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朱亞文被諷像太監,有層次的演員就這樣,不必醜化他

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我昨天寫劇評文章,對這部電視劇已經進行了個人點評,認為它是近期質量較為不錯的古裝劇,並且認為朱亞文的演技層次感分明。不過,今日看到不少評論觀點認為,朱亞文在《大明風華》當中把一個準太子演成了太監,繼而對其冷嘲熱諷。

《大明風華》朱亞文被諷像太監,有層次的演員就這樣,不必醜化他


說演員朱亞文像個太監,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一位優秀的演員,在影視劇當中,呈現的只是角色本身,而並且演員自己。在《大明風華》當中,這位準太子本身就具備一些廠公的性格特點,而非是朱亞文這位演員帶給角色的。並非是演員氣質使然,而是角色氣質要求。

回到《大明風華》的文本當中,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也只有保持這種性格,才能在他的爺爺、父親和二叔之間立足。張挺導演對人物的性格設定,應該更為接近大明皇宮的真相。朱瞻基的爺爺朱棣,本身就是執掌天下的硬朗風格,而父親則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太子。在這種前提下,朱亞文飾演的角色,也只能在爺爺面前像個太監,而在錦衣衛辦案的時候,像個圓滑的廠公。

《大明風華》朱亞文被諷像太監,有層次的演員就這樣,不必醜化他


觀眾慣性當中的太子氣息,都應該是康熙、雍正、乾隆那樣的。主要原因是清宮劇先入為主了。早在二十年前,清宮劇便已經大火。而大量的此類電視劇提供的版本都是皇帝器宇軒昂、太子英姿颯爽的。比如,當年最火爆的《還珠格格》,乾隆就是氣度不凡的,而五阿哥們也是青年才俊、硬朗非常。

實際上,這些戲說,給觀眾造成了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塑造帝王角色,就應該向這些已經定型的角色看齊。反觀《大明風華》,它其實在開創一些中國影視劇的嶄新角色,重新通過一個明宮題材的影視劇定位一些帝王角色的性格特徵。

《大明風華》朱亞文被諷像太監,有層次的演員就這樣,不必醜化他


在這部《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是陰狠毒辣而又剛猛非常的。這倒是非常符合觀眾對於帝王的角色認知。然而,到了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這裡,大家就有些不適應了,這位以後的準皇帝,竟然像個太監一樣,是不是有些太假了呢?我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這樣的太監式的性格,可能更接近真實的歷史狀態。

朱瞻基不是開疆擴土的帝王,他是要守業的準太子。從爺爺朱棣那裡承襲大明江山,自然首先要迎合爺爺。太監式的性格特徵,正是和朱棣這樣的宏圖偉業式的君王性格形成互補的,更容易獲得歡心。所以,在《大明風華》首播劇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朱亞文伏在朱棣身上的戲碼,彷彿承接一種爺爺和孫子的膝下之歡,繼而就是拿著爺爺的金令牌辦大事兒去了。

《大明風華》朱亞文被諷像太監,有層次的演員就這樣,不必醜化他


整個明代,都是錦衣衛、東廠西廠橫行的。這或許也可以說明,大明王朝的皇帝們,是非常喜歡太監式的性格的。這種特點,從朱棣那裡便已經確立了。因此,朱瞻基有這種性格,並非是朱亞文太娘了,演不出帝王氣質,而是他確實是一位實力派演員,把自己的演技發揮出了不少的層次,有太監的時候,也有帝王硬朗的時刻。一部電視劇,多種性格特點,正是優質演員的表現。

其實,關於太子或者準太子在皇帝面前有太監性格特點的影視劇,也並不罕見。比如,2015年上映的電影《思悼》:18世紀初,朝鮮李氏王朝正值英祖(宋康昊 飾)在位時期。英祖舐犢情深,在長子早逝後,他全部希望寄託在次子李愃(劉亞仁 飾)身上。不僅在他剛出生之際就冊封為世子,更為其安排名臣督導功課。然而天不遂人意,世子耽於玩樂,無心學業,英祖一度提拔世子代理國政,可卻使這對站在權力頂峰的父子漸行漸遠。在一個瓢潑雨夜,世子杖刀闖入王宮。次日,他因意圖謀反而遭到英祖的訓斥,並被鎖入米櫃之中。在接下來的八日裡,這對形同寇仇的父子各自回憶起過往的種種。

《大明風華》朱亞文被諷像太監,有層次的演員就這樣,不必醜化他


在這部電視劇當中,為觀眾呈現了更為明確的皇帝和太子之間的性格關係。《思悼》的最後,太子死在囚籠當中。可以說,這部電影對《大明風華》是有劇情共振作用的。朱棣作為強勢的大明君主,若是他的孫子也強勢起來,可能結局也是《思悼》式的。反倒是朱亞文呈現的這個角色,一面是太監,一面又有著高級智慧的,能夠成為大明王朝的下一任繼承者。

影視劇尤其重在“寫人”,呈現前作經典電視劇不一樣的人物性格特點。朱瞻基這個角色,是《大明風華》當中的“寫人”的重要成功點之一。所以,劇迷們真心沒有必要醜化演員朱亞文像個太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