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蘇州園林裡有名氣的、沒名氣的,經典的、小眾的,我們都已經說過不少了,各有各的風雅和特色,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個面積只有拙政園370分之一的袖珍園林——殘粒園

殘粒園位於裝駕橋巷34號,園主人吳待秋取了南唐李煜的詩句“紅豆啄殘鸚鵡粒”,命名為“殘粒園”。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殘粒園”為吳待秋之子吳養木所題


建於清朝末年的殘粒園其實只是一座大園子裡的花園,殘粒園西邊是主住宅,加上花園共有2390平方米。

殘粒園真的可以說是“濃縮的精華”,總面積只有140平米

,放到現在也只能算是一個“小戶型”,但是空間利用十分緊湊,比例也十分恰當。

園子中間是一個小湖,周圍假山環繞,還有藤蘿、桂花、薔薇點綴其間。西北角的最高處,是一個木亭子,叫做括蒼亭,是園內唯一的建築。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殘粒園實在太袖珍了,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站著不動就能一覽無餘,但是,這園子裡住過的人,卻說來話長。

很多人來到這裡,並不知道這裡有個“殘粒園”,而是知道這裡是“吳待秋故居”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吳待秋


吳待秋是浙江崇德人,父親吳伯滔是位畫家。而他也是民國時期影響海內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畫家,與吳子深、吳湖帆、吳觀岱被合稱為“江南四吳”。吳待秋的花卉四屏,如今能拍到近百萬元,可見其在中國畫壇的地位。

1931年,吳待秋從上海來到蘇州後,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小園子,花了一萬兩銀子買了下來,從此將它命名為“殘粒園”,並定居了下來。

也許大家對吳待秋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那麼他的兒子吳養木,蘇州人肯定都聽說過了。吳養木老先生曾是蘇州國畫院院長,吳門畫派的掌門人。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吳養木(右一)與父親吳待秋(右二)、母親沈漱石(右三)及弟弟(右四、右五)合影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吳養木在家中(約20世紀90年代)


吳養木出生於浙江嘉興,他的降生令吳家闔府上下皆大歡喜,因為父親吳待秋之前娶過兩房妻室,生養了幾個孩子都夭折了,如今中年得子,怎不高興,並給兒子取名彭,意思很簡單,就是大,希望他健康長大。

吳養木是屬雞的,有一天,父親吳待秋突然想起了一個小典故,說齊景公喜歡鬥雞,他養的雞屢鬥屢勝。一天,有客抱一木然之雞來鬥,景公很不屑,說:此雞呆若木雞,何好鬥?客不說話,於是兩雞相鬥,結果出人意料,呆雞大獲全勝。

景公感嘆說:養雞,要養到木雞才好啊……於是,吳待秋一拍腦門給兒子取字為“養木”,所以,後來這個吳彭就叫吳養木了,這看上去很有深意的名字居然如此簡單直白。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吳養木作品


11歲的時候,吳養木隨父親遷居到了殘粒園,就讀於蘇州謝衙前的晏成中學(今蘇州市第三中學)。吳養木深受父親的國畫薰陶,5歲就開始學畫。

吳待秋交友甚廣,他家的“殘粒園”環境幽雅,所以,常常成為蘇州畫友文人聚會交流的“藝術沙龍”,年少的吳養木在父輩們的交往中,耳濡目染,畫藝日漸長進,終於自成一派。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吳養木


從祖父吳伯滔到吳養木,三代人均成大器,在畫壇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話的了。吳待秋、吳養木父子都深愛這個小小的殘粒園,吳待秋刻有“括蒼亭長”的印章,而吳養木的齋號就是“殘粒園”。

但是,

在2009年吳養木老先生去世之後,吳家子孫現現在已經不住在園中了。雖然無人居住,但這裡一直是私人宅院,如果你想去裡面看看,那麼附近的居民會告訴你,“沒見它開放過”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140m²的殘粒園,蘇州最小的園林


也好,我們不要去打擾它了,這小園子本就像一顆殘粒,經不起鬧哄哄的人來人往,就讓它靜靜地獨享屬於它的陽光和雨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