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居民儲蓄轉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銀保監會日前發佈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專家認為,應加快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轉型,培育多元化的資本市場參與主體及投資文化。《意見》定調未來五年發展目標,並對防範重點領域風險、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

優化融資結構

《意見》提出,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金融體系的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體系,過去高儲蓄率導致了高槓杆率,未來需引導更多直接融資資金參與市場,分散銀行體系風險。現在資本市場是高度散戶化的,因此需要培育多元化、風險偏好不同的市場參與主體,提高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防止資本市場出現羊群效應。另外要培育相應的投資文化,高儲蓄率與過去的儲蓄文化是相關的,理財打破剛性兌付,防止跨期交叉補貼,實際上都是在培育投資文化。

“儲蓄轉化為入市資金,通過間接金融體系效率相對較低,需發展中介機構,才能讓這個過程更順暢。”王一峰稱。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從銀行來看,要推動銀行理財業務的轉型,推動理財子公司發展,把它們培養成真正的機構投資者。理論上,整個資管行業的發展,都是在把居民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在銀保監會的管轄機構裡,銀行理財、信託、保險資管等都有類似功能。

在曾剛看來,銀行理財資金來源實際上是居民儲蓄,由於不是真正的資管業務模式,資產端主要以非標、債券等為主,因此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為直接融資助力,而變成了與銀行類似的間接融資通道,即影子銀行。

“成立理財子公司實際上就是把儲蓄通過專業化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轉化為資本市場的長資金來源。”曾剛表示,監管希望理財子公司投向標準化產品,比如,《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將理財資金投資股票所對應的風險資本的風險係數設置為零,也可以體現出鼓勵理財子公司轉化為真正的資管機構。

曾剛認為,一方面,理財子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有助於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另一方面,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也將給居民帶來長期穩定回報。從宏觀上來講,也有助於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優化融資結構,這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之一。

形成多元化風險處置政策框架

《意見》明確,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產品開發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託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意見》從問題金融機構處置、防控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債、“殭屍企業”、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等重點領域風險、增強抵禦風險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了防控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積聚暴露的背景下,明確了不良資產處置、直接注資重組、同業收購合併、設立處置基金、設立過橋銀行、引進新投資者以及市場退出等風險處置方式,預示多元化風險處置政策框架正在形成。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意見》提出,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吸引財富管理、不良資產處置、專業保理、消費金融、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領域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境內市場。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2019年12月,銀保監會批准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東方匯理資管出資比例為55%,中銀理財出資比例為45%。這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目前,還有其他國際資管機構正在與有關銀行理財子公司溝通,協商合資設立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

溫彬表示,金融業開放是新一輪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已經連續推出一系列開放政策,對金融業的市場準入、業務範圍、市場競爭、市場退出等進行了大幅開放。

近段時間以來,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動作頻頻。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國銀保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陸續發佈,進一步貫徹落實對外開放政策。銀保監會表示,將立足國情,全面借鑑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歷史與國際經驗,持續完善審慎監管規則,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