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評論:“拍馬屁”論文,絕不允許用“學術自由”來解圍

1月10日開始,一篇2013年發表在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上的論文風靡網絡,30多頁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洋洋灑灑,但通篇充滿了不同尋常的寫作思路——論文不僅花大篇幅來感謝導師,還花了不少篇幅來點明“師孃的優美感”。

1月11日晚,論文作者徐中民回應媒體稱,不能看舉了老師和師孃的例子,就理解為拍馬屁,“寫這兩篇論文,是對未來景象的一種描述,主要證明的是發展理論。”

多家媒體關注後,期刊《冰川凍土》第一時間站出來,“決定對該文撤稿”。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篇獲得了2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論文,一個理工學科的研究項目,出現這麼多對於自己導師個人感情的抒發,怎麼還能說是在討論學術問題?怎麼可能還是在研究水、生態、經濟模型?如果真如論文作者振振有辭那般,相關各方為何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撇清關係?

換個角度看,“拍馬屁”論文作者是博士生導師,在向自己導師任主編的學術期刊投稿時,仍然堅持用導師作為研究對象,這樣“不避嫌”的寫作,本身也涉嫌學術不端行為。對於作者來說,除了自己的導師夫妻,就沒有其他研究對象能夠完成其論證目的嗎?

對於徐中民的辯解,公眾心中自有結論。從網友的普遍反映看,這根本不是所謂的學術自由,就是拍馬屁。

對於這篇論文,公眾關心的不是作者導師夫妻愛情有多美滿、師孃有多美,而是作者是否披著學術的外衣,幹了利益輸送、佔用學術資源的不端行為。

這樣一篇露骨、諂媚的“學術文章”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對於所有嚴謹治學的學者來說,都是一種侮辱。

刊登於核心學術期刊、獲得國家項目資金資助的論文,淪為拍馬屁文章。這樣的學術亂象如果還以“學術自由”為名進行辯駁、不嚴肅處理,其產生的危害絕不僅僅侷限在學術圈。“拍馬屁”論文,絕不允許用“學術自由”名義來解圍。不為成果造成果、不為關係而“放水”的學術標準,用嚴謹態度對待科學研究,這才是大家應該珍惜的優秀學術氛圍。

上游新聞 胡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