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古稱緬寧的雲南臨滄,位於瀾滄江畔,境內民族眾多,其中當地的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大約公元一世紀中期以前,今臨滄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公元69年,“勐達光”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


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臨滄自然資源豐富,特產眾多,其中滇紅茶是臨滄最有名的茶葉,也是我國優秀的紅茶品種之一,另外,臨滄甘蔗種植面積很廣,糖產量很高,境內的耿馬縣是雲南產糖量最大的縣。


臨滄境內飲食種類也十分豐富,有代表性的有傣族和佤族的民族美食。傣族特色美食有香茅草烤雞、香茅草烤魚、牛撒撒、酸筍煮雞、油炸蜂蛹等;佤族人嗜辣如命,典型食品有雞肉爛飯、火燒蛇肉、炒螞蟻蛋、油煎柴蟲等。


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旺子米線

旺子米線是雲縣的風味小吃,它是將新鮮豬血(雲縣人俗稱“血”為“旺子”)放入適量食鹽至泡沫翻滾加入3倍清水,靜置半小時。豬血凝為半固體用刀劃成核桃大小方塊,用溫水煮熟備用。食用時,將細長、潔白的米線用滾湯燙熱撈出入碗,加入新鮮肉湯汁和豬血塊;然後在加上紅紅的辣椒油、阿佤芫荽、蔥、醬油、味精等佐料即成,其口味鮮美、香氣四溢。


火腿木瓜雞

火腿木瓜雞以雲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巖一帶最為有名。火腿木瓜雞屬藥膳佳餚,吃之不僅口感好,還有保健價值。


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油炸蜂蛹

油炸蜂蛹是在秋季把山裡的黃土峰、葫蘆峰或其他峰塊從樹上或土裡取來,用食油將峰蛹炸黃,蘸著花椒鹽吃。油炸蜂蛹蛋白質較高、營養極為豐富,而且噴香可口,是難得遇到的雲南佳餚。蜂蛹要鮮活,切不可冷凍或水燙。


傣味牛撒撇

傣族製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涼、甘甜、可口、色澤瑩白的特點。牛撒撇的製作最考究的是作料。製作時先將牛肚、腰裡肉、直腸、肝、脾等洗乾淨後用水煮,煮時必須保持肉質鮮嫩。煮熟即撈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腸汁和少許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許的肉汁,拌均勻就可以食用。


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鵪鶉肉湯

佤族人喜歡喝鵪鶉肉湯,不論哪一位佤族人,只要看見活鵪鶉,就會脫口而說:“能喝上一口辣辣的鵪鶉肉湯就好了!”鵪鶉肉湯通常的製作方法:鳥毛不生撥,而是在火葉上燎,把毛根拔乾淨,再燒烤一陣,將鳥肉烤黃,然後拿掉腸肚。


鳥肉不用水洗,砍成幾塊放進鍋裡用清水煮,幾片檳榔鮮葉洗淨後在手心裡揉幾下,也放進鍋裡和鵪鶉肉一塊煮,最後再放進適量的酸筍以及鹽巴、辣子和花椒麵。辣子可多放一點,這樣煮出來的湯,才香氣宜人,讓人口角流涎。


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粑粑卷

粑粑卷是鳳慶著名的風味小吃之一,主要以豌豆粉、“鍋粑”、餌塊為製作原料。其吃法也很多樣,可以根據個人不同喜好選擇:


1. 燒吃,其味鹹中回甜又香辣,宜於做早點、夜宵。炭火上將粑粑烤熟,兩片粑粑夾一片鍋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層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捲成卷而食。

2. 油炸鍋巴,形狀似蝴蝶,酥脆味香,宜於佐酒、當零食。將鍋巴一分為四,鍋中加入熟菜籽油,將鍋巴炸至紅黃色取出而食。

3. 鍋巴八寶卷,其味皮香脆,餡香嫩,宜於便飯、筵席。將火腿、老蛋黃糕、冬菇,糯米飯、小茴香、雞樅、桃仁、花生炒拌均勻成八寶餡,取鍋巴一片包上八寶餡,厚約3釐米,捲成卷,鍋入油,將八寶卷炸至紅黃色,取出切成2釐米長的塊而食。


雲南臨滄的獨特美味


臨滄,有燦爛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距今3500多年曆史中國八大古崖畫之一的滄源崖畫、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的廣允佛寺、保留較完整的從奴隸社會直接跨入現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等,都是臨滄地區不朽古代文明的見證。另外,臨滄還有漫灣百里長湖景區、臨滄大雪山、耿馬南汀河、滄源佤山、雲縣大朝山幹海子、永德大雪山、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等美麗的自然景觀。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