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授牌并正式运营 牡丹江市占两席


黑龙江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授牌并正式运营 牡丹江市占两席

晨报融媒体讯(仇佳慧 首席记者 张建华)12月19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喜获国务院批复5个月之际,17日,省政府举行黑龙江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授牌仪式,我市绥芬河、东宁片区包括在内。

据介绍,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定位为完善对外开放合作园区体系,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带,建设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合作基地,设立黑河、绥芬河、东宁三个片区。其中,黑龙江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占地面积为7.3平方公里,包括综合保税区、龙江进出口加工园区、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3个区块。该片区将融合绥芬河市主城区(含互贸区)、边合区、保税区功能作用,发挥各区的政策优势,重点发展木材、粮食、食品、海产品等进口加工产业,服装、电子产品等出口加工产业,以及旅游购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黑龙江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东宁片区占地面积8.28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加工保税一区、加工保税二区、物流园区、绥阳绿色食品园区5个区块。该片区将充分借鉴国内已建和在建跨境合作区成功经验,集聚综合保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等优惠政策,对接俄罗斯远东跨越式发展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持“两头在外”的企业,重点发展俄罗斯粮食、松子、宝玉石、鹿角、中药材等跨境连锁加工业,将过去单纯的对俄贸易向跨境连锁加工产业转变,转化为加工经济,逐步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带,建设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合作基地。东宁口岸开通以来,本地“走出去”的企业在俄先后建设了4个境外规模园区(包括2个国家级)及数个中小型园区,为东宁发展加工贸易组织货源提供了保障,对俄农业开发走在全国前列,农副产品在远东地区居主导地位。东宁企业首创的“跨境连锁加工”模式,是跨境经济合作的成功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