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去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最風光的當然非《小丑》莫屬,史上第一部拿了最高榮譽金獅獎的超英電影!

傑昆·菲尼克斯活活把自己折磨成半殘廢的「小丑」一角,讓大家拍掌叫好,已經鎖定了今年奧斯卡影帝了。

但在威尼斯上,他卻未能贏得評審團的最終肯定,影帝寶座最終敗給了一部來自意大利的電影,《馬丁·伊登》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伊登 》男主角盧卡·馬裡內利最終拿到了去年威尼斯影帝(圖片來自網絡)

等了四個月,這部電影趕在年底終於由奇遇字幕組翻譯了中文字幕。

怎麼形容這部電影呢?

<strong>年度絕美之作。

可能是2019年你看過的電影裡,最美的一部。


看過的友圈紛紛給出了五星評價,關鍵詞都是:「太美了,太美了」。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它是一部用16mm膠片拍出的新電影,接續了意大利電影史上的傳統,讓人想起了維斯康蒂、費里尼的電影。

傑克·倫敦的同名名著改編,被譽為最難改編的文學名著之一。

它,還原了一個美輪美奐的舊時代。

美則美矣,處處充滿了個人之力不可對抗時代的憂傷。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伊登是一位水手,寄海而生,四處為家。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丁結識了上流社會的富家小姐伊琳娜。

她低眉頷首,面容春光;眼神溫柔,落落大方。見到她的第一眼,馬丁覺得自己的魂魄就已經被勾走了。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驚為天人

伊琳娜是那種無論是誰第一眼見到都會喜歡的女孩子,家境優渥,舉止得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馬丁呢?

他不過是一個水手,一個普通的船員。他身無分文,居無定所,不僅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甚至連最基本的文化知識都十分缺乏。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這是馬丁此前從未有過的用餐經歷


然而伊琳娜還是給予了馬丁無限的勇氣和信心,他想要為了她而改變自己,同時,他也對伊琳娜所在的那種階級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愛慕和嚮往。

他曾說:「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一天。這是一種全新的經歷,我以前從未接觸過。」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上層階級的生活給馬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還對伊琳娜說:「我想成為像你這樣的人,像你一樣說話,像你一樣思考。」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愛情的火苗在馬丁的心底緩緩地燃燒著。

在那之後,他的內心再也不是一團了無生氣的黑暗,而是誕生了一道被微光照出的小路,指引著他接下來的方向。

馬丁從此開始努力讀書,一邊想辦法掙錢餬口,一邊又用掙來的錢給自己買書。他勤奮學習,並開始嘗試寫作。

眼前的所見所感,大大地激發了他的創作慾望,他開始鼓起勇氣向雜誌社報社投稿,就像一個充滿希望的孩子,在信封上鄭重地貼上郵票,然後親眼看著這份期待插上翅膀飛向彼岸。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決定成為一名作家

然而,那些投出去的信件,卻總是一連多天沒有回覆,又或是同一時間像潮水般一起湧來——全是退稿。

現實在他的面前,豎起了一道重重高高的大門。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寄出去的稿子又全都退了回來


同時,馬丁和伊琳娜的關係發展也遇到了阻礙。

雖然他們兩情相悅,但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一道無形的階級屏障,困難重重,難以跨越。

不僅如此,馬丁所寫的東西也得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不少人覺得他所描繪的內容晦暗、消極、痛苦不堪,甚至和現實相去甚遠。

他也沒少遇到周圍人的冷嘲熱諷:「如果寫作不能養活你的話,最好放棄。」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好在,馬丁遇到了一位忘年的摯友布里森登(布里斯)——一個身體孱弱但是卻目光深遠的文學天才。

他們經常無話不談,把酒言歡,就各自的文學見解和思想意識進行著激烈的碰撞。可以說布里斯陪伴了馬丁最困頓潦倒的那段時光。

然而,他的這位老朋友,最終卻在病痛和現實處境的雙重摺磨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布里斯最終用一把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彼時,社會上工人的罷工運動此起彼伏。

馬丁,作為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進化論」的忠實學徒,想要試圖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來撕下權貴們虛偽的面具。

不料到頭來,卻得罪了彼此兩方。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的言論並沒有得到罷工的工人們的認可

政治立場的差異、不同觀念的衝突,以及現實生活的困境,種種磨難讓馬丁已經瀕臨放棄的邊緣。伊琳娜和他漸行漸遠,自己仍然在和文學的這場戰役中苦苦掙扎。

沒想到就在這時,生活開始出現了轉機。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小說《馬丁·伊登》發表於1909年,它之所以成為了傑克·倫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除了它的半自傳性質以外,它在思想和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也成為了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在20世紀初取得發展的重大標誌。

看過書或者熟悉故事的朋友們或許都知道,書中的馬丁到最後獲得了成功。

他從默默無聞的窮酸青年,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在大街小巷被廣泛傳閱,而他也順利地躋身上流社會,成為了當初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所有人都圍著「大文豪」馬丁轉

然而,等到馬丁真正走上了成功之後,他才發現,美好的景象不過是一團浮華的泡沫。

他再也不欠任何人的錢,甚至憑藉自己的努力,讓身邊的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就連昔日摯愛伊琳娜,這時也來對他再次投懷送抱,希望能和他「重歸於好」。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伊琳娜重新向馬丁投懷送抱

書讀得越多,就越感到孤獨。

從人生的谷底,憑藉自己的努力攀升至人生的巔峰後,一切的一切,對於馬丁來說都失去了意義。

曾經的馬丁,是一個快樂的青年,雖然窮苦,但是人正直且充滿志向,願意為了愛奮不顧身,改變自己。

然而隨著不斷學習之後,他開始對自己不再滿足,開始去反省自我,甚至看破了曾經自己所向往的那個階級,原來是如此的空洞虛偽。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現在的我心如死灰。」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馬丁·伊登》和菲茨傑拉德(Fitzgerald,1896-1940)的《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年出版)在故事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20世紀美國作家、編劇)

同樣是講述一個窮小子愛上富家女,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奮鬥實現階級躍遷,成為著名作家的悲情故事。

不同的是,蓋茨比對書中的女主角黛比一往情深,然而黛比卻只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最終選擇了另一個富翁湯姆,卻又與蓋茨比剪不斷理還亂。

蓋茨比深知這一點,卻仍然選擇欺騙自己,最終在盲目和迷失中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小李子」曾主演過2013年版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由巴茲·魯赫曼(Baz Luhrmann)執導

而這裡的馬丁,同樣是對露絲無盡的愛慕和期盼,但卻在自我學習和反省的過程中越發清醒,早早地看透了他心之神往的上層階級生活的虛偽和荒唐。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看透了生活荒唐本質的馬丁

《馬丁·伊登》被稱作是一部個人的奮鬥史,同時也是一個令人無比心痛的講述理想破滅的故事。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原著誕生的20世紀初的美國,恰好是發展極為迅猛的一段時期。

彼時,歐洲社會進入發展的「停滯期」,而美國卻靠著「美國夢」的口號輸出,吸引了來自歐洲大陸的無數移民。

那些乘坐著大船踏入這片「自由之地」的移民者們,第一眼見到的,正是紐約港前手舉火把的自由女神像。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乘船至美國的移民者對美國第一眼印象,是紐約港前自由女神像,這座雕像成為了美國夢的一個象徵。圖源維基


當時的美國,一樣充滿了貧富差距和階級對立,同樣也有壓迫和被壓迫,奴役和被奴役。

但是「美國夢」所強調的「只要不懈努力,就能過上好生活」的精神內核,驅使著人們為自己的美好未來不斷地添磚加瓦,卻忽視了這一目標距離每個人究竟有多遠。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伊登》劇照

小說中馬丁對於文學的持續追求和不懈努力,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積極向上、樂觀昂揚的精神,的確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

而傑克·倫敦本人,更像是馬丁這一角色的現實化身。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傑克·倫敦,原名約翰·格利菲斯·倫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國現實主義作家

1876年出生的傑克,他的真實身世距今已無從考證。而他從小的童年生活,就嚐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貧苦和落魄。

小小年紀的他為了謀生,不得不替別人打工。他做過報童、牧童、小流氓、碼頭工,甚至偷竊別人養殖的牡蠣,成為了附近有名的「牡蠣海盜王子」,而那年,他才剛剛15歲。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傑克·倫敦在成名後確實曾出海遠航,他的小說《海狼》(1904年出版)很大程度上就取材於這段經歷

1898年,他因為找不到工作,開始像《馬丁·伊登》裡描繪的一樣,開始大量廣泛的投稿,逐漸形成了粗獷的文風。而這,其實是他缺乏教育,文筆不夠細膩所造成的。

就像原著的譯本里,第一人稱用的代詞是「俺」,這樣你或許可以想象,一個連基本語法都搞不清的水手,究竟是如何克服重重阻撓、自學成才,才能在社會上獲得一致認可的。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始終對自己的水手身份耿耿於懷


1899年,傑克的第一部小說發表,但反響不大。之後他又發表了一系列作品,開始被人所熟知。

直到1903年,他創作了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

這是一部動物冒險小說,被譽為「世界上讀得最多的美國小說」,小說中所推崇的極端環境下生命的璀璨與勇氣,一直是傑克·倫敦創作的核心思想。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野性的呼喚》,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


傑克·倫敦的一生是動盪的,也是傳奇的。

這位只活了40歲的文學巨匠,於1916年因服用過量嗎啡身亡。

不知他是否冥冥中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他在歷經浮沉,閱盡千帆之後,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落幕,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伊登》是一個關於幻滅的故事

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變成蜚聲文壇的文學巨匠,傑克和馬丁穿越了虛構與現實,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以一種和諧呼應的方式,實現了自身命運的統一。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伊登》並不是一部容易翻拍的作品。

導演皮耶特羅·馬切羅(Pietro Marcello)將原著中19世紀的背景,放在了20世紀,因此更具有一絲普遍性。並且,他們改變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將其放在了自己更熟悉的意大利。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導演皮耶特羅·馬切羅(Pietro Marcello)

因此他們找到了適合這部作品呈現的影像風格,在片中大量地使用了一些第一手的檔案影像資料,除了導演此前拍攝紀錄片所積累的一些素材之外,還有一些自己他本人的私人資料。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影片裡有大量檔案記錄素材的使用,有的則是使用相同的風格現拍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此前紀錄片導演的經驗極大地幫助了他,也讓他在第一次面對這樣一部大製作的電影時,能夠更得心應手地處理很多預期以外的事情。

電影在塑造小說的形象時,進行了某些取捨。

對於馬丁勤奮寫作的刻畫,小說中明顯描寫得更為詳盡細緻。

書中曾寫道:「他每天只睡五小時,剩餘十九小時,全用於讀書寫作」。而電影則主要通過主角所處狀態的刻畫,從而展現他在這種惡劣環境中,不斷學習的艱辛和不易。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一邊幹活,一邊展現馬丁的「筆耕不輟」

影片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馬丁和伊琳娜,以及和眾人的關係上,尤其是前一個半小時,影片側面通過幾次對比,展現了他與伊琳娜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

在展現馬丁和伊琳娜初見的場景時,電影僅憑几個鏡頭就表達了這種富貴奢華的生活方式對馬丁本人的吸引。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兩人第一次見面,導演用了一個虛焦鏡頭來展現人物內心愛情的「眩暈感」

伊琳娜認為馬丁需要的是教育,可是教育需要金錢,馬丁又從哪弄錢呢?這樣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態度從根本上就展現出二人觀念上的衝突。

甚至在馬丁第一次告訴伊琳娜自己希望成為作家的決定時,伊琳娜仍然讓他去先完成學業。

其實在她看來,完成學業只是讓馬丁打破這「門不當戶不對」現狀的第一關。

完成教育,意味著他們首先有了平等對話的資格。對於後面的重重難關,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二人第一次產生分歧,是馬丁自己租了間房子開始專心寫作,他說需要兩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

而伊琳娜卻委婉地告訴他,希望他一邊寫作來滿足自己的渴望,另一邊還能找一份工作來謀生,她的父親可以幫助他。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伊琳娜說,這才是對他們「好」的事情。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兩人的第二次分歧更為明顯。

伊琳娜覺得馬丁寫得東西「太粗糙,太多死亡和痛苦了」,而馬丁則認為,從小家境優渥的伊琳娜自然是看不見民間疾苦的。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伊琳娜說:「這樣寫是沒有錢的,我們永遠不會結婚,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家人」。

然而此時的馬丁,已經開始從「為了她寫作」,進而轉向「為自己」和廣大的無產階級們發聲。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最後一次,馬丁在工人們罷工運動上的發言,讓伊琳娜終於對她頗有微詞,也讓伊琳娜的家人對他的意見更大。

馬丁深刻地察覺到,自己曾經想要的生活,和自己的立場越來越遠。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馬丁在伊琳娜家宴上與這些上層階級們展開爭論


這一系列變化,不僅勾勒出馬丁本人的態度轉變,也讓馬丁和伊琳娜二者的情感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

曾經心裡的那隻大船還在揚帆遠航,那是希望的象徵。如今,那艘滿載希望的大船卻已逐漸沉入海底。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影片的後半個小時可看為第二部分,主要描繪了馬丁成名後的生活。

奢華的條件,至高的名望,所有人都圍著他團團轉。然而鏡頭中的馬丁卻收起了笑臉,神色憔悴,形容枯槁。

馬丁感到很困惑,也很疲倦。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有一天我死了,你們會帶著激動的淚水讀我的詩歌;而當我活著的時候,你們卻對我如此出言不遜。」

現實世界的諷刺令馬丁看透了它的本質,人們的虛偽和醜陋在這種表面的追捧下顯得愈發昭彰。甚至就連自己昔日摯愛都來欺騙他,只是,他再也沒有了昔日的渴望。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恍惚間,馬丁似乎看到了曾經那個朝氣蓬勃,懷揣理想的自己

他想到自己的老友布里斯說的:「人啊,是最後的蜉蝣」

那種孤獨感與生俱來,揮之不去。

終於,在一片夕陽裡,馬丁保持著最後的一絲清醒,緩緩遊向了大海,消失在海天之間。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遊向未知,遊向未來


《馬丁·伊登》是傑克·倫敦留給世人的一出警世格言,更是一句溫柔的忠告。

它告訴大家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仍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為生命堅持和奮鬥。

同時,它也是一出悲劇。它將人性最勇敢、善良的一面展現在世人眼前,再迅速地令它們瓦解、崩潰,破敗成一片片絢爛的碎屑。

在這種時間的無窮追趕中,人們被時間的灰塵所掩蓋,但那些純粹正直、理想熱愛的年輕人,他們在歲月的輪迴中,或死於心碎,或凝成永恆。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8.1,打敗了《小丑》卻沒入年度十大,必須為這部絕美電影叫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