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超前點播:付費看劇是商業使然,但也要懂得吃相好看

《慶餘年》超前點播:付費看劇是商業使然,但也要懂得吃相好看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最近,一部網絡電視劇《慶餘年》火了。

12月11日,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同時對《慶餘年》推出了“超前點播”業務。

什麼意思?

在此之前,你只要買了愛奇藝和騰訊的VIP會員(10-20元/月),就可以始終比普通用戶多看6集。

現在有了“超前點播”,你在買了VIP會員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再多花50元,比沒付錢的VIP再多看6集。

或者你也可以選擇按集支付,3元/集,必須按劇集順序購買。

《慶餘年》超前點播:付費看劇是商業使然,但也要懂得吃相好看


這一下子,引起了軒然大波。

廣大網友表示,我們本來以為,買了VIP就是收費的終結,沒想到這只是入坑的開始?!

你們也太壞了吧!這不是趁火打劫嗎?!

憑什麼我們付了費還要再付費?

……

這並不是“超前點播”的第一次出現。

早在今年(2019年)8月,騰訊視頻就在當時大火的電視劇《陳情令》上成功試水,一夜之間獲得7000萬營收,賺得盆滿缽滿。

可是,視頻網站賺得盆滿缽滿,廣大網友卻怨聲載道。

“超前點播”這事兒真的合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這件事情的本質:

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之間的博弈。

什麼意思?

我舉個例子。

你去買一件衣服,心裡的最高價位是1000元,超過1000元,你就絕對不買了。

而賣衣服的人,他心裡有一個最低價位——進貨價300元。低於300元,他就絕對不賣了。

但是呢,你們兩個都不知道彼此的心理價位,於是,你們就開始討價還價。

成交價越接近1000元,生產者剩餘(成交價-賣家心裡的最低價位300元)就越大,賣家就越佔便宜。

相應地,消費者剩餘(你心裡的最高價位1000元-成交價)就越小,你就越吃虧。

成交價越接近300元,消費者剩餘就越大,你就越佔便宜。

相應地,生產者剩餘就越小,賣家就越吃虧。

所以,一件東西最終值多少錢,其實是在一個區間裡的,這需要買賣雙方通過討價還價來博弈。

對於賣家來說,他的目標,就是儘可能多地吃掉買家的消費者剩餘。

一個買家來買東西,賣家可以通過討價還價,來吃掉對方的消費者剩餘。

那如果是多個買家呢?

買家的心理價位各不相同,有人願意出高價,有人只願意出低價,但你沒辦法跟每個人討價還價,你只能定一個價。

怎麼辦?

這時候,商家就需要實行定價策略。




定價策略在商業世界中非常普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機票。

商務人士坐飛機,通常都比較著急,今天買票明天飛,他很願意為機票出一個高價,比如8折,或者全價。

而對於一個退休的老太太呢?

她坐飛機,通常並不著急,她有的是時間,哪天便宜買哪天,如果機票比高鐵貴,她甚至就不坐飛機,而去坐高鐵了。

她只願意出一個低價,比如4折。

這個時候,航空公司的機票應該怎麼賣?

統一定個高價嗎?

可是,這樣就只有商務人士願意買,飛機上的很多座位都得空著了,既然空著,那還不如4折賣給老太太呢。

那統一定價4折嗎?

可是,我本來想在商務人士身上賺到全價的,這樣我不就虧了嗎?

那怎麼辦?

我能不能用一些限制條件,讓願意出高價的人多出錢,而讓不願意出高價的人少出錢呢?

比如,如果你提前30天以上購買機票,就給你4折,並且不能退改簽。

而如果你購買一週以內的機票,基本都是8折到原價,可以退改簽。

為什麼這麼定?

因為商務人士都是臨時出差,不可能提前30天購買機票。

而老太太一定會提前一個月以上購買,哪天便宜買哪天。

於是,同一架飛機,相鄰的位置,一個是商務人士,一個是退休的老太太。一個全價,一個4折。

這也就意味著,航空公司用了一種很聰明的做法,讓願意出高價的人多出錢,讓不願意出高價的人少出錢。

這就是,定價策略。




在商業世界中,定價策略有3種: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聽上去怪怪的,但“價格歧視”並不是真的“歧視”。

它是一箇中性詞,意思是差別定價,或者區別定價。

一級價格歧視,就是“按人定價”,精確針對每個人,差別定價。

討價還價,就是最典型的一級價格歧視。

二級價格歧視,就是"按量定價",買得越多越便宜。

最常見的,就是" 批發 "。

你在商場買瓶啤酒,10元錢。

你到批發市場"批發"一箱啤酒,7元錢。

而你到啤酒廠買一車皮,估計只要5元,甚至3元。

這就是二級價格歧視。

三級價格歧視,就是"按類定價",根據不同人群的消費能力來定價。

比如,去酒吧,女士免費,男士收費。

比如,坐公交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票。

比如,航空公司賣票。

在這三種價格歧視當中,人們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按量定價"的二級價格歧視。

買得越多越便宜,天經地義,合情合理。

而對於"按類定價"的三級價格歧視,很多人覺得不合情。

同樣是人,憑什麼去酒吧男生就要收費,女生就能免費?

但是人們會覺得合理。

因為畢竟去酒吧的女生多了,男生才會更多。

人們最不能接受的,是“按人定價”的一級價格歧視。

針對不同的人定不同的價,這是合法的(在某些國家不合法),但一定不合情也不合理。

比如我們遇到“大數據殺熟”,一定會非常厭惡。




回到一開始“超前點播”的話題。

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其實就是在使用"按類定價"的三級價格歧視。

他們想把那些特別想看《慶餘年》的人群篩選出來,收取費用讓他們提前觀看。

這個初衷是合理的。

人們一開始也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用戶為了比普通用戶多看6集,開通了騰訊視頻或愛奇藝的VIP。

這就相當於用三級價格歧視,把想看《慶餘年》的用戶篩選出來了。

可這個時候,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又推出了“超前點播”,想從VIP中再篩選一波VVIP。

這相當於,在進行三級價格歧視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次三級價格歧視。

這就讓用戶難以接受了,覺得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所以會引起用戶的口誅筆伐,說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吃相難看。

在我看來,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推出“超前點播”,本質上來說,是實行"按類定價"的三級價格歧視,是想吃掉更多的消費者剩餘。

這件事情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這種定價策略在商業世界中也並不少見。

但是吃相確實難看了點。

退一百步說,實行價格歧視,是商業社會的必然,每家公司都在思考——如何讓更需要商品的人付更多的錢。

但是也一定要懂得吃相好看。




最後的話


作為企業,一旦你的定價策略開始變得不合情、且不佔理的時候,你可能依然會賺錢,但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

所以,在使用價格歧視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謹慎。

定價策略是一門藝術,想要做到合情合理地吃掉消費者剩餘,需要大智慧。

作為看客,我們在憤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吃相難看時,也要理解並學習這背後的商業邏輯。

別人付費看《慶餘年》,我們免費看商業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