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3+7+N”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创新制度机制 增强支部活力

——秦州区“3+7+N”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秦州区“3+7+N”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秦州区突出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支部组织力为重点,以服务居民群众为目标,积极探索对标提升方法,创建“3+7+N”模式,着力推动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互促共赢。

三张清单补短板:针对问题短板,以“三张清单”为抓手,用量化考核来“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定标杆,建立“问题清单”。通过组织查、自身找等方式摸清底数,梳理问题建立清单,确保问题靶向精准。定目标,明确“整改清单”。细化《甘肃省城市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为121条达标内容,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按单“销号”。促落实,压实“责任清单”。建立“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指导包抓、党建办主任跟踪督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蹲点帮抓”的“三抓”责任清单。有力推动标准化各项工作任务抓实见效。

七项举措促提升:从城市社区党支部建设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着手,研究制定七项措施,激发党建活力,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双星争辉”行动激发党建内生动力。采取“底线”逆向约束管理和“示范线”正向激励管理办法,在各街道社区支部和党员中组织开展争创“五星级党支部”和评定“十星党员”活动,社区对党员进行考核评星,并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待评的党支部及党员到底行不行,请群众代表来“挑刺”。目前,全区各街道社区已评定出五星级支部12个,“十星党员”100多名,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秦州区“3+7+N”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三项制度力促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建立完善“三级联系制度”。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中落实“牵头包抓制度”、在组织部机关干部中开展“定点联系”,严格落实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党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双报到”制度,通过定期走访、蹲点调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社区树立标准化工作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制定“学习交流制度”。鼓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员通过“坐下来学、走出去看、上讲台讲”等方式,开展微党课示范展评、党组织书记讲党建故事、党建主题沙龙等,促进街道之间、社区之间、党员之间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在比较中找差距、补短板。细化落实“月提示制度”。组织部门每月列出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向各党(工)委发布工作提示,提出工作任务,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班长工程”建强城市党建核心队伍。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实施“班长工程”,统筹抓好选、育、管、用环节,打造一支过硬的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有计划、分批次对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开展观摩交流和研讨培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四诊法”精准把脉强化督查。巧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强化督查。“望”即通过查看资料、现场检查,做到心中有数;“闻”即通过听工作汇报,了解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是否有思路、有措施、有效果;“问”即通过开展个别谈话,“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状态和支部作用发挥情况,找准工作差距;“切”即精准把脉会诊,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反馈,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意见建议。

“纵横交错”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纵向上,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谋划、部署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横向上,在全区7个街道党工委建立“大工委”,45个社区党组织建立“大党委”。吸收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建立“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认领”机制,搭建起城市大党建服务平台。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组织市区18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立“结对”关系,逐步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管理互动、发展互惠”纵横交错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秦州区“3+7+N”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丰富载体创特色:着眼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活治理,以构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为抓手,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服务型社区党组织模式,通过推行治理下沉,着力破解权力运行的“堵点”、百姓办事的“痛点”、社会管理的“盲点”。

“四个一批”,搭建优质服务平台。采取“四个一批”的方式(新建、改扩建一批,国有资产划拨、调剂一批,新建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套一批,购买、置换、租赁一批)启动实施阵地提标工程。从2017年起,区财政共列支城市党建工作经费1500万元,总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社区阵地29处,共享辖区阵地资源41处,基本上达到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体活动“五位一体”的目标。

秦州区“3+7+N”模式推进城市社区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

选树典型,打造秦州党建品牌。以“一微一刊一讲堂”(微广播、《秦州社区》、社区大讲堂)为平台,通过“一节一会一行动”(社区邻里文化节、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五彩丝带”志愿行动)在全区树大典型、立高标杆。以天水郡街道皂郊路社区82岁老党员王承春为原型创作拍摄的主旋律微电影《赤子》在人民网·主题教育官网展播,引起强烈反响。今年又推出以全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为原型改编的三部微电影《燕归来》《红税花》《天水无尘》。通过典型选树,提升了秦州乃至全市的城市基层党建影响力,展示了全区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打造秦州党建品牌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服务先行,实现党群“零距离”。探索楼院党建工作模式,将党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楼宇,建立“秦州红·党建微家”。在全区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38个,建立楼栋党小组186个。构建起沉底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让小区治理更有力度有温度。强化党组织在网格化管理中的统筹作用,建立完善“社区网格党总支、片区网格党支部、楼栋网格党小组”的“三级网格”体系。推选网格或小区内群众信得过、治理有办法的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等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为党员划分“红色责任田”,推动党员由分散管理到责任田式管理的转变。

在居民中推行“慈善超市”、“时间银行”、“道德储蓄卡”、“道德银行”等社区互助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你追我赶、比爱心比服务”的良好氛围。西关街道环西社区通过建立民情气象站,绘制“民情气象图”,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20多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100多户生活困难、矛盾突出、特殊对待等类型的家庭转变为放心户。

创新社区治理,通过培育有活力的自治组织,建立“四方议事”协商议事机制、“圆桌会议”等自治模式,更有效地服务社区群众,引领小区居民从“看客”变成“当家人”,在共建美好家园中发挥“助推器”作用。社区党组织工作正逐步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治共享”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