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號嘉賓有約之「郭強:換個角度看通證經濟」

火星號嘉賓有約之「郭強:換個角度看通證經濟」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Claire:大家晚上好!我是【魔笛手技術開發社區】的創始人Claire Wu,也是今晚直播的主持人。熱烈歡迎各位收看今晚直播的群友。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今晚的主講嘉賓郭強先生。

郭強先生是關注區塊鏈和技術新賽道的天使投資人,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區塊鏈應用專委會(盜火者)副理事長,普豐創投合夥人,通證經濟實踐聯盟發起人,清華大學i-center駐校導師。

“通證經濟”這個詞,在2018年風靡一時,大家充分認識到區塊鏈所帶來的顛覆性創新,那麼“通證經濟”就是這個創新落地的希望。但是,一年多過去了,我們發現區塊鏈落地依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我們請來資深的通證經濟發起人之一郭強先生和我們一起回顧他在通證經濟變革大潮中的經歷,他為此作出的深度思考和總結。歡迎大家一起參與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晚的直播:

火星號嘉賓有約之『郭強:換個角度看通證經濟』

火星号嘉宾有约之「郭强:换个角度看通证经济」

郭強:現在是2019年的冬天,距離我們“通證經濟實踐聯盟”發佈《通證經濟模型和實踐白皮書》也一年時間了,在這一年的時間,我們更新了一版白皮書並有一版新白皮書這幾天就會發布,我們根據這一年的實踐案例和思考做了模型的改進。但是老實說這個過程並不順利,原因在於我們一直無法實現真正的商業落地,雖然業界這一年能看到一絲曙光的也僅僅是在DeFi這個方向。我已經感到過去的模型可能在一些基礎假設方面仍然存在重大的問題。

通證經濟在區塊鏈圈子裡面大家都很熟悉,通證經濟 (Token Economy【1】)這個概念, 在1970年代前後產生,意指用在醫療與教育環境中改變認知行為的激勵機制,通證或代幣,經常被用來研究學習者在受到了某種積分機制後對學習(治療)成效的影響指標。因為,當各種被激勵或被抵制的行為,一旦用某種積分估值後,參與積分活動者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啟動某種博弈的內在決策機制。。

所以,業界談通證經濟也是談激勵比較多,我們版本的通證經濟框架是圍繞 DAC,我重新定義了“去中心化自組織”的概念。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mpany,分佈式自組織商業體, 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和經濟激勵模型設計建立一系列公開公正的規則,讓商業活動可以在無人干預和管理的情況下成為自主運行的組織機構。重點是自組織,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時代,去中心化自組織是很重要的新物種,因為可以做到傳統組織形式做不到的事情或者降低商業活動的摩擦等等。但是價值互聯網的邏輯認為這種智能組織的形成需要激勵機制,這就是為什麼要區塊鏈和token。

DAC的關鍵要素有三:區塊鏈技術、Token和共識社群

其中,Token是DAC商業活動的價值符號,參與DAC商業活動的用戶可以通過交易或者付出勞動、資源等方式獲得相應Token,從而他們就成為了這個機構的成員、利益相關方,獲得商業活動數據的權利,形成共識社群,而持有Token的用戶可以參與社群的運營、治理和數據使用。

區塊鏈技術讓這些機制設計可以在公開公正的情況下自動化運轉。

DAC顛覆了現代公司制度和合夥人制度,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機構形態。由於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人們通過DAC這種新型組織進行商業活動,通過社群協作的新型關係帶來了可能。科斯講市場經濟的運轉需要三要素,公司、市場和執法,那麼公司的邊界被打破是很重要的變化。實際上,互聯網帶來的數字經濟,讓公司或者個人參與經濟活動的規模和複雜性都發生的重要的變化,公司的邊界是非常有必要打破的。

而激勵機制通過通證經濟的模型更加公開公正,這樣我們通過技術改進了現代金融為制度設計帶來的價值,組織的運行更加有效,像供應鏈金融或者國際貿易清算等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火星号嘉宾有约之「郭强:换个角度看通证经济」

上面這張圖是我們的通證經濟模型的激勵機制設計邏輯,這張圖描繪的前景,我甚至說是在顛覆華爾街,相比之下華爾街是金融的“模擬系統”而通證經濟是“數字系統”,和很多人一樣,我們認為區塊鏈可以改進我們的金融,使金融變成好的金融,這個好的金融可以激勵出好的制度設計,從而形成好的智能組織,從而讓我們的生產生活可以更好。

但是正如開始我提到這樣一個看似很好的模型,在實踐中出了問題,我們進行了很多反思和進一步的研究。

這期間啟發最大的是SSDE的理論,現在想通過SSDE的視角重新審視一下我過去對通證經濟的理解。SSDE - Self Sustainable Decentralized Economy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是Soteria公鏈團隊提出的去中心化經濟理論,他們希望Soteria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經濟模型實踐的基礎設施。他們目前已經完成了基於BlockDAG的公鏈。

公鏈底層的東西先放在一邊,我對Soteria感興趣的原因在於他們不只是一個做技術的公鏈,他們提出一套非常不一樣的區塊鏈政治經濟學,並且在這個框架下去發展一套很不一樣的公鏈架構,並且傳承了中本聰共識。

當我們探索公鏈或者去中心化的世界的時候,我們基本認同以太坊擴展了比特幣,以公鏈上的智能合約的架構-世界計算機,讓去中心化的思想在更多的領域得到落地應用,很多公鏈實際上是在以太坊建立的範式上去做進一步的改進。我這一年多也大致在做類似的工作,但是結果是令人失望的,我的失望還在於我不光通過做了一條主流公鏈去嘗試了,還提出了一個通證經濟模型去指導我們的實踐,通過我們過去投的一些我們認為不適合互聯網模型但是也許適合區塊鏈模型的項目,這些項目不是很成功。我直覺意識到以太坊的架構可能存在問題,直到看到Soteria的SSDE的框架。

Soteria SSDE的觀點認為數字經濟時代不能僅僅靠一條公鏈或者跨鏈的機制,然後通過智能合約結合互聯網,就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理念解決問題。比如,金融領域的很多不平等問題,多方的信任協作以及大數據帶來的隱私問題等等。SSDE提出了更加視野寬闊的思考框架,這也是我通過這個思考框架來重新審視通證經濟的視角。

SSDE自稱“內生去中心化經濟”對應的是現在的“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SSDE為經濟發展做了一個斷代,

1. 農業時代(不同地域開始時間不確定,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750年代)

2. 重商殖民時代(開啟時間大概在公元1500~1800年代)

3. 工業時代(開啟時間大概在公元1760年~1860年代)

4. 信息時代(開啟時間公元1946年~1964年)

SSDE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時代開啟的時間,標誌就是2008年比特幣的產生。

其中第2-4的時代,就是SSDE所說的,“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對價值的認識來自於資源綁定,只是殖民時代是新的疆土,工業時代是大宗原材料的加工,而信息時代是網絡大數據。任何開拓這些資源的過程,都會有很好的增長 - “delta”,這個增長實際上是依賴資源的經濟增長的加速度,“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的金融制度設計對價值的定義就是這個加速度 – 利潤。市值最高的企業都是對這些資源獲取或者創造的單位,並且要求加速度能夠持續增長,那麼當資源的產生不可持續的時候,金融制度本身就會出問題。

更多的SSDE理論的探討可以去上面提到的文章鏈接去了解:https://news.huoxing24.com/20191024130458353379.html,而對於我來說,是發現我的版本的通證經濟模型的缺陷 – 依賴現有的金融範式。通常的認識是信息時代和過去很不一樣,互聯網最後通過區塊鏈變成價值互聯網,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只是晴天遠處的幾朵烏雲。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理念把金融領域的制度設計做一些修補就可以了,以太坊給出了公鏈的開發框架的方向,於是我們就認為剩下就是幹活了。

我們也許都錯了,不能簡單的依賴現有的金融範式。我們看到的是行業普遍的一地雞毛,各種空氣幣和收割,金融最醜陋的一面我們那點區塊鏈創新根本掩蓋不住。

通證經濟我反思也就錯在這個地方,激勵機制還是在用現有的金融範式,DAC的制度設計還基本依賴現在的金融邏輯,DAC本身是新的制度創新,但是其邏輯還是可能有問題的現在的金融制度,這個讓我覺得問題就在這裡。

因為現在的“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體系下的金融制度設計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是“錯“的,意思是無法簡單的用區塊鏈技術去升級現有金融制度。所以比特幣現在只是表現的像數字黃金,甚至有鬱金香炒作的嫌疑,而以太坊的世界計算機理念則變成了大忽悠,不但什麼落地應用都沒有現在反而要靠DeFi的概念來救場。這幾天eth跌成狗。

通證經濟的激勵機制從上面那張圖大家看到了,嚴重的依賴現在的金融範式(通過數據確權為token賦予價值,然後通過市場去進行價格發現)。那麼你會問,為什麼“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帶來的金融設計有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我們在我們希望進化到的“價值互聯網時代“需要現在的金融範式嗎?

SSDE認為“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需要現在的金融範式,而SSDE“內生去中心化經濟”不需要現在的金融範式,完全不需要,這個和普遍認為的可以通過DeFi去改造現有金融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

回到SSDE“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這是一個新的視角,因為SSDE對價值的理解是完全顛覆性的,SSDE認為“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認為價值不該綁定在“資源”以及“資源”相關的活動的增長加速度上,因為這種簡單的價值表達方式讓我們發展出了現代貨幣的概念,形成了現在的金融制度。用貨幣表達價值把很多人類經濟活動過程中的“其他價值”都人為的忽略掉了,只剩下“delta”,過去這麼做是因為人類為了大規模生產用貨幣去表達價值很簡單,也受限於當時信息處理的水平。但是在現在互聯網那麼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把這些經濟活動中的信息忽略是不對的。所以,需要新的價值觀,意思是我們要有全新的價值表達範式。

SSDE認為現在的價值是多維度的,他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可編程價值體”-PVE(Programmable Value Entity)。意思是過去“資源綁定的信用經濟”,把人類活動產生的價值都降低到一維 –貨幣,那麼在互聯網時代,價值表達可以是一個矩陣,包含更多的信息,通過可編程性可以定義和傳遞多維度的價值。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讓這個成為可能,(這個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展開去講。

不過,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供應鏈金融,實際上我們通過更多維度的價值傳遞(比如訂單,商譽等),挖掘出了過去不那麼好的資產的真正價值。只是目前的解決方案,大家糾結聯盟鏈還是公鏈更好去支持,其實都有問題,供應鏈金融如果要真正廣泛的應用,應該是支持PVE的新公鏈支持的解決方案。

回到通證經濟,通證經濟的一個基本假設是要形成DAC,把經濟活動中的傳統資產和勞動貢獻去token化,通過傳統金融範式形成激勵,從而冷啟動DAC和進一步發展DAC。如果尊從傳統金融的邏輯,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價值最後都會降維到貨幣價值,因為激勵的兌現需要一個和貨幣(無論是數字穩定幣還是其他數字貨幣)的交易對,那麼token的設計和運用實際上是很難持續的,因為這些社群生態需要的多token去表達的價值,如最後都坍塌成“錢”,而錢能解決的問題不需要這些token。事實也證明了這點,我們生態的很多項目最後都空氣化了,並沒有用token去激勵商業活動,也無法產生透明的財務表達,最後甚至連成為權益分配邏輯都不成立。原因就在於這裡,很多價值維度都坍塌了,如果價值就是貨幣一個維度,那麼token或者區塊鏈的運用是很有限的。比如,如果不是空氣token,比如sto,這樣的token僅僅是證劵化的,那麼這樣形成的DAC也無法打破公司的邊界,還是一個分紅等概念。

我覺得價值互聯網中DAC的概念很重要,這個沒有錯,我們要重新理解DAC形成的機制。互聯網大致解決了2個半問題,一個是信息的匯聚所謂門戶的概念(比如,新浪新聞、hao123,搜索,視頻等都屬於門戶),另外一個是信息的交換(比如,社交網絡,即使通信等等),電商算半個,電商實際上是門戶+物流。其他領域很難形成大的平臺,比如分享經濟,分享經濟用DAC的邏輯就很容易看懂,大家打破個體公司協作,一起去打造平臺。我們也發現,信息互聯網的邏輯都很難發展出成功的分享經濟,是因為協作的制度設計和激勵機制需要通過區塊鏈技術通過價值互聯網的邏輯去實現。這個是共識,但是具體怎麼做就很難。

之前提到去“數字化”金融,其實現在的金融也試圖在利用更多的信息去支持價值的表達,但是,這些信息都是“模擬”的,比如二級市場的財報,10-k,10q,比如一級市場的DAU,MAU,GMV等這裡面最接近“數字化的”我覺得是etf,但是這些信息並不參與價值的直接表達,所以我們說是“模擬的”。我們其實也知道這些維度很重要,但是無法直接利用,所以,只有非常好的公司,非常好的資產才能“享受到”金融的好處,大量的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對金融的利用是很簡單的,我們也看到了VC的制度設計對創新的價值,我們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量個人的財富沒有投資渠道,而這些資金如果被機構利帶來的道德問題等,那麼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更多的經濟活動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新的金融”那麼社會的進步無疑是巨大的。

通證經濟已經很接近解決問題,“錯”在於沒有對現在的金融範式進行真正的創新,導致了激勵機制的失效,從而無法比傳統協作更有力的產生新的組織形態。那麼用SSDE的角度有可能嗎?PVE會試圖避免價值的產生、傳遞和測量坍塌成一維的貨幣,比如,不管代表什麼價值的token如果和btc或者穩定幣有交易對,那麼整個價值表達過程就會坍塌,我們只剩下鏈上的數據(實際上最後又只剩下信息,價值互聯網的價值如果沒有新的表達,怎麼叫價值互聯網呢?這就好比大家發現互聯網+積分往往比區塊鏈解決方案更有效,真是諷刺),而激勵機制失效,從而無法形成正反饋。這是大多數DApp的兩難導致落地難,用到區塊鏈吧,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用老方法互聯網能用傳統方法解決的領域已經很難,因為流量是一切的關鍵而不是去中心化。

其實,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家認為聯盟鏈很糾結。帶token的公鏈如果價值表達經常會坍塌成“錢”,那麼公鏈即便沒有監管問題(或者說監管問題因此產生)也無法產生新價值,聯盟鏈雖然沒有token至少還有IT技術在,但是這個還是區塊鏈嗎?或者這種場景需要區塊鏈去解決問題嗎?這就好比早期互聯網,我們用TCP/IP去組一個便宜的廣域網很難說對錯,但是淘寶和QQ才是有價值的創新。

所以,DAC的激勵機制應該去用SSDE PVE的邏輯,而不是現在金融的邏輯,簡單舉例說就是一個典型的通證經濟的雙幣結構,通過交易所或者otc去定價,然後實現激勵機制是不行的。所以,現在的通證經濟最後變成了資金盤的邏輯,“持續入金、模式鎖倉、回購銷燬”,只是通過解決token的供需是創造不了價值的,平臺幣,模式幣,sto最後都是失敗甚至錯誤的嘗試。其實,我們反過來看,DAC假設一旦形成,其實是包含了豐富的價值維度的,比如一個分享經濟的DAC在運轉,用SSDE的角度看,應該是要代表非常多維度的PVE在交換。

其實SSDE PVE的邏輯很簡單,價值的發現(測量)還是交易,所謂市場決定價格,多維度的價值測量也是一樣的,算法時代做到這個不難,還是交易,但是我們可以交易更多維度的價值。一旦我們有多維度的價值測量方法,我們就可以講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價值加以表達形成新的激勵,我們就可以實現競爭性協作,而不是現在零和遊戲的贏家通吃。為什麼要只綁定資源,通過控制資源的指數增長來獲得價值呢?其實,我們發現對大多數人來說,通過資源控制不管完成什麼需求,形成指數增長都是很難的。就好比,你覺得馬雲運氣好,你也可以,但是他現在有大數據,你很難競爭,你發現的很多需求,社會不會給你足夠資源去冷啟動你的產品去滿足這個需求,失敗就是這麼產生的。

今天就是說到這裡,我只是表達了問題所在,下次我會講如何去做。謝謝大家。

(未完待續)

注:【1】A.E. Kazdin : The Token Economy.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77. ISBN 0-306-30962-9

特別鳴謝贊助和主辦機構【Soteria社區】、主辦機構【火星財經】【魔笛手技術開發社區】、以下參與本次直播的社群 (排名不分先後) 和所有參與討論及關注的群友。

- Soteria SSDE 開發社區(主播群)

- Soteria 硬核科技社區

- 魔笛手技術開發社區

- 數字萬物討論群

- 盜火者區塊鏈應用聯盟

- 7月線下線上交流學習社群

- 新通證經濟之無名高地

- 美加中區塊鏈研討會blockchain

- 加密數字貨幣與區塊鏈生態系統

- 清華校友區塊鏈技術探索者

- 區塊鏈那些事

- Defi 研究院 成都

- 區塊鏈世界blockchainPlus

- 龍珠區塊鏈社區

- 世界區塊鏈經濟共同體總群

- 區塊鏈TIX&TXT道場

- 區塊鏈精英研習社

- HIT數字經濟&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 Metamask中文社區

- 思宇認可和欣賞的朋友群

- 行鏈官方總群

- 港漂數字貨幣興趣愛好群

- 區塊鏈世界 BlockchainPlus

- 量子計算 人工智能 區塊鏈 00003

- 西電區塊鏈興趣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