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不到位導致滲漏,注意這兩點,確保二次結構滲漏不再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經常會二次澆注構件存在滲漏的現象,比如二次構件與原有的混凝土牆體交接處,二次結構生根處。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衛生間的混凝土導牆滲漏將引起相鄰房間的地板、傢俱、牆面的破壞,難道新舊混凝土交接處必滲漏嗎?難道只能採用一次成型的施工工藝嗎?顯然是不行的。

細節不到位導致滲漏,注意這兩點,確保二次結構滲漏不再

那麼就分析施工工藝,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以衛生間或者廚房間為例,二次澆築的混凝土採用素混凝土進行澆築,澆築前原有連接的基層採取鑿毛措施,在鑿毛完成後,進行澆築二次構件。針對衛生間的滲漏採用蓄水試驗進行檢測,同時針對二次構件翻高處,使用噴壺加壓噴水檢測。經過以上兩步進行檢測,均發現新舊混凝土交接處,仍然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點。經過分析,鑿毛質量存在很大缺陷,導致了新舊混凝土仍然存在滲漏。

原先的混凝土二次構件採用的是點布法基層鑿毛處理,點布法要求間距不大於50mm,點大小為25mm左右,深度不得超過10mm,沿二次構件接觸面滿布。根據以上內容實施階段,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人員在操作的不規範,點間距過大、點位小且淺。另外選用的基礎為大型電鎬,作業不易把控,容易造成點位周邊混凝土鬆散,清理困難,夾渣後,澆築新舊縫造成滲漏。

細節不到位導致滲漏,注意這兩點,確保二次結構滲漏不再

問題的處理和解決辦法

既然原有基層的鑿毛方式處理不對,那就改變方式。經過研究,採用線性鑿毛的處理方式。沿導牆的長向,設置三道線,三道線拉通鑿毛至端頭,鑿毛深度以5~10mm為宜,過深,破壞鋼筋的保護層;然後線寬度為15~20mm為宜,採用衝擊鑽進行鑿毛。

鑿毛檢查標準以深度,寬度,線條的數量來作為檢查的依據,改變鑿毛方式後,便於鑿工的實施和後期的檢查。在實施檢查中,根據後期澆築混凝土的位置和截面大小,在垂直方向的構件連接處,也需要沿鑿毛線一路鑿至頂部。在實施過程管控中,執行三檢制度,前面工序不符合要求,後續工序嚴禁施工。

細節不到位導致滲漏,注意這兩點,確保二次結構滲漏不再

常常在二次構件的施工過程,會在原有的混凝土結構中預留了鋼筋,影響了鑿毛施工作業。所以在實施過程中,為了保證實施的質量,根據截面大小和鋼筋的佈置要,採取兩道線鑿毛或者一道線鑿毛的方式進行。

鑿毛導致的原有的基層鬆散問題,建議在鑿毛清理乾淨後,首先採用水進行沖洗,沖洗不得有殘渣餘留。然後採用拌制的水泥漿液進行套漿處理,在鑿毛完成的基層面進行塗刷水泥漿,套漿完成後,保持溼潤的狀態進行澆築混凝土的施工。如此施工,方可解決因為剔鑿導致基層鬆散的問題。

處理結果

在穩步改進和提升實施辦法後,重新檢校工程的實施情況,按照新工藝實施的地方採用蓄水和加壓水壺噴灑。滲漏點明顯減少。

細節不到位導致滲漏,注意這兩點,確保二次結構滲漏不再

鑿毛方式的改變,阻斷水從一側水平傳向另一側的,利用鑿毛線沿構件長向全線設防,並多道設置,改變原先的點位佈置中間仍存在縫隙的做法。另外清水沖洗,套漿處理,將鬆散的基層混凝土內灌入泥漿液,預埋鬆散的混凝土滲水。

其實不僅僅是二次結構的施工容易引起滲漏,凡是涉及二次澆築的地下室結構、屋面、毗鄰有水的空間的二次結構澆築均應採取以上的措施進行施工,避免因為後期滲漏的問題,增加維修的成本。

那麼還有哪些地方還存在滲漏的重點整治位置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