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漫卷天地新——解放漳州城

紅旗漫卷天地新——解放漳州城

1949年9月21日,長江支隊第五大隊(南下地委)在書記李偉、專員丁乃光、軍分區司令員李承堯等率領下,進入漳州與閩南地委勝利會師。

紅旗漫卷天地新——解放漳州城

群眾燒水慰問解放軍

紅旗漫卷天地新——解放漳州城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新華社報道漳州解放信息。

紅旗漫卷天地新——解放漳州城

漳州軍管會臂章

1949年9月19日,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隆隆槍炮聲,漳州歷史翻開了新篇章,閩南人民翻身做主人。

三面合圍:橫掃千軍如卷席

1949年6月初,人民解放大軍以勢如破竹、風捲殘雲之勢南下進入福建,繼8月23日結束福州戰役之後,漳廈戰役一觸即發。漳州,很快就要結束國民黨殘部的黑暗統治,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

9月16日,第三野戰軍十兵團下達了漳廈戰役作戰命令,要求首先解放漳州及周圍地區。三十一軍以九十三師攻取同安、角美,搶佔江東橋,切斷漳廈之間的水陸聯繫;以九十二師攻取長泰、南靖;爾後,兩個師從東、北、西三面合圍,聚殲踞守漳州的國民黨軍隊;九十一師為二梯隊,在後跟進,控制角美及其以南地區的水陸交通。長期在閩粵邊堅持武裝鬥爭、已經頗具規模的閩粵贛邊縱隊第八支隊配合九十二師參加戰鬥。

9月19日凌晨,我軍發起了總攻,炮彈呼嘯著砸向敵人的陣地,像道道閃電撕開了閩南黎明前的最黑暗。6時,我軍攻克長泰縣城;午後,解放大軍形成從東、北、西三面直逼漳州城的態勢。守敵不堪一擊,節節敗退,先是潰退入城,隨後於黃昏時刻又棄城向橋南方向落荒而逃。我九十二師二七四團、二七六團突進漳城西北角後,直插市區,肅清殘敵;二七五團突入市區後,趁著夜色尾敵追殲,沿途俘敵,追至石碼,又包圍原駐漳城的敵六十八軍軍部。在我強大火力的攻擊下,敵見頑抗無望,1500餘名官兵遂在其少將參謀長張星伯的帶領下繳械投降。而在木棉、九龍嶺一帶設伏的八支隊十三團、二十一團和三十一軍偵察營獲悉敵軍大部向石碼、海澄方向潰逃,遂分兩路追擊,共截獲三批敵軍,俘敵副團長以下官兵100餘人;八支隊二十三團、十九團則在南靖草坂截擊南逃之敵,俘敵70餘人。與此同時,在漳州外圍,我九十三師、九十一師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也向敵人陣地發起猛烈攻擊,佔領同安、角美,又直下海澄,在廈門外圍形成了渡海攻廈的態勢。

是日,解放了的漳州城,一片歡騰,到處鑼鼓喧天。“解放了!”“勝利了!”的歡呼聲不絕於耳。漳州及其外圍戰鬥,共殲敵l5000餘人,為漳州全境的解放和跨海解放廈門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兩度會師:眾志成城謀新篇

在解放漳州城前後,兩度出現場面感人、影響深遠的會師。

第一次會師是在9月17日。早在1949年7月,為了及早與南下大軍取得聯繫,閩粵贛邊區縱隊遵照中共中央電報指示,派參謀主任王漢傑及八支隊副政委盧炎北上與十兵團聯絡。8月27日,他們受到張鼎丞、葉飛、韋國清等中共福建省委及十兵團領導的接見。9月15日,王漢傑與三十一軍九十二師參謀長田賢成、偵察科長叢德滋率領三十一軍偵察營經幾天急行軍,抵達長泰縣枋洋、大竹墘一帶。17日晚,中共閩南地委書記盧叨與八支隊領導李仲先、吳揚率領所部到達南靖縣寶林,與如期到達的三十一軍偵察營勝利會師。當南北兩支勝利的鐵流匯合在一起時,整個隊伍都沸騰起來了。保林村內外到處喜氣洋洋,歌聲不絕,常年堅持在地方搞游擊戰爭的八支隊指戰員,高唱著“老大哥,老大哥,你成名大來功勞高,渡黃河,過長江”的歌曲,歌聲響徹雲霄,大家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當晚,召開聯席會議,由田賢成傳達三十一軍解放漳州的作戰計劃,要求八支隊和偵察營在l9日以前趕到漳州西南,負責堵截漳州逃敵。

第二次會師是在9月26日。剛進福建不久的長江支隊第五大隊(南下五地委)喜聞漳州解放,加快行程向漳州開進。長江支隊是1948年12月中共中央華北局根據黨中央指示,從老解放區的太行區、太嶽區抽調黨政軍群團全套幹部組成的南下區黨委,目的是隨軍南下接管新區,對外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9月21日,中共閩南地委書記、八支隊政委盧叨率部分工作人員進城;南下五地委負責人李偉等在閩南地委組織部長、八支隊副政委盧炎的陪同下進城。兩個地委的主要領導人在會見三十一軍政委陳華堂時首次會面。之後,南下地委機關工作人員和閩南地委機關人員也陸續進城。9月26日,尋源中學禮堂裡隆重召開南北幹部會師大會。三十一軍政委、漳州軍管會主任陳華堂莊重宣佈漳州軍管會、中共福建第六地委、第六行署、第六軍分區和支前司令部成立,要求各機構各司其職,用政治、軍事的手段及時解放漳州全境,搞好軍事接管,維護好社會秩序,嚴格執行約法八章和城市政策;儘快恢復發展生產,搞好支前工作。同時,要求軍隊、地方南下幹部和本地幹部互相學習,搞好團結,模範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發動和依靠群眾將各項工作搞好,迎接全國解放。南北幹部勝利會師後,開始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緊張有序地開展軍事接管、維護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搞好支前工作等。漳州這座古城開始迎來了新生的曙光。

南北幹部會師組成新的地委後,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創辦閩南公學,培養急需人才。與此同時,為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和接管福建,在上海組建的南下服務團也日夜兼程挺進漳州。就這樣,來自五湖四海的幹部,緊密團結,精誠合作,在情況極為複雜、條件異常艱苦的環境下,緊緊依靠群眾,勝利地把漳州帶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一往無前:敢教日月換新天

金秋送爽,紅旗飄飄,解放後的漳州朝氣蓬勃,大街小巷充滿了歡歌笑語。此時,廣大從戰火的大“熔爐”裡淬鍊出來的革命者,甩開膀子,領導更多的建設者、熱心者、擁護者毅然投身到新漳州的建設大潮流裡。在解放大軍繼續“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時候,閩粵贛邊縱八支隊司令員李仲先率警衛人員進入市區,與“龍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同志取得聯繫,組織群眾上街張貼歡迎標語,為親人解放軍送茶水、找糧柴、當嚮導、做翻譯,拉開了支前工作的序幕。“龍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在解放漳州時積極勇敢地在城區開展工作,發動群眾迎接解放,為漳州的解放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配合解放軍行動,當解放軍先遣隊一到,支前辦事處、民工指揮部、糧站一開始工作,群眾就踴躍交糧,積極參加民工隊伍,熱情承擔支前各項任務。當大部隊一到,就要糧有糧,要人有人。人民群眾還冒著炮火紛飛的重重危險,參加護廠、護校、保護城市的工作。

上下齊心,其利斷金。漳州軍管會成立後,在用政治、軍事手段解放轄區內尚未解放縣份的同時,大力支援解放廈門,籌措調運大批軍糧物資,動員沿海船工支前,為廈門的解放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上級的高度肯定和嘉獎。同時,針對實際情況,漳州軍管會根據中央的“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各按系統,先接後管,堅持立場”的精神,制定了具體的接管方案,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宣傳活動,召開各種座談會,以安定民心穩定社會。按照部署,接管人員於1949年9月30日起,接收國民黨政府人員簡歷表、文書、檔案,對國民黨政府、黨部、警察局、法院、看守所、監獄等人員檔案及其財產,進行清點移交。與此同時,軍管會還對金融、郵電、交通、官僚資本企業、公立學校與醫院等進行接管。在工人、農民、學生、教職員和民主人士的積極協助下,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漳州政權接管工作宣告完成,較快地滌盪國民黨政府留下的汙泥濁水,撫平連年戰爭的累累創傷,初步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為恢復經濟、發展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漳州勝利解放,漳州軍管會決定自10月1日-7日為慶祝國慶宣傳週,組織各單位文娛隊伍上街宣傳,舉行慶祝大會和盛大的遊行。7日下午,晴空萬里,漳州城打扮得煥然一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祝漳州勝利解放”等大幅標語迎風招展。中山公園披紅戴彩,會場內外形成了一片紅色海洋。漳州的街道變成了人的河、旗的海,整座漳州城沸騰起來了,漳州人民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漳州勝利解放。

解放漳州的硝煙已在70年前散盡,但革命先輩們用青春、熱血、生命換來的錦繡江山和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令人倍感珍惜,催人倍加奮進。9月19日,是漳州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本文源自《閩南日報》 陳坤山 文 中共漳州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 供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