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這年頭,追韓劇撞上糟心款的風險太高。

像前不久《偶然發現的一天》《請輸入搜索詞:WWW》。

還有稍早前的《迷霧》《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

一部部溜粉劇,統統遵循著高分開畫、跳水下降,最後爛尾到想給編劇寄刀片的鐵律。

這種現象反覆的出現,不僅讓不少劇迷對新韓劇起了提防之心。

換個角度看,也體現了眼下韓劇整體的後期無力。

然而最近,一部新劇的上線倒是有所不同。

一口氣追一半,可以先大膽地預言一波:

車速穩定的它,翻車概率不大。

這便是今天要說的——

《精神變態日記》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如果光看劇名,你可能會覺得此劇長相略兇。

然而打開豆瓣評論的頁面,你就會發現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

一路爬升至8.7的高分,配以滿屏哈哈哈哈哈哈。

透露的是它兇殘外表下,二貨搞笑的潛質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喜劇+懸疑+犯罪,沉重的題材,放飛的表現。

這正是韓國編劇為了拒收刀片,想出的新玩法。

此外,這部《精神變態日記》還剔除了韓劇霸屏八十年、愛來愛去的感情線。

沒有甜甜的愛情戲碼打擾,一心專注於描繪變態養成的心路歷程。

憑著“變態”自身的圈粉實力,也能散發出真香的迷人魅力。


01.

眾所周知,以前的韓劇有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

到後來就逐漸演變成:長腿、養眼、賽土豪。

而最近的韓劇,則開始熱衷於精神變態的題材

從有緣由的人,到毫無慈悲心的反社會人格殺人魔。

為了增強故事的緊張感,編劇們通常會蒐羅出各種殘忍的犯罪手段。

而放在觀眾眼裡,就是殺了又殺,血色亂舞。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電影《勺子殺人狂》

事實上,精神變態的元素在影視題材中蔓延並不值得意外。

有研究顯示,具有這一傾向的人大概能佔到社會整體人群的1%

也就是說100個人裡面,往往就會有一個已知或待確認的精神變態患者。

只要不犯下大罪,他們大多都安穩地隱匿於社會。

不但擁有自己的人際圈、自己的生活;

一旦進入職場,還總是比一般人更能獲得成功。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電影《理髮師陶德》

活的很狼系,是他們表現出的最大共同點。

因為精神變態雖易衝動,卻比大多數人更富理性。

他們總能敏銳地掌握狀況,善於分析。

常常是眼前的人在想什麼他們都知道,只不過他們自己沒這份感情。

例如《沉默的羔羊》中,嗜殺食人的漢尼拔。

雖陰險,但也深邃、睿智。

讓人分不清,究竟是精神病學家的身份成就了他;

還是他催化了自身精神分析的專業性。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也因為他們總是不需要在意旁人,而表現出極度的自信。

一般能用華麗的話語和理論武裝自己,將自己的行為美化。

類似《美國精神病人》裡,精緻利己的Patrick Bateman。

出於對消費主義的沉湎迷失,讓他的情感與慾望在拜金中扭曲。

在一場場謀殺或暴虐性行為前,還能誇誇其談一番對音樂的瞭解與看法。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更因為一股出自本能的自私,與自我保護。

使得他們不管做什麼選擇,道德價值都不是必備的考核標準。

好比《蝙蝠俠:黑暗騎士》中,邪到癲狂的小丑。

在他的認知裡,就從未保留過罪惡感或責任心。

也正因如此,他鮮少會體驗到情緒起伏帶來的猶疑。

想法與行動趨向無限自在,稍有不順,就能做到把痛苦還給世界。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精神變態們總是在自由與瘋狂的邊緣遊走。

危險、貪婪、自我。

放在光影世界,一系列看似消極可悲的詞彙牢牢依附在他們身上。

而放在成功至上的現代社會,很遺憾,這些也都是有利於競爭的優點

在《精神變態日記》中,就誕生了這麼一枚經社會全方位蓋章認可的成功人士。

他名叫徐仁宇(樸成勳 飾)。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別看人是一表人才,出身財閥,還投身於精英領航的金融證券業。

對外嚴肅有氣場,走哪都能收穫一票人的尊敬;

對內則是個扭曲真變態,挑日子化身雨衣屠夫。

由於身上狼性自帶的捕食衝動,他連殺六名路人才能體驗到少許生活的爽感。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而與此同時,100個人中,往往還有另外1人是種截然不同的存在。

他們的內心活動縱然也很豐富,卻無論在哪一件事上都選擇委屈自己。

從不敢把自己最真實的意見說出口。

當自己遇到了問題時,即使再艱難,也都自我消化。

從不敢向別人提出要求,更害怕麻煩別人。

比起抱怨的話,他們總是在努力理解對方的立場。

善良、大方、懂事。
小綿羊的性格,卻在現實社會中被冠以諸如此類的讚美。

社畜?討好型人格?

可以這麼理解

只是1/100的概率,大都要更極端些。

就像《精神變態日記》裡故事的主人公——陸東植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在生活中,他為了順從別人, 即便懂得很多道理,也從不吵架。

就算吵架了,往往也是最先道歉的那一個。

大半夜鄰居擾民,陸東植糾結再三想要找對方理論。

然而門一開,還是本能的縮回去說自己敲錯門。

在職場中,他為了迎合別人,即使對方萬般不好,也會犧牲自己的一切去妥協。

自發包攬了替同事加班、買咖啡、向上級彙報進程等等正事雜事。

關鍵事情做完了,人家還未必領情。

面對提出工作漏洞的陸東植,上級給出的評價是:

你還不如狗崽子會看臉色。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後來工作果然出問題,結果也是他被同事和上級集體甩鍋。

他說活著太累了。

可縱使如此,卻還是沒辦法說出“拒絕”二字。

《精神變態日記》原始的臺本——

精神變態徐仁宇,強勢如捕食者;

而陸東植,則只是個唯唯諾諾的“極端討好型人格”。

在看不見食物鏈的社會生活中,後者無疑是最佳的獵物。

然而一場意外,卻讓原本的獵物陸東植誤以為自己是天生的捕食者

狼與羊的身份發生了重疊,偏偏這羊還自帶哈士奇屬性。

02.

在《精神變態日記》裡,幹最累的活,背最沉的鍋的陸東植即將失業。

同時,在家人“誰讓你成天窩囊讓人瞧不起,所以才被陷害啊”的埋怨中,徹底丟失了人生的信念。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憋屈、委屈,到頭來還無人理解。

生活了無期待的他,準備找個地方了斷自己。

然而自殺撞上謀殺——

他選擇的地點,偏偏是捕食者徐仁宇的殺人現場。
眼瞧兇案發生,他在逃跑中遭遇了一場事故。
不得不說,目睹了多年的車禍,被警車撞這位精神小夥還是頭一次。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醒來之後,陸東植不記得自己的過去。
而唯一留下的線索,就是手邊的一本日記。

日記中包含了殺人魔徐仁宇所有的犯罪證據。
可巧合的是,各種狀況讓陸東植誤以為日記本的主人正是自己。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就這樣,處於食物鏈底端的陸東植開始相信——
自己就是那位可怕的“捕食者”。

所以接下來,陸東植開啟了他半真半假的異想世界。

帶著零星的錯位記憶,他腦補自己是行走在黑夜中的殺人魔頭。

一旦接受這個設定,他不但生理上腰不酸,腿不疼了,沒事還能跑上八百米。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不過八百米之後就即刻累癱。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面對外界的欺負與不公,他心理上也不再把稜角戳向自己

樓上鄰居又想挑釁,他立馬科普了殺人的一千零一種方法。

嚇得對方魂飛魄散。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事後再配以邪魅眼神表示不屑:

“還不能露出獠牙。”

甩鍋上級又想刁難他,他會假意順從,轉過頭就尾隨其到廁所。

一邊做出冷漠表情在內心os:

“我可是精神變態連環殺人魔。”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一邊就操起馬桶蓋,作勢要敲暈對方。

連捕食者徐仁宇發現他的騷操作後,也開始主動接近他。

可陸東植一通“別惹我,小心會受傷”的憨式拒絕三聯,弄得真變態一臉懵逼。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大約是吊橋效應作祟,讓小心翼翼享受殺人的徐仁宇以為遇見了知己。

一種緊張又刺激,急於分享的心情隨之而生。

不僅給陸東植升職,帶著他去上流社會的圈子,還基情表白。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真假變態的關係一度很微妙


03.

在陸東植身上,這是一個關於“身份錯位”

的老式懸念故事。

卻因為觀眾自帶的上帝視角一早消解了懸念,而造成了“反諷”的效果。

於是,《精神變態日記》也就變成了喜劇。

實際上,類似的反轉設定,日影早有涉獵。

堺雅人主演的《盜鑰匙的方法》,則恰恰相反——

殺人狂失憶,誤以為自己是好人。

洗心革面的角色定位,讓故事註定會在搞笑反差中走向溫馨和諧。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而《精神變態日記》裡,光是陸東植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強拗“殺人狂”大小號切換已戳夠笑點。

就連原本滿是驚悚感的懸疑類電影和書籍梗,也統統變得有趣起來。

那本緊密聯繫真假捕食者命運的日記本,裡面全是左手反寫的鏡像字。

這點是效仿達芬奇,意在暗示精神變態智商之高與行事詭異。

然而在陸東植眼裡,歪七扭八的字被自我安慰:是車禍受傷的手還沒復原。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懸疑類電影十級學者的傻憨男主,還總想刻意不分場合的致敬經典

恐嚇仗勢欺人的富二代,隨口便是一段《美國精神病人》的臺詞battle。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在工廠意圖幹壞事,抱著個鐵柱子都能模仿《閃靈》

的魔性傑克。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和撞到他的警察——女主沈寶景(鄭仁仙 飾)聊天時,又一本正經地問人家記不記得《殺人回憶》
事實上,幕後知識點是女主就是當年問宋康昊“你在看什麼”的小女孩。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懸疑梗的殼,全部孵化成了密集的喜劇笑料。
這是《精神變態日記》的編劇高段位的一招。

而這部劇值得賞玩的,也不僅僅是表面——青銅冒領王者的爽文系反差萌

還在於搞笑背後,徐仁宇與陸東植的人性本色差異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兩人雖都自認捕食者,針對的獵物卻截然相反。

徐仁宇從一開始,就只敢虐殺處在他階級之下的邊緣人物
出身財閥,從小母愛缺失,又遇上強權的父親。
父親對他鐵血式教育,卻對同父異母的弟弟百般偏愛。

這讓生性要強的徐仁宇在扭曲中成長。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

“幸運的人是用童年治癒一切,而不幸的人則用一生治癒童年。”

徐仁宇的不幸童年,最終靠的是徹底的瘋狂和無差別報復發洩。

他自稱是做藝術品,專挑一無所有又懦弱的人下手。

對他來說,虐殺這些人就像用手按死努力搬運麵包渣的螞蟻。

而陸東植的“半路黑化”,則是始終在懟天懟地懟一切強勢的代表中前進
從身邊的鄰居,到同事,到甩鍋上級,再到部門理事,最後是“捕食者”徐仁宇。

打破階級的壓制,這放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
《精神變態日記》的故事趨勢真正顯露的時候,就讓觀眾開始為男主擔憂:
鐵憨憨陸東植失憶,自以為是王者。

“心理暗示”“精神勝利法”或許是短而有效的方法,能幫助他改變人生。


那麼當他恢復記憶時,一切詼諧的氛圍是否會崩毀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從人設來看,偽變態陸東植原本一無是處。
而真變態徐仁宇卻藏於幕後,眾人敬仰。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種?

這種銳利的設定造就了目前劇情的懸念,使觀眾在開懷大笑中也不免隱隱緊張。

編劇正是用這點挑逗了觀眾的心理——
陸東植究竟會不會真的放棄自己的底線,盡情地做個變態壞人?

04.

其實失憶前的陸東植何嘗不算清醒?

他就是太清楚自己抵抗不了,才走到自殺那一步。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韓國一年自殺人數13000人,自殺率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自殺大國”。

畸形卻“習以為常”的現象,最終引申出的是:

自殺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言下之意,多的不要問。

這正是精神變態徐仁宇利用的大眾心理。

與明知別人有自殺傾向,反而發送大量短信慫恿他“擁抱死亡”不同,徐仁宇實施的,是真正的謀殺。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但在最後,他會更為惡臭地通過偽裝,誘騙家屬與警察相信——

這就是失敗者走不下去,所以自我了結罷了。

偏偏這個理由,大多數旁觀者都選擇了接受。

有些人活著活著,把自己給活死了;

有些人要死死不得,把自己給逼瘋了。

生不如死,死不如瘋。

這是一條暗藏於陸東植世界的食物鏈。

表面看很諷刺,其實內裡是人性悲歡的暗流湧動。

所以究竟社會變異到了何種地步,才能讓人在這樣妖魔化自我中才能得以慰藉?

歸根結底,還是文明的皮囊下,社會筋骨的獸性依舊未脫。

然而儘管如此,結合後期的劇情來看,陸東植真正“黑化”的可能性卻並不大。
因為事實證明,不是喜歡看殺人懸疑片就真的會變成殺人犯。

也因為,陸東植的本質並非是個壞人
與自己平級的女同事,被甩鍋上級威脅著誣陷他偷拍。

他考慮到女同事家裡負債,不能失業,打算硬忍下不檢舉對方。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一心想要報復處處給自己下絆子的甩鍋上級。

好不容易等到大好機會一雪前恥,卻在最後時刻狠不下心收手。


放在失憶前的陸東植身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慫,窩囊。
但如今明明有“殺人狂”的身份掩護,他卻仍不能理直氣壯地洩憤。

說到底,還是心中殘存的善良讓他沒法成為真正冷血的捕食者。
從前的他也善良,但一味妥協、無原則的善良讓他成為了受害者。

這劇只要不爛尾就給滿分

但這並不代表善良有罪。

關鍵還是在這個過程中,性本善的他逐漸領悟到:
就算殺掉懦弱無力的人,也不能滿足自己湧動的慾望。
所以靠著模仿日記本和懸疑類電影的反抗,他開始走向另一個方向:
學習如何以機智又不失勇敢的方法,去正面處理別人的惡意

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個精神趨向極端的自己。
他代表著暴力、無序、混亂、嫉妒、貪婪、自私等一切負面價值。

但我們的內心,同樣可以選擇去感化他、認可他、同情他、改變他。

而不是像一個怪物般的捕食者,任由他控制了自己。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