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老鄉昝勝鋒專注文化產業研究14年:深耕精研 點“文”成金

德州老鄉昝勝鋒專注文化產業研究14年:深耕精研 點“文”成金

在夏津德百旅遊小鎮調研

隨著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對文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近日公佈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表明:文化產業是目前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身為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德州老鄉昝勝鋒2006年開始從事文化產業學術研究,在文化產業戰略、園區運營、商業模式、生態學以及文體融合等研究領域有著長期積累。

12月8月,記者在其位於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的辦公室,聽昝勝鋒講述了自己的學術研究與探索。

滿懷熱忱 腳踏實地

2006年4月底,昝勝鋒接到了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博士錄取通知書,專業為產業經濟學,研究方向則是文化產業。當年文化產業尚屬新興交叉研究領域,但昝勝鋒很快便沉醉其中。

昝勝鋒的博士生導師是顧江教授。顧江從1998年就專注於文化產業的制度改革、產業成長及企業戰略研究,主持了全國首個文化產業方向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立了國家級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是這一領域知名的經濟學專家。導師豐富精深的學識、務實嚴謹的治學態度、創新不止的科研精神對昝勝鋒影響頗深,使他開始接受全新的產業經濟創新思想,領悟著文化產業交叉學科的思考方式。

2009年,博士畢業的昝勝鋒進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開始文化產業有關教學科研工作。作為全國最早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4所高校之一,山大學科排名長期穩居全國前三,學術氛圍濃厚,工作具有很強前瞻性。

當年9月,山東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正在籌備中,在辦公室加班的昝勝鋒接到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的諮詢電話。原來,寧夏正在全國篩選機構,以制定自治區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當時,院地合作開展文化產業研究正是山大歷史文化學院重點推動的一項創新工作,時任院長王育濟教授給予了昝勝鋒充分信任,讓他帶領團隊擔當重任。面對這樣的機會,昝勝鋒打起十二分精神,和團隊共同研讀資料、推敲思路、實地調研,利用將近半年時間圓滿完成任務。

這一項目的順利完成讓昝勝鋒開拓了思路、積累了經驗。接下來的幾年,他作為主要負責人,陸續主持或參與完成了黃河三角洲、省會城市群、西部隆起帶等區域,濟南、濰坊、濟寧等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將山大文化產業學術研究和創新成果“寫”在了齊魯大地上。

直面挑戰 不斷攀登

2013年,借鑑兄弟院校經驗,一個創新構想從昝勝鋒腦中萌發——歸納總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實踐中的規律性經驗,從微觀調研和實踐出發,編撰文化產業發展的年度報告。

說幹就幹,依託學校、合作伙伴以及團隊的雄厚學術實力和豐富調研數據經驗,《創意中國調研報告2013》得以出爐。內容涵蓋多個城市文創產業發展的亮點、問題與對策,列出了年度十大創意產業園區、十大創意企業、十大資深創意產業學者榜單以及創意產業年度熱點、關鍵詞等,以詳實案例和大量數據作為支撐,對我國文創產業發展做了細緻剖析,推出後在學界引起積極反響。

團隊持之以恆、持續創新,報告已經連續7年推出,內容越發豐富精緻,並且開始進行數字出版和主題定製等方面的嘗試,成為文化產業研究領域的一部特色“工具書”。

不久前,第四屆文體產業管理創新論壇在山大成功舉辦。這一論壇於2016年由昝勝鋒發起,歷經4年發展,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持續為山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專家智慧和產業資源,並逐步成為國內文化產業領域的特色品牌論壇。

2018年6月,由昝勝鋒擔任主任的山東大學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實驗室入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標誌著山大人文社科實驗室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實驗室建設之初,即是為更好服務山東文化產業發展,加速產學研優勢資源和關鍵領域精準對接,推動地方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構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系統。

昝勝鋒介紹,未來一段時間,實驗室將繼續圍繞文體產業動能創新、生態構建及發展路徑等方面進行應用研究。同時,積極和地方政府、文化科技企業深度對接,一批支撐載體平臺、成果轉化基地將陸續建立。

在昝勝鋒看來,文化產業研究充滿了未知與挑戰,最大的挑戰在於文化服務的內容與載體都在飛速變化,“70後”和“90後”喜歡的文化產品肯定不一樣,到了“00後”這代人,不同群體喜歡的文化服務更是千差萬別,同時,5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興起,為文化產業提供了更為豐富而複雜的載體。 ”

面對未知與挑戰,昝勝鋒的應對態度是用不間斷的學習與實踐充實自己,向更高處攀登。如是態度的背後,是對文化產業研究的無比熱愛,是對產業發展潛力的強烈信心,是為行業把脈並以此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鄉情難忘 回饋桑梓

2018年12月,由昝勝鋒擔任課題組負責人的《夏津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通過評審。為完成這一規劃,他帶領課題組用了7個月時間,經過4輪實地調研,反覆召開座談會論證修訂,四易其稿最終完成。規劃對夏津縣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發展路徑進行了詳細分析,給出了具體可行的發展建議。

這不是昝勝鋒第一次為家鄉的文化產業發展出謀劃策。“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國家、省、市各級文化產業政策紅利將充分釋放。德州擁有運河、董子、黑陶、黃河古道等豐富文化資源,但這些資源還遠遠沒有被充分挖掘、創意和利用,家鄉應搶抓機遇,堅持創新驅動,依託良好資源稟賦,加快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建構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他對記者說。

去年10月,昝勝鋒被平原縣三唐鄉聘為科技副鄉長。任職期間,他為本地“東海天下”溫泉康養小鎮項目提供指導,邀請外地專家學者、企業家前來調研並洽談合作,策劃成立三唐鄉高質量發展專家委員會,踏踏實實地為本地發展貢獻力量。“家鄉的養育是一種恩情,無論走多遠走多久,都不能忘記報答,我盼望能為家鄉做更多事。 ”他深情地說。

個人簡介

昝勝鋒,1974年8月生,平原縣張華鎮人,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 (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畢業於南京大學商學院,獲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教育部、省級課題5項,主編及參與10餘部教材著作報告的編寫,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省級、地市、縣區文化發展規劃、文化產業規劃和文化產業園區規劃50餘項。

記者|張曉航 通訊員|張大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