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吹哨人》

看完了《南方車站的聚會》緊接著又看了雷佳音和湯唯合作的《吹哨人》,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體驗,如果說《南方車站的聚會》是黑夜裡的犯罪,《吹哨人》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強取豪奪,是對大自然,大環境的破壞,也是對普通老百姓的迫害,只是一切都在權力的掩蓋下,假借著希望給了普羅大眾不可能的光明。

雷佳音今次扮演的是一個名叫馬珂的澳洲華人職員,他所屬的GPEC公司號稱是擁有先進科技的能源公司,公司高層為了和國內的呂漢煤炭集團合作,不僅行賄,隱瞞技術問題,甚至還將自己公司的員工當棋子,用完即扔(暗殺),因緣巧合之下,雷佳音發現舊情人周思涼(湯唯飾演)就是呂漢煤炭集團的董事長夫人,而自己中國同胞(同事)的被害,也讓他開始懷疑公司潛藏的秘密,並走上了“追尋真相之旅”,最後成了一名“吹哨人”。

看著這個題材介紹,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很寫實的電影,其實不然,它是一部很有誠意的商業的電影。因為影片裡,不乏精彩的動作鏡頭、刺激又帶感的追車場面,還有不同地域轉換帶來的不一樣視覺效果,加上一波三折的劇情,《吹哨人》其實很耐看,在大多數考究的鏡頭下,也夾帶了少數歡愉的鏡頭,讓看人看到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的幸福與和諧,也讓人看到了這個和諧之下潛藏的“小危機”。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意不在於展現一個家庭或一份愛情的偉大,而在於揭露社會上的某些“貪贓枉法”,即企業的犯罪行為。而說到犯法,馬珂所屬的公司就存在行賄和隱瞞技術漏洞等問題,呂漢煤炭集團則存在受賄、洗錢與製造汙染等重大犯罪。


《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湯唯~


先不說電影裡呂漢煤炭集團表面上怎樣,單就馬珂去和他們籤協議後準備回澳洲的路上,他們派遣的護送司機一句無意間的話語,就叫我深深地感到難受,他說,“如果這個技術有用,他們子孫後代就可以正常呼吸新鮮空氣,不用看這滿天漂浮的‘棉絮’……”

那時,我的鼻頭不由得一酸,想到了不知是在柴靜的《看見》一書裡面的一篇關於山西的文章,還是以前一個陌生的朋友和我說的,關於他們山西的環境汙染問題,總之就是,在煤炭之鄉,人們是沒有好日子過的,滿天的煤屑,不僅讓人身體受不了,也令環境汙染嚴重,連地下水也被汙染,想喝一口乾淨的水,只能是奢侈。


《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雷佳音飾演的馬珂


而呂漢煤集團與GPEC公司現在要做的事情,不僅不能解決環境汙染這個問題,甚至還會將整個城市毀滅,這真的是一件叫人心寒又憤恨的事情,可是,該由誰去揭穿這個醜陋的真相呢?導演薛曉路就安排了這個差不多要成為“人生贏家”的馬珂。

要迎接這個挑戰,首先就是被家庭成員誤解,接著便是“出逃”,再者就是突破重重考驗,挑戰身體極限,挑戰道德極限,在一層層誤解裡面,像剝洋蔥一樣,慢慢地,慢慢地貢獻出真實的自己,同時也努力去揭露現實,在互聯網上,用實際行動,去打破那些被設置過的假象,為了所有不認識但一樣重要的中國同胞,賣力地與集團抗衡,爭取個人與家人的自由與安全,也為他人的自由與安全爭取必要的勝利。


《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拿到證據

還是忘不了,馬珂與周思涼在電影裡的一場場被追逐的戲,真的很精彩,哪怕火車戲在很多爆米花動作片裡面已經被一次次地玩過了,但他們兩位演員依然像在突破以往的自己一樣,努力挑戰著這個不一樣的戲份,看著他們被追擊,趴到了火車下,玩命一樣逃跑,真心有感受到他們的努力。

特別是最後,那一場致命的車禍,湯唯直接被甩了出去,一地玻璃渣子,看著都為她犯疼,真的很努力了,即使還是有負面的聲音質疑她依然還是那個“文藝女”,可是,這一次,在我眼裡,湯唯她真的很不一樣好不?如果不是抱著十足的信心,以她率真又有主見的個性,我相信她不可能會接手這樣一個角色。

雷佳音也是,就憑那憨憨的樣子(外貌),也十足一個好人的樣子了,除了一口不夠標準可以被詬病的英語,他扮演的馬珂也算一個圓滿的角色了,他就像電影裡他兒子說的一樣,是一個如蝙蝠俠一樣,默默守護他人的英雄,即使英雄成長之路坎坷,最後也得以成功。

一切,看似不好的,最後都可以被完整地守護,這是導演的意圖,也是大眾的期待,法治社會,要的就是公平,要的就是平和,還有大環境的健康。“吹哨人”,是制度的使然,更是良知的維護手段,做得了“吹哨人”,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傳奇,哪怕只是在電影裡,也足夠勇敢,足夠叫人敬畏。

雷佳音他們,也算是在用實際行動去踐行這個法律制度,為這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做著貢獻(宣導),不管電影的最終成果如何,網上的評分如何,在我心裡,這一次,他們已然成功。

《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馬珂的妻兒


《吹哨人》:一部被低估了的作品

依然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