,隨著互聯網用戶規模的擴大,傳統媒體和廣告公司的影響力越來越比不過互聯網,特朗普、科特茲、奧馬爾都是利用互聯網輕鬆戰勝了建制派政客。

可以說,互聯網的出現讓候選人可以以一種成本極低的方式完成宣傳,而再也不用看傳統媒體的眼色,這是特朗普敢於和CNN等媒體較勁的根本原因。互聯網如此改變了選舉格局,以至於美國的傳統媒體和建制派精英公然抨擊臉書促成了特朗普的當選,並提出要進行互聯網審查。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社交媒體打破金錢政治本是好事,但是他同樣帶來了嚴重的民粹主義和社會對立,正所謂政治的演進無窮無盡,對腐朽政治的衝擊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一個風險的終結往往意味著下一次風險的開始。


金錢下的選舉:美國的政治獻金規模究竟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