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故事」宽窄巷子

青砖灰瓦的长巷,斑驳的矮墙,长满青苔的石板路,古旧的雕花斜檐,老槐树下纳凉喝茶的老者,追逐嬉戏的孩童,这样温馨恬静的场景在每座大城市的记忆深处都停留过。可是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拆迁,随着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这些小市民的四合院都消失了,我们只能在老照片中去追寻昨日的记忆。

现代人喜欢怀旧,成都人也不例外。不过成都人值得钦佩,他们把一些典型的明清建筑街区保留了下来,并且精心修缮后向游客兜售,宽窄巷子就是其中的一处古街区。

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的老街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组成,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格局在南方的“孤本”,也是成都人记忆中最后一抹老成都的绰约风姿。

「自贡故事」宽窄巷子

1721年,康熙皇帝应川人之请,派旗兵驻防成都。当时的四川总督年羹尧下令在秦代少城遗址上修筑满城,给旗兵居住。那时,宽巷子住的是文武官员,窄巷子则住满族士兵,汉人禁止入内。后来,宽窄巷子的人员结构就这样延续下来,宽巷子多为达官贵人居住,窄巷子多为平民百姓。民国时期,宽窄巷子一度成为达官贵人们标榜西化的对象,于是鳞次栉比的四合院中又出现了不多的小洋楼。世事如烟,古巷犹存。现在的宽窄巷子,茶声鼎沸、酒吧铿锵。咖啡溢香,美馐宜人。古老与时尚共舞,艺术与文化同存。一个院落就是一段风景,一个院落就是一段传奇,宽窄巷子成了打开成都之门的一把钥匙。

我是今年春节去的宽窄巷子,当时街区正在举办美食节,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站在古街上,你会感觉到自己被后面的人流推着朝前走,那人气真是太火了。可我还是觉得,宽窄巷子的游人应该少一点,不要有太多的市井气,这样才有那种老街的韵味。巷子两边的大小院落,三面环墙,临街只留一道门脸儿。雕花的窗户,气派的门楼,讲究的门饰,诉说着老街的沧桑历史。

那些门楼是这里的精华,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互不雷同。他们运用浮雕、圆雕这些技法,在门楼上雕刻着梅兰竹菊、松鹤延年、三星拜寿、赵公镇宅这些彩绘图案,显示出主人深厚的国学修为。门楼上的题字也很讲究,“吉祥、乡积厨、静苑、思贤庐、六和园、留居,”各种字体都有,副副都是精品。

窄巷子38号,这里民国年间保留至今的门头并非与巷子水平,门头朝向正南,是院主人故意为之,据说风水极佳。门洞有三层,青砖叠涩,门头顶部有方正气派的高帽。这种帽子是1930年代的时代印记,流行极广。正房两层,阳台栏杆雕有葫芦藤蔓,寓意福禄满堂。现在这里是个能品尝到正宗川菜的私菜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颇受游人青睐。

宽窄巷子的涂鸦墙很有特色,巷子的围墙上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了原住民们衣食住行的部分情况,那些人物滑稽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黑白灰的主色调让人忍俊不禁,不由得让人概叹曾经的沧海桑田。

(作者 彭忠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