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老人獨居地窨院,身體健康能自理,住了60年捨不得離開


在山西南部的平陸縣有一種黃土高原獨有的建築:地窨院,地窨院是一種有4000年曆史的民居形式,有地下四合院的美譽,主要在黃河流域三門峽和運城兩岸一帶,地窨院是在黃土地上向下挖大約七八米深的方坑,然後在坑的四壁挖兩米多高五米深的窯洞,住在窯洞裡冬暖夏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蓋了新房搬出了地窨院,現在居住在地窨院了的都是一些老年人。

這個地窨院位於平陸張店,加上入口的窯洞一共有大小10孔窯洞,南北方向各有2孔,東西方向各有3孔,東邊靠北的一孔窯是兩邊通氣的,是進出地窨院的通道,地窨院上的邊沿有高於地面的隆起的土壟,這樣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不會流進地窨院,地窨院中間挖有十米深的旱井,用來儲存下雨水。

聽見上面的說話聲,從靠北的一孔窯洞裡,走出來一位老人,同行的影友大聲的說,我們是來看看地窨院的,以前沒有見過,老人有點耳背,影友重複了二遍,老人聽明白後,熱情的邀請影友下來,到窯洞裡坐坐,暖和暖和。


地窨院的東邊有一個斜坡,這是進出地窨院的通道,斜坡上鋪滿了青磚,靠土崖的一邊還修了臺階,這是方便下雨的時候路不滑,沿著斜坡走到底下,黃土挖成的窯門洞呈現在眼前,用青磚在黃土中箍成的窯門洞,黑色的傳統木質大門上還可以看到,過年貼的已經褪色了的門神和福字,老人家已經打開大門迎接我們。

進到院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磚砌的照壁,照壁的正中是土地爺的神龕,老人說,當地農村都有在正對著大門的地方修照壁的習慣,主要是辟邪的意思,不好的東西從大門進來會被照壁擋住。

跟著老人家走進窯洞了,瞬間感覺暖烘烘的,同行的影友只說暖和,老人家說,孫子專門拿溫度計測過,窯洞裡溫度有21度,住著舒服,不管冬天夏天基本上就是18到20多度左右,根本用不著空調,空調在窯洞里根本吃不開。

案板上電磁爐上的鍋裡的油已經熱了,老人家他正在做中午飯,把蔥花和土豆翻炒後,倒上開水,再把上頓沒有吃完的紅蘿蔔絲也倒進去,等鍋開了再倒入掰好的麻花,老人家說這是燴麻花,適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吃。

老人家姓白,今年81歲,他有一個兒子二個女兒,平時吃的面、油是兒子供應,兩個女兒經常過來看他,每次來都帶不少吃的喝的,吃喝根本不發愁,自己身體還行,自己能照顧了自己,天氣冷了他才搬回窯洞里居住,冬天窯洞裡暖和,住著舒服。

白大爺說,自己是老黨員,還幹了二十多年的村幹部,現在每月有160塊錢的補貼,還有108元的老年金,另外自己還在縣劇團幹過,拉了快20年胡琴,每年一次到縣上文化局簽字按手印,還能領1600元的養老金。

白大爺說,老伴叫劉秀蘭1995年去世的,已經二十多年了,提起老伴,白大爺讚不絕口,老伴賢惠善良,孝敬公婆,我年輕的時候在縣裡劇團工作,經常在外面演出,家裡裡裡外外都靠老婆,照顧老人,招呼小娃,多虧了老婆。白大爺指著窯洞牆上的玻璃匾說,這是地區婦聯表彰老伴劉秀蘭時,發的五好家庭光榮匾。

白大爺性格開朗善於表達,和影友聊得起勁,指著牆上的鏡框,逐一的介紹的他家庭成員,介紹照片拍攝的年代和照片背後的故事。

白大爺說,最多的時候地窨院裡住了10口人,後來孩子們都陸續搬出去住了,目前家裡就他一個人還住在地窨院裡,白大爺說他住了快60年了,住了一輩子習慣了,不願意離開,自己身體還行,也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再說冬天窯裡暖和,住著舒服。

為了不打擾白大爺吃飯,我們提出再去其他地方轉轉,和白大爺告辭,白大爺熱情的把我們送出房門,還不忘叮嚀:“路上慢點,這就是認識了,有空了再來,到家裡坐坐喝口水。”我們和白大爺揮手告別,祝白大爺身體健康!【黃河灣原創作品】瞭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黃河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