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森林運動城·塔河


目 錄

一、塔河縣全域旅遊概況

二、森林運動城塔河

(一)塔河鎮內旅遊資源簡介

(二)國家AAA景區棲霞山

(三)國家固奇谷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滴翠園

(四)塔河縣兩河谷溼地自然保護區

(五)塔河縣呼瑪河五峰七崖景點

三、黃金之路十八站

(一)十八站名字由來

(二)十八站古人類遺址

(三)鄂族部落旅遊區

四、休閒之旅瓦拉干

五、開庫康鄉界江旅遊區

(一)黑龍洞傳說

(二)黑龍廣場和界江旅遊服務區

(三)月亮灣

(四)百年古村落

六、富庶淳樸依西肯

七、森林探險盤古鎮

八、古驛新風二十二站

(一)最北驛站郵所

(二)知青文化園

(三)大西爾根氣河漂流

九、驛站服務區沿江經營所

一、塔河縣講解詞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全體同仁,真誠地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塔河觀光旅遊!

我是導遊員***,和我一起為大家服務的是我們的司機某某某師傅。如果大家在旅途中遇到什麼問題或者有什麼建議,請您不客氣地提出來,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大家。希望我們的服務能使大家在塔河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預祝各位塔河之旅順利、愉快!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麗的塔河縣。塔河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伊勒呼裡山北麓,東鄰呼瑪縣,西接漠河縣,南靠新林區、呼中區,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73公里,是大興安嶺地區輻射半徑最大、運輸半徑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隨著加格達奇、漠河機場的建成和加漠、丹阿、呼塔三條公路與嫩林、塔韓兩條鐵路在此交匯貫通,一個貫穿大興安嶺南北的黃金旅遊線逐步形成,塔河作為這條旅遊線的中心,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塔河縣旅遊資源潛力巨大,這裡山水相映,景色迷人,極具旅遊觀光價值。

塔河縣的縣名源於其駐地塔河鎮的鎮名。塔河鎮所在地原名“小固其固”,是鄂倫春語,為“水草豐盛的地方”之意,也有譯作“多塔頭的地方”。1954年,林業部在森林經營調查時,因此地為塔哈爾河入呼瑪河口,故名為塔河口,後演化為“塔河”。

這裡已經連續四年舉辦森林自行車賽,每年都有來自國內外數十支車隊車隊參賽,俄羅斯、法國、烏茲別克斯坦、伊朗、愛沙尼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選手慕名來參賽。賽事的規模和水平逐年提升,新浪直播、新浪微博、新浪政務龍江、新浪黑龍江等各大媒體在賽事期間參與賽事報道,僅在2019年賽事期間在新浪直播平臺上本次賽事直播量就達到數百萬人次觀看,塔河森林自行車賽話題閱讀量高達千萬,受到廣泛關注。森林自行車賽提高了塔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生態、綠色、共享、發展”的運動休閒小城塔河助力添彩。

民族風情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塔河縣境內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建於1953年9月的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有鄂倫春族人口567人,是我省五小民族之一。他們世世代代就靠著一杆槍、一匹馬、一隻獵犬,一年四季追逐著獐狍野鹿,狩獵在這茫茫的林海之中。鄂倫春族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鄂倫春族特有的文化、風情、習俗、手工藝品,具有原始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這些旅遊資源不僅品位高,而且壟斷性、獨特性強。這些資源大都保留了未經雕飾的原始風貌,給人以強烈的新奇感,符合世界旅遊求新、求異、求知、求樂的需求和趨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十八站古遺址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這裡是我國最北部地區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期遺址—十八站古遺址。1975年8月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東北隊在當時屬於呼瑪縣十八站公社西南1.5公里呼瑪河左岸18米高的二級階地上,發現舊石器線索。1976年春,考古隊再次來到十八站,除在原址挖掘外,又在十八站以西3.5公里和東南5公里的紅旗大橋附近發現兩處遺址,這裡出土的刮削器、尖狀器、石葉、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出土的這批石器,在器形、風格、大小等方面,與北京周口店及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頗相近似。1981年1月27日十八站舊石器文化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6月,在三個遺址處分別立碑。

中俄界江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黑龍江在塔河縣境內全長173公里,兩岸山水相映,景色迷人,特別是開庫康至依西肯江段,曲折多變,河寬400~500米,汛期可達3000多米。此段有車地營子、開庫康、王八灣三處險灘,水淺流急。在航道509公里至575公里之間,兩岸還有奇特的自然景觀如大小佛指山、大小龜背石、黑龍洞、月亮灣、白石山、麻將山、犴鼻石等,景色頗為壯觀。

高山、森林景觀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塔河縣森林覆蓋率為83%,在縣境內超過1000米海拔的山峰多達34座,其中海拔1396.7米的白卡魯山,海拔1352.6米的札林庫爾山、主峰海拔1001米的西羅奇山嶺等山脈,地勢高聳,山峰林立,連綿起伏,層巒疊嶂,溝深谷窄,古木參天,林海茫茫,神秘莫測。除森林資源外,還生長著600多種綠色植物,其中包括都柿、紅豆等十幾種野生漿果,興安靈芝,黃芪等珍貴藥材205種,味道鮮美的野生猴頭蘑、樺樹蘑、油蘑等食用菌遍佈嶺上。不但動植物豐富,而且仍然保持著大興安嶺北坡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夏季日照時間長的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避暑、度假的旅遊勝地。

呼瑪河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塔河縣河網密佈、水量充足,有大小河流240多條,河流總長度4656公里。其中呼瑪河自然保護區已被批准為黑龍江省級自然保護區,在縣境內長150公里,清澈、潔淨、無汙染,河面平均寬190米,平均水深1.2米,適合開展漂流、垂釣等活動。遊客乘坐專用漂流船順流而下,一邊欣賞兩岸原始古樸的風光,體味迴歸自然的樂趣;不時出現的激流、險灘和懸崖峭壁,也會讓人感受到驚險刺激,一邊盡情享受山悠悠、水悠悠、船也悠悠怡然自得的情趣,感受浪漫自由、貼近自然的情景。

古驛站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1685年4月(康熙二十四年),當璦琿官兵準備進剿雅克薩時,為了迅速奏報軍情,康熙命理藩院侍郎明愛率人開設墨爾根(今嫩江)至雅克薩(今漠河縣興安鄉古城島對岸)之間的驛道。自墨爾根起至雅克薩依次設25個驛站,負責傳遞軍情。民國時修建嫩漠幹路,架電線,設官督商辦的郵站,我縣境內有6個站:十八站(譚寶山站)、十九站(依沙溪站)、二十站(依西肯站)、二十一站(卜拉格站、正路站)、二十二站(斡路站)、二十三站(盤古站、今沿江)。現十八站、十九站、二十二站、二十三站(沿江)形成村落,其餘荒廢。現已開發一條領略沿途秀美風光、追述歷史,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旅遊線路。

塔河永安中心苗圃

1968年3月成立,逐漸擴建至1992年末,施業面積1100畝,年育成苗5000萬株,可以修建成一個園林景觀景點。

冰雪資源

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河導遊詞


塔河縣地處祖國的北部邊陲,冰雪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冬季漫長,晝夜溫差大,降雪早、雪期長、雪量大、雪質好,年降雪天數為150天左右,年積雪日180天左右,冰雪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具有巨大的冰雪旅遊潛力。“冰雪是資源,寒冷是優勢”,正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到了這裡我們塔河縣的行程就告一段落了,在這小小的縣城裡有清澈的溪水,有迷人的高山林地,還有那見證歷史的驛站與遺址。相信這段旅程會給您一段美妙的回憶。也期待著您的再次到來!

二、林海明珠塔河鎮

歡迎大家來到塔河鎮,位於大興安嶺伊勒呼裡山北麓,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人,是塔河縣委、縣政府、林業局機關所在地,是塔河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它又是大興安嶺北部地區第一大鎮和交通樞紐,它南與新林區接壤,東鄰十八站、呼碼、韓家園,西連呼中區,北接阿木爾。塔河鎮幅員遼闊,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林內不僅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還蘊藏著豐富的山野菜、山野果、北藥等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接下來請大家跟緊我的腳步,與我一起漫步塔河。

(一)棲霞山植物園 AAA級景區

各位朋友們,現在我們到了我們的第一站:棲霞山植物園。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棲霞山植物園。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塔河鎮棲霞山植物園參觀遊覽。

棲霞山植物園位於塔河火車站西大約500米處,於2005年開始籌建,佔地9.2萬平方米,森林植被7萬平方米。建這所園林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棲霞山風景林,併為全縣人民提供一個優美的娛樂場所,可以說該園是集娛樂、休閒、科研為一體的大型森林植物園。棲霞山植物園的建成,為塔河鎮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為遊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旅遊場所。

棲霞山,是一個非常有詩意的名字,只要聽到它的名字,就會使您的心中有一種美感升起,就會使您的思緒此起彼伏。

棲霞山,是大興安嶺北坡的一座普通的山峰。山不算高,沒有險峻的峭壁和懸崖,也沒有嶙峋的怪石;看不到淙淙的山溪和清泉,但是她卻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她的舒緩和柔美,也因為這裡是一個休閒、鍛鍊的好去處。

這座山原本跟大興安嶺的其它許許多多山峰一樣,並沒有自己的名字。後來這裡被闢為縣裡唯一集休閒、鍛鍊和觀賞為一體的植物園,隨著植物園的命名,這座山也就有了自己好聽的名字——棲霞山。

遊客朋友,“棲霞山”顧名思義是“彩霞棲息的山峰”,由於跟“霞”緊密聯繫,山的名字也就沾了“霞”的光,多了幾分柔美和嫵媚。事實上,霞光中的棲霞山也的確很美,美得靜謐、美得柔和、美得翠色慾滴,美得流光溢彩。

大家快看:山腳正中的花壇內,一塊寫著“棲霞山植物園”六個紅色大字的巨石赫然映入了我們的眼簾。花壇四周是各種花草,嬌嫩的草坪上裝點著一簇簇的鮮花,在鮮花與綠草的簇擁下,巨石顯得更加壯美。到了晚上,鐳射燈從正面照著這塊大石,“棲霞山植物園”這六個字顯得更加醒目。

巨石的後面,是一組反映鄂倫春民族生活的長方形紅砂石平面浮雕。畫面彷彿帶著我們走進了大興安嶺莽莽的大森林,走進了鄂倫春人的生活。在這片他們賴以生存的大山裡,鄂倫春人騎著馬巡護在山嶺中,溫順的梅花鹿、笨拙的黑熊、悠閒的野豬都在這森林裡愉快的玩耍。我們彷彿看到鄂倫春族女人在秋天捧著沉甸甸的果實,划著樺皮船從河的對岸歸來;彷彿看到一對對鄂族男女穿著婚慶的衣衫,在婚禮上對拜;我們彷彿看到鄂倫春人狩獵滿載歸來後,他們點燃篝火,那燒烤獵物的香味在四溢,他們在篝火邊上歡快地跳舞;我們還彷彿看到薩滿為給人們祛病祈福,在請求神靈保佑的場面……以上就是春巡秋防、昔日遊獵、山果採集、男親女愛、薩滿請神、神話英雄六幅畫面,從六個側面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鄂倫春人的社會生活與歷史發展。

沿兩側塑成木紋狀的水泥臺階拾級而上,細心的朋友就會注意到浮雕下方道路的兩側的一排球狀的燈柱,這可是工匠師傅們的精心之作。接下來一個半橢圓狀的廣場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清晨,天剛放亮,廣場上就聚集了晨練的人群;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探照燈掃射著夜空,霓虹燈如夢如幻,音樂在廣場上飄動,人們的舞步格外輕盈,還有全神貫注打球的人、悠閒散步的人,到處都洋溢著歡聲笑語。每逢節假日,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無論是步履蹣跚的老人,還是咿呀學語的孩童,人們的腳步都是歡快的。試想,踏入這裡,還有什麼煩惱忘不掉,還有什麼憂愁揮不去呢?

沿著廣場向上走,臺階右側是古老鄂倫春民族園,園內設有花崗岩浮雕六幅,分別以華夏樂土、挺進林海、黃金時節、消除火魔、生態林業、和諧社區為主題。如果想要看得清楚些,就請大家走近一些,我相信,看過的人一定會被雕刻藝術家們的才華所折服的。

【棲霞山植物園雕像】

遊客朋友,廣場的正上方是一個漢白玉的少女雕像。雕像中的少女身著白色短裙,把雙手舉過頭頂,放飛的那一隻鴿子是小城人心中對綠色與和平的暢想。少女身旁立著一把鐵鍬,似乎在告訴人們要時刻保護森林植被。這個少女雕像,如掛在棲霞山胸前的一枚徽章,讓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在這裡,讓我們的心中也生出一種暢想、一種希望。看到這個融和平和綠色於一身的少女,誰還忍心去破壞我們這片賴以生存的森林,誰還忍心去在她的肌膚上砍掉一棵樹,燒燬一片林呢?我想,保護這片綠色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放飛這綠色的希望就是我們永不會改變的夢想。

【棲霞山植物園的登山階梯】

遊客朋友,杜甫有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想每一位登山者,都有登上頂峰,去感受登上山頂的艱難過程的願望,都想去看看山頂的壯觀景象。年老的人登上幾步可能會氣喘吁吁,但受不服輸心理的驅使,依然會登上山頂,回頭望著走過的路,一定會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咿呀學步的孩子也在大人的攙扶下踉踉蹌蹌的向前邁進,每上一個臺階都高興得像小燕子一樣揮動著稚嫩的手臂,灑著一路童真的笑語。每個登山的人也一定會被孩子天真無邪的笑聲所打動。如果走累了,可以到半山腰的松濤閣休息一下,做一個緩衝,休息過後,繼續前進。

當我們登上這山之巔,整個塔河縣城就在我們的腳下一覽無遺。當我們登上這山之頂,定會讓我們感慨萬千,不登高,怎有遠望眾山盡在眼底的感觸,不經辛苦,哪能領略站在這頂峰的豪邁!

【棲霞山植物園的棲霞雙松】

遊客朋友,在棲霞山的半山處登山階梯的南面,大家會看到有兩棵緊緊依偎在一起的松樹,周圍被人用石塊圍了起來,還在石塊上用紅筆寫了一個“緣”字。這兩棵樹猶如一對意篤情深的戀人,令人駐足凝思,叫人頓生羨慕。這兩棵樹中,一棵是落葉松,長得高大挺拔,一棵是樟子松,長得端莊秀麗。兩棵松樹皆有名,高大挺拔的落葉松叫“棲”,端莊秀麗的樟子松叫“霞”,二者合一,名曰“棲霞雙松”。

關於這塔河鎮的棲霞雙松還有著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相傳棲是山神的兒子,一直隨父親生活在美麗富饒的森林裡。霞是太陽的女兒,一直隨父親生活在富麗堂皇的天宮裡。

棲在父親的教誨下學會了騎射,成為了英勇無比的森林王子;棲在森林的養育中得到了滋潤,長成了魁梧瀟灑的英俊少年。霞在父親的教導中學會了織錦,織出了五彩斑斕的漂亮錦衣;霞在天國的養育中得到了滋潤,出落為亭亭玉立的天姿少女。

霞每天早晚要隨父親巡天。清晨,她穿著親手織就的五彩錦衣,在東邊的天上伴隨父親,笑著走著,看著森林,看著大地。她的微笑因羞澀而美麗,她的錦衣因五彩而絢麗;傍晚,她穿著親手織就的五彩錦衣,在西邊的天上伴隨父親,笑著走著,望著江河,望著人間。她的微笑因溫柔而甜蜜,她的錦衣因多情而亮麗。

霞的清純、霞的美麗、霞的溫柔深深地打動了英俊的森林王子棲,他愛上了霞,他要娶霞為妻。棲是高傲的,棲也是痴情的,牡丹公主的秋波,孔雀仙子的示愛他都一概不理,他只要霞。每天的清晨,棲眺望著東方,凝視著美麗的霞,每天的傍晚,棲眺望著西方,呼喚著絢麗的霞。

每日早晚伴父巡天的霞也望到了英俊而痴情的森林王子棲,她為棲的痴情而感動,她為棲的英俊而生情,她決定要下凡到森林中去找棲,去找那份真實的愛。

霞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疼愛地說;“我的女兒,你要考慮仔細,當你離開了天國,你就將變成一朵普通的雲,而不再是霞了。雲雖然也很純潔,也很美麗,但她畢竟沒有霞的絢麗。棲愛的是霞,而不是雲,你去後,他會認出你麼?”

霞堅定地說:“一定會認出我的,這一點我很有信心。”

父親又十分認真地說:“如果他認不出你,你想再回到天國,那可是一條十分艱辛的路啊!你首先要墜入山崖變成露珠,然後匯入小溪,流向大海,在我的烤灼下變成蒸氣,才能重新回到天國啊。”親的話雖然語重心長,但霞的去意已決,她要一無返顧地追求純潔的愛情,她要去尋找她心中熱愛著的棲。

於是有那麼一天,棲的肩頭飄來一朵潔白的雲,她很清純,也很美麗,但絕沒有霞的絢麗。棲聽從了命運的安排,娶云為妻,年復一年,相敬如賓。儘管這樣,棲還是變得越發少言寡語,他總是清晨呆呆地望著東方,傍晚傻傻地看著西天,他最終沒有認出霞,最終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雲失望了,她決定不懼千難萬險回到天國去,重新變成絢麗的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棲帶來幸福和快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棲帶來憧憬和希望。

終於有那麼一天,在高高的山崖邊,霞深情地拉著棲的手,淚水漣漣,“我就是你所愛的霞啊,可你一直沒能認出來。現在我要重新回到天國去,重新變回你愛的霞。”說完,霞便縱身一躍,棲如夢初醒,忙伸手拉住,兩人一同墜入山崖。這山谷好深啊,墜落中,恍惚裡,兩人相擁,淚眼相對,棲終於認出了霞的真身,然而這一切都太晚了。

再後來啊,就在棲和霞墜落的地方長出了兩棵並立而互相凝望的松樹,一棵是落葉松,長得高大挺拔,那就是棲;一棵是樟子松,長得端莊秀麗,那就是霞,二人永遠相擁在一起,才有了棲霞雙松。

正是因為他們對愛情忠貞不渝,他們才選擇在這充滿情感的棲霞山挽起手臂,生死相依,在這愛的小園裡訴說著前世的情緣。我們不要破壞他們美麗的夢境,別讓我們的話語打斷他們纏綿的呢喃。希望世間的愛情也像他們一樣,終生相守,忠貞不渝。也祝願天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望塔樓與瞭望塔】

遊客朋友,當我們登上了山頂之後,我們的前方就是一座塔樓,它位於棲霞山的頂峰,高29米,塔身呈六面形,飛簷上翹,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金碧輝煌,水泥製成的欄杆環繞在塔樓的周圍。因為它盤踞山頂,在縣城裡任意一個地方都能看到它,而且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來看,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所以若是不仔細的話,甚至可能會認為是有二座塔呢。

沿著望塔樓的東側小路走下去,會發現一個鐵塔,這就是瞭望塔,塔高約30米,大家可別小看了這個塔,它的作用可是不小哦,它是用來觀測火情,起到提早預防森林火災的作用。踏上旋轉樓梯,就可登上塔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第一層到第三層都沒有扶手,所以有些危險,但是我們的防火護林員可是非常勇敢的,他們行走在這沒有扶手的樓梯上,就如行走在平地上一樣。因為他們每天都要登塔觀測火情。如果朋友們能夠勇敢地登上塔頂,還可以和我們的護林員交談幾句,借一下他們的望遠鏡去看看我們這廣闊的森林。

【棲霞山植物園的古樸木棧道】

遊客朋友,從廣場向西走,我們就來到了棲霞山植物園的西側山腳下,在這可以看到一個造型別致的蘑菇形涼亭。從這個涼亭出發,向上走,就會看到一條木棧道延伸到林海中,直達山頂。這座橋長440米,耗用木材500立方米。

木棧道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一個方形的平臺,平臺的兩側有專供遊人休息的長凳。隨著山勢向北延伸,在山腰處岔開。一個繼續向北,通向山頂,一個向西,後又折向東南,最後抵達山腳下。那迂迴曲折的長長的階梯,使人很容易聯想到古代的棧道,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棧橋。走在這木棧道上,就會感到自己彷彿走進了古老的山中,去欣賞上蒼不經意間灑落的美景。手撫這古樸木棧道的柵欄,眼望著棲霞山的美景,您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我想可能會是心中久違的對大山的愛,抑或是對純天然的綠色的百看不厭吧。

遊客朋友們,看到這山上一棵棵挺拔的松樹,大家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愛憐,這些樹多像大山母親的一個個的孩子啊,他們忠誠的日夜守候著山嶺,那一顆顆赤誠的心永不改變。春天,映山紅為大山母親披上了一件絢麗的披肩,於是這棲霞山滿面緋紅,眼生溫情;秋天,樟子松為大山母親穿上了一件蒼綠色的外套,於是這棲霞山滿身溫暖,心生幸福。

我們說,棲霞山不乏巧奪天工的雕琢,更多渾然天成的自然。棲霞山是壯美的,因為她集天然景觀與人工的點綴於一體;棲霞山是絢麗的,因為她集古樸與現代於一身。我相信,外地的朋友們一定會感受到“塔河歡迎你”的熱情,一定會對這灑著愛意的滿山景色而流連忘返。當地人走進這棲霞山會有一種自豪感,因為隨手就可捧起透過鬆枝灑落在山嶺的一片片醉人的陽光。

(二)固奇谷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滴翠園

滴翠園坐落在塔河鎮中央大街東段,沿河路東側,佔地面積33公頃,始建於1987年。園內建有一座仿古大門,1座水上橋,1座假山,3個仿古涼亭;遊樂場、賽車場3100平方米,人工湖面積為4000平方米;21個綠化小區裡,種植著喬木17種,花木37種,計6萬餘株。落葉松、樟子松、雲杉等幾十種興安樹種在這裡茁壯成長;丁香、桃紅、杜鵑等各種奇花在這裡競相開放。應該說,這是一個集遊玩、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森林植物園。

漫步在園中的林蔭小道上,吮吸著清新甜美的空氣,啼聽林間鳥啼蟲鳴,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早晨,老年人在凝神靜氣地練劍習拳;節假日,遊人在湖上泛舟、在河邊垂鈞,其樂融融。這真是喧囂城市裡不可多得的一塊淨土。

走近滴翠園的時候,首先出現在遊人眼前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大門,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門上方的“滴翠園”三個字寫得更是遒勁有力、大氣脫俗,若是不懂書法,還真是不好認呢,進入門樓,在“滴翠園”的背面是“仙人渡”三個字,似乎在告訴我們,過了門樓,我們就成了仙人了。

進入大門,就會看到雄偉的水上橋橫跨南北兩岸,橋頭上豎著高大的耳牆,它的頂端呈放射狀灑下根根鋼筋,鋼筋上纏繞著串串彩燈,像一道美麗的彩虹,又好像撐開的花傘,蔚為壯觀。它的作用大家猜是什麼呢?對了,一是美觀,二就是起加固作用。

登上水上橋,扶欄東望,看到的是呼瑪河的堤壩;目光向西,看到的是繁華的鬧市區。腳下的湖水波光粼粼,偶爾出現的一隻小船,打破了湖面的寧靜。園中微風拂面,讓人如夢如幻,彷彿來到了“畫中行”的人間仙境。

說起這座橋,剛建成時它可不是這樣子的,初建時,這座橋完全是木製的,橋面是用木板連接的,橋墩也是用圓木做成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木橋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橋面上出現了破損,橋欄也斑斑駁駁,於是政府就出資重新修建了這座橋。

走下橋來,順著甬路往東走,便是綠水盪漾的人工湖了。遠遠望去,岸邊垂柳環繞,滿岸花草,湖面上碧波盪漾,水草搖曳,時有魚兒跳躍,偶見飛鳥掠水。在湖的南邊是一座集長廊與涼亭於一體的建築,那是植物園工作人員辦公室。門前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花,嬌嫩欲滴,和植物園的名字非常相稱。還有各種健身器材,供遊人們鍛鍊健身。每逢假日,遊客雲集,歡聲笑語,是度假的好地方。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遊人的需求,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公園在湖的南岸建成了總面積約3100平方米的遊樂場。場內設有小火車、碰碰車、蹦蹦床、網球場等各種遊樂設施,既可以滿足成年人的需求,又可以令孩子們開心。

沒事的時候,來到這裡,聽一聽孩子們的歡歌笑語,給喧鬧的心一個寧靜的空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滴翠園仿古涼亭與石灘】

滴翠園裡有三個古香古色的涼亭,每個涼亭裡都有一張石桌、幾個石凳供遊人們休息,每個亭子都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垂簷。漫步在蜿蜒的林蔭道上,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臺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在園子裡沿著任意的一條小路走下去,都可看到涼亭。置身於涼亭,看周圍滿眼的綠色,看奇花異草爭芳鬥豔,聽蛙叫鳥鳴,吮吸著清新的空氣,陶醉在秀美湖光山色中,不禁讓人由衷地讚歎:這真是一個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這三個亭子中有一個最高的涼亭,在涼亭下曾經有一座假山,可惜現在假山已經沒有了。登上這個亭子之後,整個園子的景色一覽無遺。在這個涼亭裡,不知是哪位調皮的人,趁著水泥地面未乾,在地面上刻下了二行小字:“沒有無能的軍隊,只有無能的指揮官。”轉眼間,歲月流逝,二十多年的時光過去了,這兩行的小字,依然清晰可辨。

越過滴翠園東側的大壩,向南行走約一里,然後走下堤壩,就來到了呼瑪河邊,那裡有一個長約數里的大石灘。在那寬闊的卵石灘上,冷眼看去,卵石累累,沒有一塊玲瓏剔透的石頭,似乎一片荒涼,毫無生機,可是一旦深入其中,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其中的奧妙,就會意趣盎然了。有的石頭上面有花紋,有的石頭晶瑩剔透,有的扁平工整。那種扁平工整的石頭特別適合打水漂,拋一片石頭,平行於水面,旋轉的石頭並不沉入水底,如小鳥一樣在水面上奔騰滑翔數米,甚至數十米,這可需要拋擲者的一定的“功力”。

每逢夏日暖陽,就有很多遊玩的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搭一個帳篷,架一個鐵鍋,煮上點美食,那種愜意,無法比擬。

整個滴翠園的佈局簡捷明瞭,幾個涼亭,幾把長椅,一個人工湖,一條流動的小河;楊柳垂蔭、青松蒼勁,白樺婀娜、隨風搖曳;一湖碧水,幾處閒庭,清幽曠遠,古樸典雅,小小公園,獨具秀色;這裡絕對是人們休閒的好去處。不管年代怎樣久遠,歲月幾多變遷,滴翠園這個名字,會永遠地印在塔河人的心中,也會給外地的遊人帶來褪不去的記憶。

我們塔河鎮的行程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希望這有別於喧囂都市的安靜小鎮能讓您不虛此行。願這份安靜祥和能常駐您的心間,也希望您的再次到來!

(三)塔河縣呼瑪河五峰七崖景點

“五峰七崖”,顧名思義。是由塔呼連線右側的五座山峰,山路左側呼瑪河岸邊的七座山崖組成。距塔河鎮西25公里處,是一座座大自然賜予人間的鬼斧神工之作。純天然的野山,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七崖錯落有致,高矮不一。或突兀,或險峻,或聳立。怪石嶙峋,間隔不遠,一字排開。

站在高山之巔,眺望蒼茫四野,天高雲闊,綠樹成蔭。河水微瀾,清澈見底。蜿蜒的分支匯入清清的呼瑪河,沉靜安然悠閒的向東流去。鵝卵石沙灘上十幾頂帳篷,就像這山上五顏六色的野花,盛開在天幕之下。炊煙裊裊,爐火正旺。三三兩兩的夥伴,或划船漂流、或美食烹飪、或拍照戲水、或撒網捕魚、悠閒自得的享受著山水間的愜意。歡笑和吶喊響徹山谷,此起彼伏的回聲嘹亮。這是心情徹底的釋放,最本真的生命狀態。好想永遠擁有這樣的世外桃源地,讓精神的家園永遠繁花似錦。喜悅掛上眉梢,笑談間,登頂遠眺,七崖在腳下。青山著意,秀水含情,塔河這原生態的青山碧水,有這些和我一樣縱情山水,樂此不疲的同行者,不亦樂乎我周圍登頂的九位夥伴,採著黃花菜和山丹丹,勿忘我,芍藥等鮮花。

這是情繫山水的寫真!這是融於自然的醉意!這是一個夢裡抵達的彼岸!真願一夢千年,醉在夕陽落日!醉在篝火狂歡!醉在煙波浩渺!醉在七崖之巔!醉在美輪美奐的塔河山水畫卷!

五峰七崖,那走過山水間唯美的畫面,在我情感的內存裡永恆。我只有飽蘸真情的筆墨,敲擊鍵盤,訴說我感恩一路相依相伴的心聲。

尊崇內心的召喚,怡情山水。五峰七崖,會用她多彩曼妙的身姿,吸引喜樂戶外的眼球,讓更多的人瞭解她、喜愛她、讚美她。因為五峰七崖,千真萬確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不醉不歸的好地方。

(四)塔河縣兩河谷溼地自然保護區

沿s207省道塔呼公路15公里處107大嶺的最高處有一座防火瞭望塔,是兩河溼地風光最佳觀光處,也是兩河溼地攝影基地,此基地距塔河縣城15公里,交通方便,公路直通塔底。

塔河縣自然風光秀美,旅遊資源豐富,塔河縣兩河溼地,是指呼瑪河流域和塔哈河流域,建有固奇谷國家溼地公園。

固奇谷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黑龍江省塔河縣呼瑪河中游沿岸塔河鎮南部,以區域內呼瑪河段為主體,包含沿河兩岸的沼澤、沙灘、草甸、森林等。東西長27.29公里、南北寬7.52公里,總面積3974公頃。由於溼地公園的獨特性、原生態性和典型性較強,2013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溼地公園。固奇谷溼地公園植物、動物種類繁多。

植物類107科62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鑽天柳、水曲柳、野大豆、藍莓等有大面積分佈。野生動物6目15科55種。鳥類239種13個亞種。除固奇谷溼地生物多樣性之外,溼地的自然風光四季分明,風景秀麗,不論是春、夏、秋、冬那個季節來大興安嶺,都能讓你感受到春的花香、夏的溫馨、秋的火熱、冬的峻美。特別是溼地的核心區域,已成為塔河縣城的植物公園,蜿蜒的呼瑪河水穿城而過,給這座小城帶來了神.韻,天藍水碧是這座小城的真實寫照。

三、黃金之路十八站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塔河縣的十八站鄉,十八站鄉地處大興安嶺北坡,黑龍江南岸,呼瑪河下游,東部和北部隔黑龍江與俄羅斯接壤,西臨塔河鎮,南接是韓家園林業局。地理座標為東經124—126度,北緯51—53度。我們十八站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達到66%。其中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紅皮雲杉、黑樺、柞樹、水曲柳、楊樹、榆樹等十多個品種。而在這廣袤的森林之中也棲息著許多的動物,像黑熊、梅花鹿、猞猁、水獺、飛龍等珍稀動物均在林中嬉戲。

說起這十八站鄉的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其實這名字有著深遠的歷史含義,大家想不想知道為什麼這裡被叫做十八站?那我給大家講一講十八站名字的由來。

(一)十八站名字由來

在雅克薩戰爭以前的清朝,呼瑪境內沒有專設公路,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以馬、馴鹿為主要陸路交通工具。夏天,他們騎馬攜槍,跨河溪,越草地,穿密林,攀山崖,捕魚捉獸;冬季則靠馬爬犁、鹿雪撬,甚至乘坐狗爬犁來往。惡劣的環境,原始的交通工具,練就了各族人民勇敢剽悍的性格。就這樣,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在叢山密林、荒漠草地中,踏出了一條條山間小道,為後來的驛路建設打下了基礎。

由吉林烏拉通往黑龍江城(今黑河璦琿)的驛站,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勘測,完成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是按照康熙的諭旨“遣官勘視”而設定的。在設立通往黑龍江城的驛站之後,康熙二十四年(1685)4月,當兵將進剿雅克薩之時,又開設了另一路驛站,於杜爾伯特扎萊特派蒙古兵五百人並索倫兵一部,循嫩江溯江而設,自墨爾根起,依次為二站、三站、四站、五站……,直至雅克薩(今黑龍江省漠河縣興安鎮附近),共設25站。以後這條驛站路添設至漠河再到奇乾共三十五站。自墨爾根至漠河所設三十站的站名是:首站嫩江、二站哈什臺、三站門臚河、四站喜氣河、五站雅薩臺、六站阿坡山、七站古龍河、八站窩裡山、九站石頭梁、十站倭若河、十一站嘎魯河、十二站慶瀾站、十三站二根河站、十四站興安嶺站、十五站北習裡、十六站會寶溝、十七站達拉罕、十八站譚寶山、十九站依沙溪、二十站依肯河、二十一站窩洛、二十二站卜拉格、二十三站盤古河、二十四站安蓋河、二十五站阿穆爾河(額木爾河)、二十六站臥龍河、二十七站吉龍河、二十八站吉牛河、二十九站永河、三十站漠河。

驛站的設立對抗擊沙俄侵略,保衛邊疆領土,溝通邊疆與內地的交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雅克薩戰爭的結束,清守兵撤走,驛站隨之荒廢。所開闢的驛路,只偶爾有鄂倫春人通行。光緒十三年(1887),吉林候補道李金鏞從墨爾根走已經荒廢的驛路赴漠河督辦金礦,歷經艱辛,雖然他建議重新開闢此路,但一直未能實現,直到1915年11月15日,嫩江至漠河的道路才正式開通,沿途設了官督商辦的郵站,十八站又名譚寶山,正式進入檔案記載。。

這個譚寶山又叫譚寶善,是個漢人,懂滿文,原籍吉林省梨樹縣,清同治年間出生,因為父母包辦婚姻加之妻室不能生育,便到璦琿來闖天地,和鄂倫春人做皮毛生意,買賣公平,還娶了鄂倫春女性為妻,定居在今十八站地區,據說1887年李金鏞在佐領檯吉善率領的鄂倫春馬隊陪同下路過此處,譚寶山熱情接待,佐領檯吉善便在地圖上標記了譚寶山的姓名。檔案記載1915年11月15日嫩漠道路開通後,嫩江至漠河再至奇乾一共35個相當於驛站的郵站,不過郵站是官督商辦,國家出錢蓋房子配傢俱,還發槍發補貼,商人承包自負盈虧。譚寶山則承包了十八站,冬設春撤,留了一個達斡爾老人吳銀吉龍看守。1918年5月20日吳銀吉龍因不願受借住十八站站房的興隆溝電報局巡線工頭李寶倫等的差使,一氣之下便走了。24日李工頭巡線回來發現站房被燒。據事後調查,期間有陌生人進屋燒飯喝酒可能是失火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被索賠,譚寶山也不管了。承包十七和十九站的廣信公司不得不接盤管理。

聽過了十八站名字的由來相信大家對十八站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了,那麼各位可能以為十八站有人居住就是由清朝開始才存在的嗎?那麼接下來我們將看到的是我們第一個景區:“十八站古人類遺址”

(二)十八站古人類遺址

大家可以看到這裡就是十八站古人類遺址,十八站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大興安嶺山脈東麓,黑龍江支流呼瑪河右岸二級臺地,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境內,現已列為黑龍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75-197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首次發掘了這處遺址,這處遺址是在我國最北部地區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期遺址,也是我省唯一的一處。1975年8月,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陳祖銀為隊長的考古隊在黑龍江省博物館自然部總工程師楊大山的陪同下,考察發掘了十八站遺址。共出土石製品1070餘件,其中有石針、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和小砍雜器等打製石器。據考證,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按考古分期屬於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這批石器,在器形、風格、大小等方面,與北京周口店及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頗相近似,這些舊石器類型和加工技術與華北地區出土的古代文物有密切的聯繫,是目前為止我國境內發現的最北舊石器時代遺址。1981年1月27日,十八站舊石器文化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6月,在三個遺址處分別設置了高1.4米、寬0.9米、厚0.12米的石碑,石碑背面刻有112字的文字說明,簡要記錄了遺址的發現、挖掘時間以及出土文物的件數和遺址發現、挖掘的重要意義等。這一個重大發現,改寫了大興安嶺曠古無人的原始記錄,充分證明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流域,從遙遠的古代起就有我們的祖先在這裡生活繁衍。大興安嶺森林就是古人類的綠色搖籃,就是中華民族祖先勞動、生息和繁衍的家園之一。

舊時代的遺址,古老的驛站,見證了歷史的長河。相信此次十八站之旅您一定不虛此行,願這悠悠歲月的沉澱,始終伴隨在諸君左右。期待您的再次到來!

(三)十八站鄂族部落旅遊區

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族能歌善舞,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民間藝術、民俗傳統獨具魅力,一直是鄂倫春族獨具特色民俗、民風,建立民俗村,依靠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發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是一項利民意、得民心的工程。鄂倫春民族風情村,已建成146戶房屋,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村內環境乾淨整潔,安裝太陽能路燈32盞,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種植樹木5000株。為豐富鄂族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建有3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閒廣場,為方便外來遊客參觀設有景觀大道1200平方米。鄂族村整體搬遷,改善鄂族村民的生活環境,促進了鄂族的經濟社會發展。勤勞、善良的鄂倫春族,能歌善舞。傳承鄂族文化,鄉政府組建了一支由鄂族村民為代表的民族舞蹈隊。

這裡有可以體驗騎射項目的騎射場,標準化的設計完全可以作為專業比賽場地,你可以體驗鄂倫春民族特色活動,活動過後遊客服務中心內為您準備了鄂倫春特色歌舞表演,您可以參與其中,感受民族風情帶來的快樂,鄂倫春特色旅遊賓館為您提供純正的鄂族美食和住宿,在這裡你可以盡情享受別具特色的旅遊體驗。

四、休閒之旅——瓦拉干

各位遊客:

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塔河縣瓦拉干景區內。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下面我先簡要介紹一下這裡的情況。

瓦拉干因位於瓦拉干河而得名。“瓦拉干”系鄂倫春語,意為“向陽坡多”的意思。瓦拉干是我們大興安嶺林業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以前曾經為國家林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統計建場近40年來瓦拉干林場累計生產木材約185萬立方米,不過現在瓦拉干已經依託著這片青山綠水,為我們留下了這美麗的白樺林山莊,我們可以在這裡體驗到最新鮮的森林氧吧的空氣,吃到是最淳樸的大自然的味道,所以請大家放下城市生活中的疲憊,放鬆自己,深呼吸,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這來自於大自然的饋贈。

白樺林山莊

白樺林山莊是有著奇山,聖水,美酒的地方,山莊佔地面積40000平方米,水面面積21000平方米。共設住宿區、餐飲區、娛樂健身區、垂釣區、水上游樂區、寫生區、採摘區、自助燒烤區、兒童水上樂園等,曾被評為“十佳旅遊服務單位”。

山莊內有木製別墅兩棟,1500餘平方米,別墅內設會議室、套房、標間、餐廳、娛樂室等,內部設施齊全,可以同時接待80餘人住宿、用餐。其中:住宿區設套房3間,標準雙人間、單人間等14間,新增床、床墊及床上用品等17套,安裝取暖製冷設備14臺;娛樂健身區新增檯球桌、乒乓球桌各一張及各類健身器材等;餐飲區兩處,可接納50人用餐;水上游樂區新增機動皮划艇2艘、腳蹬遊樂船1艘、單槳遊樂船2艘、雙槳遊樂船2艘;在湖中打造一處採摘園,園內種植多種果樹,新建木製拱橋一座,方便遊客進園觀賞、採摘;兩座別墅間新建400平方米兒童水上樂園,四周新建水上棧道,新增水上游樂設備20餘件;在度假區魚塘內投放魚苗5000餘尾,發展冷水魚養殖業,同時還可供遊客休閒垂釣。

山莊裡的這一灣湖水,倒映著岸邊挺拔的白樺樹,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景觀,在這裡綻放出獨特的魅力。在這綠樹成蔭、百花爭豔的季節,河面的水汽夾雜著兩岸青草鮮花的芳香,沁人心脾,讓人頓時神清氣爽,幾隻江鷗在水面低空盤旋,不時把嘴探入河中;河水裡,游來游去的小魚清晰可見,一幅人、鳥、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觀展現在眼前。

這奇山說的便是環繞在山莊周圍的山,這山上的石頭兼容神奇、壯闊、秀美、幽深於一體。奇峰、怪石、綠樹的局部的美,和重山、疊嶺、樹海的整體的美,十分和諧地組合在一起,互相陪襯,互相突出,造成一個多角度、多層次、多變化的美的境界,處處讓人聯想到北方漢子的粗獷和北方少女的熱情。那千奇百怪的山岩,給人開拓的聯想空間就更加廣闊了,諸如“書山”、“石猴望月”之類的名稱,無不是人們折服於造化的神奇而發出的讚美。兩邊高聳的樹木就像是一群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大山,而在這裡漫步就彷彿走進了世外桃源,陽光透過樹木密密層層的葉子,在地上倒映出一片斑駁,白樺林與清澈的小河形成了一幅自然純淨、不染纖塵的山水畫卷。

正是這山莊的奇山、聖水、美酒,使得每個旅人到這裡都流連忘返,也正是這裡的一切都那麼自然純樸不經雕飾把這裡變成了一處世外桃源,我也真心的祝願大家在這裡吃好玩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喜歡這裡,愛上這裡,記住這裡,這裡是唯一敢跟全國叫囂沒有霧霾的城市,這裡是“生態之城,興安福地,綠海明珠,避暑天堂”這裡是我美麗的家鄉塔河。

五、開庫康界江旅遊區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塔河縣的開庫康鄉,開庫康鄉位於黑龍江中游南岸,塔河縣東北部,盤古河,大西爾根氣河下游流域。南與瓦拉干鎮相鄰,西南與盤古鎮接壤,西接漠河縣的興安鄉,北部為黑龍江所環饒,上至謝尼康河,下至安羅卡島,有島嶼28個,邊境線長109公里,鄉轄總面積1943.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開庫康村。1885年即設卡倫,1908年重設,1915年又建了開庫康郵站。1916年漠河設治局人口統計,16戶20人(男17,女3)。

依黑龍江而建,神秘的黑龍江賦予了開庫康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傳大興安嶺是滿清龍興之地,而黑龍洞的傳說也印證著這一說法。大家可以看到這裡就是我們來到的第一個景點黑龍洞,關於黑龍洞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這黑龍洞黑龍的故事。

(一)黑龍傳說

這裡的人們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黑龍江不叫黑龍江而叫白龍江,是因為白龍住在這裡,並不時的興風作浪,給這裡的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人們對此恨之入骨,可又沒有任何辦法。

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竟奇怪的生了一條小黑龍,可是姑娘的舅舅卻把小黑龍視為一種怪物,趁黑龍不注意,無情地把小黑龍的尾巴砍斷了,因小黑龍沒有父親,就隨媽媽的李姓,有些人叫他“禿尾巴老李”。

被砍掉尾巴後的小黑龍就跑到現在的黑龍江邊,發現這裡的小白龍在興風作浪,發水鬧災。善良的小黑龍決心替鄉親們消除這個禍害,勇敢的大戰白龍,經過激烈的鬥爭,終於把白龍趕走了。

小黑龍還經常幫助鄉親們開墾荒地,負責管轄這條江水永不氾濫成災,這裡的人們在這裡安居樂業,生活越來越美好,為了感激小黑龍的恩情,就把這條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黑龍江”。此後這裡住戶越來越多,村寨卻沒有名字,於是小黑龍向觀世音求教。觀世音賜下十二個字:“開荒拓土、庫滿糧豐、康澤百世。”取每句話頭一個字就是此村的名字“開庫康”。

我的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也說明開庫康人民對幸福生活的一種嚮往,相信大家聽完了這個故事對美麗的開庫康與神秘的黑龍洞更為好奇了,那麼我們從這個碼頭乘船由江面到黑龍洞遊覽拍照。

(二)黑龍廣場與界江旅遊服務區

黑龍傳說大家聽完了,黑龍洞大家都參觀完了,各位可能還有些意猶未盡,沒關係,我們開庫康還有許多迷人的風景等待著各位的欣賞。相信這番行走可能有些累了這裡是我們江邊休閒廣場,大家可以在這裡稍作休息,養足精神參觀我們其他的風景。位於廣場西側江邊附近是我們的環形仿古仿木服務區,服務區總面積2500㎡左右,是接待服務中心區的功能集合體。稍後大家也可以在這裡用餐。服務區的建築造型符合地方特色,風格與江邊休閒廣場周圍環境相協調,主要功能為遊客接待、休閒、娛樂、購物、觀賞於一身的環狀廣場。

(三)大自然的饋贈——月亮灣

相信大家經過休息都精力充沛了,那麼我們開始接下來的行程。我們下一站要去的是開庫康美麗的明珠—月亮灣。月亮灣位於開庫康鄉黑龍洞東南5公里的黑龍江畔,登山一觀,壯麗無比,好似一輪明月嵌在青山黑水之間,故名月亮灣。月亮灣四季皆景,特別是仲秋時節,給人以震撼之感。上山的路上各位要注意安全。現在我們到達山頂了,大家可以看到遠處一汪清水環繞整片山林。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腳下就是黑龍江可見我們開庫康是一片多麼富饒的地方。此段有車地營子、開庫康、王八灣三處險灘,水淺流急。黑龍江流域從遙遠的古代起,就是中華民族祖先勞動、生息和繁衍的地方,這裡物產豐富,有鱘魚、鰉魚、大馬哈魚等多種珍貴魚種分佈。唐代,這裡居住著室韋部;清代,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清統治者採取“招撫”和征戰兩種辦法,以“善言撫慰、飲食甘苦、一體共之”的態度,統一了黑龍江上游。黑龍江的神秘和富庶,招來了沙俄統治者的擴張野心。自17世紀上半葉,他們便不斷地侵略中國,1685-1686年的兩次雅克薩戰爭,清軍的勝利誕生了中俄雙方第一個邊境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屬中國領土。19世紀,沙俄再次侵略黑龍江流域,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瑗琿條約》,沙俄從此奪得了 在黑龍江上航行的權利,直到中華民國時期,才由中俄兩國共管。當然,這早已成為了歷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俄關系揭開了新篇章,中俄兩國人民交往日益頻繁,瞭解日益增多,並開展了經濟、技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中俄兩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各位的相機可千萬不要忘記攝影留念啊。

(四)百年古村遊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開庫康鄉山下部分遺留的一些百年木刻楞屋,幾戶具有明顯俄羅斯族風格的木刻楞屋,同時我們模擬現有的木刻楞屋進行重建。大家可以看到木屋的外部體現俄羅斯族木屋風格,相信大家都知道俄羅斯人喜歡住木屋,這個習慣得益於其豐富的木材資源,俄羅斯50%以上的國土被森林覆蓋,春天地面翻漿時,村路上鋪的是木板,農舍圍牆是木板,牆旁堆的燃料是劈柴,連教堂屋頂的魚鱗狀瓦片也是木頭的。貧農和富農的房子,區別無非是大小和陳設。這種全木結構的農舍冬暖夏涼,即使年久失修,東倒西歪,也不會頃刻倒塌。典型的俄羅斯小木屋,一般是一層木屋帶一個小閣樓,小閣樓是貯物用的。木屋的承重牆由整根原木疊而成,結構十分穩固。屋頂是陡坡形,既可以減小大雪對屋頂的壓力,也便於清楚積雪。門口要有門廊和樓梯,在門廊、屋簷、窗欞上裝飾有木雕,木雕的圖案極具俄羅斯特色,他們不但美化了小木屋,而且展示了房主人的藝術品味和生活思想。俄羅斯信仰東正教,而東正教又特別講究莊嚴、華麗,所以古俄羅斯的木質教堂修得很漂亮,是木屋中的佼佼者,遍佈各地的木建築博物館裡保存有木質教堂,教堂頂上一連串22個圓頂,結構緊湊,錯落有致,表現出俄羅斯人高超的藝術修養。小木屋不但是俄羅斯民間建築的搖籃,也是俄羅斯傳統文化的搖籃,他向世人展示著俄羅斯民族的性格、情感、藝術和理想。咱們古村落木屋內部裝修具有現代氣息,包括上下水、熱水器,同時住宿和餐飲分開,用於開展開庫康鄉旅遊民宿業,大家用心觀看這些建築,透過它們我們能看到村落的興衰演變,我們也對百年村落的形成,在理性與感性上都得到深層瞭解。

好了,朋友們,參觀到這裡我們的開庫康鄉之行到此就要結束了。相信這次旅程會給您留下很深的印象。願諸位的人生旅途也像這次旅行一樣一帆風順。歡迎您有機會再來!

六、富庶淳樸依西肯

依西肯鄉位於塔河縣境的東北部,黑龍江上游右岸,東南與呼瑪縣鷗浦鄉相鄰,西北與開庫康鄉相接,西南與十八站鄂倫春族鄉相連,東北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上自安羅卡,下至富拉罕河口,邊境線全長63公里。全鄉總面積1516平方公里。轄依西肯、龍站、新東屯、瓦幹、綏安站5個村。鄉政府駐地依西肯村距縣城120公里。無霜期8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全鄉有耕地1.9萬畝,為全縣重點產糧區之一,素有“小糧倉”之稱。

依西肯鄉以境內的“依西肯河”為名。“依西肯”系鄂倫春語,為“裸露的石頭”之意。

依西肯鄉森林茂密,河流清澈,野生動植物繁多。來到這裡可以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風光瑰麗、山河秀美;來到這裡才知道在繁華的都市背後還有這樣寧靜淳樸的田園生活。勤勞的依西肯人,怡然自得地享受著田園裡的收穫,如一枚枚青葉子,在春光裡,努力地舒展……

美麗富饒依西肯鄉界江美景

遊客朋友,我們來到依西肯鄉江段的黑龍江邊,浩浩蕩蕩的黑龍江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這一江段我們更能體會出界江的秀美。沿江漂流,緣江而行,感受最深的就是兩岸峰巒疊翠、綠草如茵。船行於江中,有兩岸的青山綠樹映襯,船彷彿是行駛在綠色的海洋中,各種各樣的野花散落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之中,遠處連綿的山脈、靜謐的森林,呈現給我們無以倫比的美感,使人覺得既是真實的,又是虛幻的,宛若夢境,如在天堂,真是一路風景一路情。

此地界江的水美,美在清澈,美在幽靜。船行在界江上,就像在一面平滑的鏡子上航行,而船尾掀起的波浪,在如鏡的水面上激起無數的漣漪。在枯水期,大片鋪滿鵝卵石的沙灘顯露在江岸,此時的江水愈發幽靜,愈發清澈,愈發吸引遊人和江水來一次最親密的接觸。那時的水真靜,靜得像一泓湖水,如果江面上蕩著一隻竹筏,說不定遊人會把這裡想象成灕江或是西湖呢。但是黑龍江就是黑龍江,她既有秀美的一面,又有險峻的一面。

寬闊的黑龍江沿岸,不僅山峰俊秀、林海莽莽,還因為國際貿易給兩岸帶來了空前的繁榮。

有時我們還會欣賞到俄羅斯的異域風情。江對面間或會出現俄羅斯的村屯,這些村屯一般都很小,人口也不多,但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和我方的村屯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在房屋的建築風格上,他們的房屋體現的是一種歐式建築風格,有些建築從外表上看,也具有較長的歷史。偶爾還能看到在江邊戲水的俄羅斯青年男女,他們用微笑和招手向遊人表達問候,我相信這別具特色的異域風情會給在界江上乘船觀光的人們帶來別樣的驚喜。

綠草如茵的田園牧歌

來到了依西肯鄉,我們就走進了田園詩的意境之中。這裡有著10萬餘畝的天然草原,一眼望去,隨風飄蕩望不到邊際。加之靜若明鏡的湖水、開滿野花的青山,牛背牧童的笛聲,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反映農家樂的水彩畫。小河流水、炊煙裊裊、雞犬牛羊,這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嗎?我相信大家一眼就會喜歡這裡的風景了。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寧靜的田園風光幾乎是很難見到了,尤其象這樣放眼望去阡陌縱橫、山水相依的景象更是少有。平時行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時,我經常的想,一定要去山野田園享受一些大自然的樂趣,放鬆心情,現在置身於此,真有飄然若仙的感覺呢。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短暫的幾天旅行讓我們遊遍了塔河的山山水水,讓我們回到了美麗而又久違的大自然。我相信,塔河的秀美山水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塔河之行就要結束了,在大家即將離開之際,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和我個人,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別忘了給自己留一個走向自然的空間。最後祝願大家歸途順利平安,一路順風!

七、森林神秘探險盤古鎮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塔河縣盤古鎮,盤古鎮隸屬塔河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南部,南與呼中區接壤,西南與漠河縣毗連。鎮政府駐地距縣城74公里。轄蒙克山、樟嶺、盤中,沿江,盤古貯木場,盤古綜合加工廠,盤古林場7個科級單位。盤古,鄂倫春語為“彎曲”之意,以盤古河得名。1968年建立盤古林場,隸屬塔河區管轄。

下面,讓我們繼續乘車走入其中,去參觀其中的幾個景點。

札林庫爾山省級森林公園:

壯闊寒江清水固,札林庫爾美山川。遊客朋友們,前面就是札林庫爾山省級森林公園。森林公園主要包括札林庫爾山景區和棲霞山植物園景區,是汽車自駕遊、自行車旅行、野外探險的最佳戶外旅遊基地。札林庫爾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伊勒呼裡山脈北麓,系鄂倫春語“機力庫爾”的轉譯,又名“方山”,海拔1352.6米,山上偃松、石海、聽泉谷、高山雪瀑等景觀國內一絕,此外,霧凇、冰針等天象資源為冬季旅遊增添了亮點。山上景觀風骨凜然,山脈綿延,冬季登山遠眺,銀裝素裹,看扎林庫爾山頂那終年不化的積雪,就如忠貞不渝的愛情,永恆浪漫,大雪紛飛時節,牽著愛人的手在到棲霞山尋找愛的真諦,在這裡你會留下一不小心就到白頭的浪漫回憶。

朋友們,今天的參觀就到這裡。再次感謝各位的光臨,請大家把盤古鎮人民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旅行愉快,萬事如意!

八、新風古驛二十二站

歡迎大家來到二十二站林場,我們都知道黃金古驛,在黑龍江境內共三十三站,首站在現在嫩江縣內的莫爾根,三十三站是漠河洛古河,塔河境內共六站,及十八站至二十三站,那麼我們現在所在的林場就是因是古驛站中第二十二站而得名沿用至今,經濟轉型發展後,林場利用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厚重的歷史文化讓整個林場在生態旅遊中獨樹一幟。

二十二站林場位於大興安嶺林區東北部黑龍江畔,北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相望,東南與塔河林業局瓦拉干林場接壤,西與塔河林業局沿江林場毗鄰,其地理座標為東經124°26´54"——124°50´39"、北緯52°12´22"——53°12´32"。東西長約27公里,南北寬約25公里,施業區內除黑龍江外,還有屬黑龍江水系的大小河流20餘條。其中有大西爾根氣河、古魯幹河、西大溝河、王文堂小溝、王克吉小溝等大小河流和季節性河流。

(一)最北驛站郵所

最北驛站流動黨員之家、最北驛站郵所建成於2018年5月,5月20日正式開業。佔地210平方米,內外全實木打造,是具有大興安嶺地域特色的木刻楞建築。裡面有最北驛站郵所、山特產品銷售廳和最北驛站流動黨員之家。

這座郵局的特別之處,是黑龍江最北的驛站郵局,區別與北極村的最北郵局,郵局的造型獨特,內外全實木打造,是具有大興安嶺地域特色的木刻楞建築,外部色彩選用象徵著喜慶吉祥的中國紅,搭配原木色,與大興安嶺滿眼綠色鮮明對比,讓驛站郵局更為耀眼,這別緻的建築最為特別之處是,從設計到建設,沒有聘請過一名專業人員,這座建築及其知青大食堂等均是由本林場場長親自帶領職工設計建設的,還原老式郵所結構,讓遊客體驗古驛站的軍情傳遞,郵所內陳設郵票票冊及林場首日封,以及印有林場標誌建築的明信片,遊客可印蓋林場紀念郵戳,進行購買郵寄留念,郵局內銷售大興安嶺本土旅遊商品,在這裡你可以買到大森林饋贈的禮品,在最北驛站郵寄給您的親朋好友,在享受健康旅遊的美味同時又極具紀念意義。

驛站郵局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內設最北驛站流動黨員之家,為流動黨員提供竭誠的服務,在這裡讓我們一起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起大聲的為自己加油,朋友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勝利就是屬於你。

(二)知青文化園

知青文化園又名原上海知青連隊,始建於1970年,佔地2000平方米,2018年5月進行修復建設,還原了當年的原貌。2018年5月20日正式開園對外開放。

知青文化園由知青文化展廳、知青食堂、知青宿舍及娛樂體驗區組成。知青文化展廳展出了知青當年生產生活的照片,陳列他們使用過的老物件,有皮箱、棉襖、粘嘎達、水壺等生活用品,也有大肚子鋸、彎把鋸和掐鉤等生產工具。知青食堂可以容納50人就餐,主推半斤大饅頭、大包子,三棟知青宿舍可容納50人居住,使遊客體驗知青時期的“大鍋飯”、“ 大通鋪”的吃住場景。娛樂體驗區,讓遊客充分體驗伐木頭、劈柈子及親手摘菜的樂趣。通過還原知青生活場景,體驗當年知青吃住生活,穿越時空,把大家帶回到知青“燃燒的歲月”。

在大興安嶺建設初期,二十二站林場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他們在這裡奉獻著青春與汗水,有的人在這裡找到愛情,結婚生子,有的人在這裡歷練自我,回到家鄉後大有作為,這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這個林場擁有了知青文化記憶,林場建設的知青文化園,恢復那段難忘的上山下鄉的難忘回憶。知青大食堂內復古的實木餐桌,同時可供60人用餐,廚房內有年代感十足的兩口老式大鍋,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都可以體驗知青時期的“大鍋飯”,在這裡遊客可以穿綠色軍裝,用現金換飯票的方式付款用餐,趣味十足。展覽室內陳列知青當年使用的老物件,以及在二十二站奮鬥過的知青的照片新老對比,讓我們在照片牆上尋找,是否有你熟悉的身影。通過復古的視覺享受,把我們帶回到知青“燃燒的青春”中。文化園內建設兩棟知青工段帳篷,及一棟連部帳篷,可供遊客居住,使遊客更好的體驗知青當年居住的感覺。建設老式籃球場及娛樂體驗區,充分還原知青時代工作生活和文化生活,你是否感受到了《芳華》再現,穿越回知青年代。現在知青文化園現已建設完成,並全園對遊客開放。

(三)大氣磅礴大西爾根氣河漂流

大西爾根氣河飄流景區位於二十二站林場場區東側,利用大西爾根氣河水域、地域優勢,開發出3公里、15公里2段不同距離的飄流線路。在沿途經過的綜合養殖場設置第一個飄流停靠碼頭,劃分出養殖區和服務區,遊客可在此參觀養殖區散養的森林豬、森林雞等,在服務區,建設完成200平方米左右的特色餐廳及休息室,向遊客提供養殖區養殖的森林豬、森林雞等綠色產品。在漂流線路沿岸建設完成觀光棧道1條、釣魚臺1處、觀景臺1處,形成垂釣休閒區,使遊客可以盡情享受森林自然風光。

接下來我們到達的是我們二十二站的第一處旅遊景點-大西爾根氣河漂流。塔河縣歷史上黃金之路有幾處古老的驛站,頗具盛名。除了鄂倫春集聚地十八站以外,第二十二個古驛站,正以成功轉型的旅遊資源——漂流。形成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更多的人打造大西爾根氣河漂流而率先而為。現在我們將真正的走近大西爾根氣河,首先請各位所我一起坐上船隻。從這一刻起我們才切身的感受到,這是一次走心的旅程。大西爾根氣河,河灣多多,充分體現了舵手的船技。 不過各位可以放心,我們的舵手他們全都是多次漂流的主舵手,有著豐富的漂流經驗。化險為夷如平地,船技精湛無人及,有領航,有合作,有鎮靜,的確不僅僅是體力的較量,更是智慧的一次歷練。特別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充分的體現了戶外人的果敢與機智。晴空萬里,天藍得透徹,沒有一絲雜物叨擾。我們可以看到天上,白雲疏密有致。漸次而來。藍的通透,白的素雅。巧妙的點綴著這道自然的畫屏。而在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芳草悽美,木秀於林。一石一鳥,綠苔如絨,鳥舞翩躚。 遠山白樺叢生,野花滿坡。近水微瀾,清澈的可以看見鵝卵石。水草曼妙的搖動秀美的身姿,草隨波舞,波隨影動。 旗隨風展,影印河中。透視感極強的一幅山水畫卷,置身其中,有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正所謂精微之處總關情,我想這一切的美妙,在大家的腦海裡,激烈的碰撞著火花,可能恨不得此時就有信號,連上流量,第一時間直播給親朋好友,讓他們也感受暢遊山水間的舒爽和愜意。柔柔的陽光,在恬靜的河面上,自由的放牧。感受溫暖的同時,不免還有些小創意。給鄰船揚點水,鄰船報以塑料袋炸彈的還擊。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夫唱婦隨的還擊方式都如出一轍。一個個善意的水浪花,能激起一河清波。幽綠的水波漣漪慢慢漾開,秀木的倒影也隨之動起來。單純的漂流可能不免乏味,大家可以邊邊漂流邊撒網捕魚,遊樂享受兩不誤。幾網下去,還真小有收穫呢。兩條船配合,左岸右岸一同兜網,也許很多人沒見過,甚至不會嘗試。下河淌漁網。也只有我們在安靜地河面漂流,享受著這樣的創意。生動的畫面,展現鮮活在那純樸的歡樂。

到了這裡我們二十二站的旅行就要告一段落了,感恩生命之中,一路同行的朋友們,讓這個溫暖的夏季,有了涼爽清逸的視覺和味覺盛宴。人生不過如此,不會一帆風順,也會擁有激流險灘。走過的是風景和經歷,相信跨越著一道道鴻溝,前方一定是康莊大道,坦途在前方招手致意。希望各位有機會可以再來!

九、綠色美食二十三驛站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二十三站驛站服務區。此服務區位於塔河縣西北、黑洛公路531-532公里處。東與塔河縣二十二站林場接壤,西與阿木爾塔河林業局龍河林場、盤中經營所毗鄰,南與瓦拉干林場、馬林經營所相連,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距塔河縣城115公里。沿江林場始建於1975年,2007年改為沿江經營所。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我們沿江經營所的生態田園農家院。大家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築風格與當地民宅的風格一致,周圍的環境融洽和諧,都是紅磚結構房屋。現在大家隨著我往前去,在門前庭院中種植著綠色的蔬菜,而在這院子裡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裡擺放的都是一些反映當地濃郁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勞動工具。大家繼續向前走,可以看到門前屋後的小路是用鵝卵石鋪設,在這邊屋頂下襬放著幾把竹椅,大家可以在這裡喝茶聊天。在這四周包括院前都種植著四季蔬菜,我們可以在這裡採摘,品嚐一下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現在大家隨著我繼續向著屋內走去,大家先看看客房。相信大家對客房要求尤其的高,乾淨衛生是第一要求。我們腳下的地面一般採用中色或暖色調,材料通常是用地毯、地板等。大家隨我看兩邊的牆壁,牆壁的裝飾簡單些,室內設計是具有當地人文民族風情特色的裝飾品。

各位朋友,我們二十三驛站的旅程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相信這些民族風情的房屋也會給您留下一份獨特的回憶。希望各位有機會再次走進塔河,走進二十三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