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一次失眠,讓我與電影《小丑》邂逅,這是我在2019年看到的最好的電影,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看完應影片覺得意猶未盡,就去查了一些關於本片的周邊消息,才知道原來該片上映以來不僅一度引發熱議,在豆瓣、爛番茄等網站都有很好的口碑,而且它還是第一部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漫改電影。

對於此片,甚至有網友認為是史無前例的榮耀,妥妥的DC之光,看到這些評價不得不感慨好的電影果然還是很“耐打”的。

電影《小丑》雖以同名DC漫畫角色為基礎,但是內容卻幾乎沒有按照漫畫的原劇情進行,編劇對漫畫進行了可是說是推倒重建式的改編,對此有些漫迷很失望,但更多人的認為這才是該劇迷人的地方。

影片講述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講述了一位生活在20世紀80年代的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在社會和現實的重壓下一步步走向精神的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

顯然該片的創造團隊對於影片還是很有信心的,一舉斬獲19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後,又一口氣為該影片報奧斯卡16項提名。

那麼這部影片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才能在上映後引發全球網友熱議?又是憑什麼讓劇組人員對它獲獎報有如此大的期待?

《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01.傑昆·菲尼克斯的炸裂式演技是影片的靈魂所在

這部影片顯然是創作團隊奔著各種大獎而來的,從導演到背景音樂以及後期處理都做的很用心,但影片呈現出來後最讓非電影專業觀眾人感到震撼的就是傑昆·菲尼克斯所扮演的小丑了。

小丑這個角色先有1989年傑克·尼克爾森在《蝙蝠俠》中的成功塑造,又有2008年《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中被譽為“希斯·萊傑之後無小丑“的經典,所以想要重新塑造一個小丑角色,打破觀眾對於小丑的固有印象是比較困難的。

而且單從劇本來講,其實該片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人為生活所迫逐漸和自己扮演的角色融為一體,走向奔潰的故事。所以想要讓這個角色變得飽滿,那麼小丑從正常走向奔潰的整個心理路程就必須飽滿且足夠有爆發力,這對於演員來說是對演技的極大考驗。

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在影片《角鬥士》、《大師》、《與歌同行》、《你從未在此》中早已得到證實,憑藉精湛的演技他獲得一次戛納影帝,一次威尼斯影帝,一次金球獎影帝,三次奧斯卡提名,很多人都說

在他的每部作品裡,你都能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而在《小丑》這部影片中,你不會想到他這個人本身,你只會覺得這就是一個被生活逼著精神奔潰走入絕境的小丑,而且傑昆為了貼近角色瘋狂減重47斤,於是有了鏡頭前肋骨突起、身形消瘦,盯著你的時候讓人毛骨悚然的小丑。

導演刻意將所有的不幸都加在了亞瑟身上,夢想被嘲、生活被同事背後插刀、家庭原來籠罩在假面之下,這所有的不幸都放在一個人身上,導演是想通過千人一面的形式告訴大家影片中小丑只是一個社會中矛盾的縮影,生活中每一種不幸都可能造就無數小丑。

而導演的意圖傑昆·菲尼克斯都通過不一樣的笑和肢體動作像觀眾傳達出來。

開始時不想笑強硬上提唇角;被毆打時顫抖的軀體和臉上小丑妝容大大的笑臉形成鮮明對比;被節目邀請上臺後緊張的不連貫笑聲;對孩子做鬼臉被家長呵斥時尷尬的笑;癲狂後有點邪魅的笑......。

通過傑昆·菲尼克斯對不同的笑容的詮釋,觀眾將小丑整個的心理變化都清楚的感受到,而每一個微笑背後都是無數個遭遇了同樣傷害的小丑,這也是影片最後千千萬萬個小丑出現在街頭的原因吧!

如果本片評分是10分的話,那麼電影的8.5分都要歸功於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通過他我們看到了生活是如何逼瘋一個人,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小丑。

《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02.充滿思辨哲學的劇情是影片的骨架支撐

導演通過影片向我們發問:到底誰是小丑?小丑是如何一步一步衍化來的?

影片開始的時候就是完全被隔離的亞瑟,所到之處都是看不見天空的空間,亞瑟微微駝著的背,閉塞陳舊的筒子樓,滿是垃圾的大街,就像亞瑟明明已經快要被絕望吞噬卻要強行拉開嘴角微笑。

開頭亞瑟畫著小丑妝容,左邊眼睛微笑、右邊眼睛流淚,嘴角卻是機械的向上翹起,整個人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平衡,搖搖欲墜的淚滴或許就是岌岌可危的人生吧,只要一點外力,平衡就會被打破。

前期的日子已足夠糟糕,才會有那句“只需要一個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為瘋子”吧!而亞瑟就是在失業、被嘲笑、被同事算計、被誤解,已經積壓了滿滿的負面能量之後,內心的平衡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

在地鐵上亞瑟遇到了三個欺負女人的所謂“精英”,他們唱著難聽的小丑之歌,在亞瑟害怕的笑聲中對他拳打腳踢,終於外力打破了亞瑟真實自我與小丑之間的平衡,於是亞瑟拿槍殺了他們,然後他的畫像出名了。

《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多可笑,努力扮演帶來歡笑的小丑不能得到關注,可是成為魔鬼的祭品,為社會帶來了痛苦的小丑卻得到了全國的矚目,此時他竟然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在當權者看來那些底層群眾是遊手好閒的廢物,是不該存活的碩鼠,是不入流的小丑。可是在底層人民的眼裡那些惺惺作態只為自己私慾,不顧百姓死活的上層人士何嘗不是上躥下跳的小丑呢?

一片黑暗的土壤,一個堆滿垃圾的城市,怎能真的長出潔白的花?大家都是帶著面具,不敢將真實嘴臉曬在太陽底下的小丑。不過是有的花將邪惡顯露在表面,而有的花被劇毒包裹卻越發潔白嬌媚,而這才是真正的“小丑”。

影片中亞瑟一直想做一個單口相聲演員,但從未成功逗笑過任何一個人,而且他的笑點似乎總是和別人不一樣,同樣的笑話別人笑的時候,他不笑,別人不笑的時候他偏偏覺得好笑?這大概也是他無法做好一個相聲演員的原因吧!

而這背後反應的大概就是亞瑟如何一步步淪為小丑的原因吧!因為他看不懂這個世界的規則,這個只為富人指定的規則,在這個世界中他是邊緣人,從未融入過。

讓一個從未感受過溫暖的人像你描述一個擁抱的溫度,你不會從他蒼白的語言中瞭解到真正的溫暖,所以和患有妄想症的母親像空氣一樣無聲生活在閉塞空間為生活所迫的亞瑟,又哪裡能真的逗樂那些養尊處優不知愁的上流觀眾呢?哦,不對,他的存在本身、他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就是笑話呢,而這樣的人在這個社會中何其多!

是誰將我們一步步推向小丑?是高高在上充滿私慾和歧視的所謂精英人士?是所謂煽動罷工主張顛覆的無政府主義?還是我們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那隻因為排除異己而伸向同事的手?亂象之下究竟還有沒有未來?未來是什麼樣的未來?未來還有多遠才來?當傷口被撕開後是癒合還是繼續潰爛?這些影片都沒有給我們答案。

影片的最後呈現的是成千上萬個小丑群魔亂舞般的狂歡,這背後不知是亂象生?還是盛世啟?

《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03.完美的細節把控是影片的血肉填充

一部好的電影必然對於細節有著嚴格的把控,而《小丑》這部電影對這一點也同樣做的很好,也是因為細節讓這部影片更加的充實和飽滿。

影片的第一個場景,亞瑟坐在那裡化小丑妝的時候,鏡中的輪廓和的《黑騎歸》封面如出一轍,而後影片特意將背景設在20世紀80年代,那時布魯斯韋恩還只是一個孩子,那時還沒有蝙蝠俠,而在電影的後半段小丑甚至還見到了小時候就面無表情的蝙蝠俠。這一切的設定好像蝙蝠俠和小丑是命中註定的宿敵,是一種共生的宿命感。

其次,影片中多次出現重複的場景,重要的甚至都是出現三次。比如主角有三個名字:快樂、亞瑟、小丑;採用了三種殺人方式:枕頭捂死、槍殺、刀刺,甚至都是開了三槍;三次心態變化的時候有三支小丑舞蹈:第一次是在地鐵殺死三個所謂精英後在公廁起舞、第二次是在上長長的階梯上、第三次是在最後被救起時在汽車上跳;還有亞瑟的三種臉譜:帶著道具扮演小丑、現實生活中的臉以及成為小丑後染成小丑頭髮完全變身小丑。

而這些細節背後都是亞瑟走向毀滅的步驟,他用雙手殺死母親戳破現實的謊言,從此生命再無欺騙;用右手殺死同事從此現實在無人欺辱;用左右殺死嘲笑他職業的眾人,從此夢想在無人踐踏,他掃平了一切對他有威脅的障礙,終於一步步將小丑的臉譜融進了骨血,從此世間再無亞瑟也無快樂只有小丑。

一部好的電影就是無論在什麼時候去看,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總是能發現自己以前看的時候未曾注意到的細節,從這個角度來看,《小丑》無疑是成功的。

最後,但願世間無疾苦,何妨架上藥生塵。

《小丑》:這部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好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