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近日,教育部2020年部門預算會中國農業大學召開。會議報道稱,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會上指出:各部門各單位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壓縮一般性支出,開源節流,保運行、保穩定、保重點,做“內涵式”發展。預算安排要量入為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統籌學校經費,全校一盤棋。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預算會議是例行事務。歲末年初,今年的錢還有多少,明年的錢能有多少,自然應該好好計劃一番。教育是國家大事,涉及民生大計,國家雖然不斷加大對高教的投入,每年支出數據巨大,但也不可能撥款無限,滿足高校一切需要。所以,高校都是兩手抓,一手爭取財政撥款,一手積極開源節流。誰都知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在不進則退的環境中,籌措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是高校的一件大事。

從高校經費來源看,也是一分為二,一部分是財政撥款,一部分是財政撥款之外的收入。財政撥款那是有標準的,是剛性的。財政撥款外的收入則是軟性的,但得看高校的生財本事。本事大,收入多。財政撥款外收入主要有事業收入、社會捐贈、學費等收費、成果轉讓等。那麼,從2019年的情況,哪些高校財力充足,哪些高校又生財有道呢?下面主要對教育部直屬“985”高校略作分析。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1、從總收入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位居前三。

從各校公佈的2019年度預算結果看,有8所高校超過100億。清華大學以接近300億的收入遙遙領先,高出第二名100億。排在第二、第三名的分別是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兩者相差不多,都是190億元。第四名中山大學175億,上海交大156億,復旦大學125億,華中科大和武漢大學都是106億多,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接近100億。

清華歷年都是最有錢的大學,除了規模巨大,財政撥款較多之外,更重要的是清華工科十分了得,撥款之外的收入更多。浙大之所以超過北大,除了與清華同樣的原因之外,還接受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的資金投入。中山大學位於最富有的廣東,佔有各種優勢,其收入高於上海的復旦與交大也合乎情理,更不用說高於中部的武大、華科了。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2、從財政撥款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位居前三。

看明白了沒有。前三名還是這三所大學,只是北京大學從第三的位置跑到了第一的位置,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也都相應後退一位。

北京大學58億多,清華大學54億多,兩者相差7%左右,差距並不大。但是,這兩校與後面的差距就明顯拉大。浙江大學40億,吉林大學38億多,武漢大學近36億,四川大學35億多,華中科大、上海交大、復旦大學都在33億左右,山東大學31億多。由此可見,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在財政撥款方面還是很佔優勢的。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3、從非財政收入看,前三名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

從非財政收入絕對數值看,有5所大學超過100億,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又是遙遙領先,非財政收入高達243億,除了前5名之外,其它高校非財政收入幾乎只是清華大學的零頭。第二名之後的大學分別是,浙江大學151億,中山大學147億,北京大學131億,上海交大123億,復旦大學92億,華中科大73億,武漢大學70億,同濟大學67億,山東大學65億。從中可以看出,在第六名復旦大學以及之後的高校,遠遠不及前五所大學。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從這些高收入的高校看,財政撥款只是小頭,撥款外的收入才是大頭。從財政撥款外收入與撥款的比值看得最為清楚。中山大學的撥款外收入是撥款的5倍之多,其後是清華大學4倍多,浙江大學和上海交大接近4倍,而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國農大、華南理工、東南大學、電子科大、北京師大、天津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大、南開大學、華中科大、中南大學、山東大學、大連理工都是2倍多一點,尤其是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只是一倍多,差距確實明顯。中山大學畢竟位於改革開放前沿地區,廣東經濟也高度發達,這似乎顯示出地利方面的因素。

如果再看一看財政撥款在高校總收入中的佔比,也許更加清楚一些。西部、東北、中部高校撥款佔到總收入的30%以上,有的接近50%,而南部、北京和東部地區高校撥款佔比在20%以下,最多也不到30%。財政撥款佔總收入主體,說明除了維持正常運轉之外,發展資金明顯短缺

。財政撥款只是總收入的零頭,不僅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發展當中,而且還可以高薪引進人才。所以,高層次人才由北向南、由西向東的流動(北京是特殊情況),並因此使得人才流入的高校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其它高校。這些年,中山大學似乎突飛猛進,應該與財政外收入佔比大、數量多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4、總收入與社會影響力之間的關係

綜合上述數據,從總體上講,決定高校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於非財政收入非財政收入的多少,體現了高校的賺錢能力,體現了高校投入發展資金的能力,體現了高薪延攬高層次人才的能力,更體現了快速發展的能力。比如,這些年,清北華五(中國科大不在教育部系列,另論)和中山發展速度最快,這些高校也是最有錢的。

其中,雖然南京大學總收入比較起來稍少一些,但其規模也相對較小,人均收入也比中西部高校高許多。南京大學研究生近2萬,本科生1萬3千。華中科大、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雖然總收入比南京大學高出十幾億或者20多億,但這些高校的規模都很大,相對而言經濟實力不足。吉林大學研究生為28000多人,本科生42000人,在校生達到7萬多人,是南京大學的2倍多。武漢大學在校生也有6萬之多。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但是,高校發展速度與總收入之間並非線性關係,否則就成了錢能決定一切了,任何事情都不是這樣。有了錢,還得看錢的使用效率。從三個數據看,中西部高校資金使用效率更高,即同樣的投入,能夠產生更大的效益。這是否與投資邊際效率遞減相關?不管怎麼樣,從人民網公佈的2019年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2019年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前10名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10校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七校2019年的總收入都在前10之內。對比社會影響力與2019年總收入排列順序就可以發現,武漢大學總收入排在第八,撥款佔總收入之比相對較高,撥款之外收入排名23名,而社會影響力卻是第三。西安交大更加明顯,總收入排在第13,撥款外收入排在第11,社會影響力卻是第7。

數據顯示:“985”高校賺錢能力強,發展速度也就快

從總體上看,高校社會影響力與高校總收入大體一致,這說明經濟實力對高校建設與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北京、東部和南部地區的高校之所以發展更快,擁有的高水平學科更多,就在於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能夠吸引高層次人才,能夠建設更多的先進科研設施。也正是如此,西部、東北、中部地區的高校在與北京、東部、南部地區高校的競爭當中,顯現出一定劣勢,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可能漸漸被拉大。對此,不知你如何看待?

(本文為原創;文中圖表為本號製作;圖片源於相關高校網頁和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