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一位残疾人 把自己关进三平米的房间内 写出经典文学作品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邓学义,1982年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一位普通农家,我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疾病,像玻璃一样经不起碰撞,打喷嚏、翻个身都可能导致骨折,也就是俗称的“玻璃人”。

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我曾上过一个星期的学校,后来生病就辍学在家,几十年来一直自学,每天在自己开的三平米的小卖部里写作,共写下60万字,现在有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被刊登。

十几年前我的父母专门给我置办的一个小卖铺,每天早上父母都会推着我来到这里,晚上推回家。从家到小卖铺一年四季,天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固定写作生活。

我靠着在幼儿园那几天学会的拼音,以及一本破旧的字典,认的字越来越多,渐渐地,我不仅能够读书写字,还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我全部自学完了。

我一个人,静下心来,琢磨研制出四足动物踩踏式电子音乐装置,问世后并获得了专利认证。此后,我一鼓作气,先后完成了荧光眼镜架、防止LED光源刺眼罩、挤卷膏状物包装装置、太阳能发光眼镜等四项发明,都获得了专利认证。

父亲担心我在家苦闷,在村里给我搭建了一个铁皮小屋,销售一些日常用品,锻炼我自食其力的能力,有了自己的“生意”,而在“生意”之余,我更多是在翻着那本伴随他我很多年的《新华字典》,用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的梦想,从14岁开始写作,我写过的草稿摞起来有一米厚。

2010年,我的处女作《谎》在《山西文学》发表,随后,我写的《兄弟》、《生意经》、《绿里》也陆续发表,这些取材于现实,反映农村因经济条件提升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等社会问题,以一股清新质朴之风涤荡着文坛,使得我成为山西文坛上耀眼的一颗新星。


在这个小铁皮屋里,我生活了十几年,共写出了五六十万文字文学作品,如今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原先我写文章用手写,写下了几十万字,现在我每天用电脑写作,快了许多,最近正在写一篇长篇小说,估计三年内就能写完,是写的童话故事。

我老爸在村里务农,平日里找点零工干,妈妈在公园里干清洁工,每月有稳定的几百元的收入,政府给我每个月发二百多元的低保,加上我写作的稿费,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我很知足,我要努力写作,努力生活,我想我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过的来越好。张旦原创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