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上週做年末工作總結的時候發現,不知不覺中,距離翟博士出事已經過去快一年了。(八卦傳送門: )

然而就在“不知知網”事件發生即將迎來一週年之際,學術圈又曝出一條驚天動地的“醜聞”。

上週末,一篇發表於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網友關注熱議。這篇論文中,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並且論文中有近相當一部分內容篇幅用於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其實,一般在寫論文的時候,大家都會在論文結尾處感謝一下自己的論文導師以及相關參與人員,這是一種尊重合作者勞動的正常情感表達。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為什麼這篇發表於2013年的“陳年”論文會引起這麼大的觀眾反感?

小茴香抱著對學術圈的崇敬之心拜讀了這篇論文大作後,大致總結出了兩點引爆這次論文風波的核心要素。

第一點,“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封建糟粕思想。

在這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的論文開篇其實還是頗具專業水準的。(文科出身的小茴香一個字都沒看懂......)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但是從摘要中也能夠發現,論文中會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例為例,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並在最後落點在闡述人生大道中的要點。

摘要看的小茴香迷迷糊糊的,正文就清晰許多了。

這篇論文共分為“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孃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以及“結論”5個章節。為了緊扣摘要中“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這一主題,作者在第一章“美與道”的最後一小節“本文的源由”中,將一個人如果要到生活中尋美和求道的解決方式,設定在尋找到身邊那些比你“大”的人當做學習模板這一情景中。由此“基於上面考慮”,自然而然過渡到下段自己的導師和師孃身上,發現“他們是一盞醒悟明燈,照亮著我們的人生路。”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於是第一章節結尾處作者便迫不及待希望能夠寫一篇文章,將“自己發現的真理”傳播開來。

所以,第二章節全篇介紹作者導師的崇高體現在處事有道便十分自然順暢的鋪展開來。

導師提倡十年鑄一劍,他的見識像天路一樣高遠而深邃......;導師提倡江海納百川,他的胸懷就像大海一樣寬廣而平靜......;導師倡行長空揮彩筆,他的精神就像時空一樣玄妙而永恆……導師憑高俯視世界,靜觀世間一切事物的形象,表現出一種高貴的單純,肅穆的偉大。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並且在本章節結尾處強調:“如果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歸入麻木,缺乏悟性的行列。”

這裡小茴香建議各家粉絲控評組和宣傳組組織學習下這一篇章,並精選背誦、摘抄形容導師的組詞、造句。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當然,只是誇讚導師的彩虹屁也不會引起大眾如此反感,真正觸發大眾不適點的還是論文的第三章“師孃的優美感”。

“師孃美,其風姿綽約,雅緻宜人,當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宛如丁香花開隨風飄,優美感四溢,師孃現在儘管年齡已大,但風韻依然高絕,形象更顯雍容華貴。”開篇一段符合本文正常文風的抒情後,作者略舉二三事,點明瞭師孃“優美感”的標準。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一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論文稱,所謂的女子無才是在某些地方收斂自己的才能。中國人講平安是福,講安居樂業,要達到這兩點,首先就是一個安字,安就是女的在房子裡面安分守己,如果女人不安分守己,很容易造成牝雞司晨的結果......師孃的無才便是德,就是現在社會家庭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方式......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二是“給導師做飯是一種義務”。為了證明這一論點,論文作者還不惜搬出了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的名言警句,指出“一種出於義務的行動應該完全排除愛好的影響,義務就是必須做一個尊重規律的活動。”這種客觀規律,就是師孃和導師的合理分工......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三是"見利思大義“。導師和師孃自己都處於蝸居狀態,但師孃仍舊給某小學捐款5萬元,由此事可以看出,“市場那隻無形的手儘管神奇,但處理不好分配問題.可對師孃優美的手來講,這些都不是問題。”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最後,為了怕讀者無法來理解導師與師孃和諧的完美關係,作者還專門製作了“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示”和“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表格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然而看到小茴香看到這塊不得不吐槽一句,且不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牝雞司晨”這些話有多麼讓當代人鄙棄,就算是康德,如果看到自己的言論被運用到佐證“給導師做飯是一種義務”這個論點上面,估計也會氣到掀開自己的棺材蓋大喊一句:“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有趣的,小茴香在收集資料中驚喜發現,論文中有關“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居然是有學術典故的,也是出自康德他老人家。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第二點,馬屁文章居然還有專項資金扶持?!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當天傍晚,期刊所屬單位中科院官微@中科院之聲也接連發布兩條微博,對此事進行回應。但是目前從知網上,仍能查詢到相關文章內容。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不僅如此,根據該篇論文知網頁面所顯示的內容來看,這篇充滿爭議的論文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根據澎湃新聞從科學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欄目中查詢結果顯示,這篇論文屬於《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項目負責人是徐中民,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該項目成果包括五方面: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理論篇;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進展,實踐篇;上升型的生態視角;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第三窗口——超越牛頓和達爾文的自然生活。其中,《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這兩篇論文屬於“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成果,並且發表在同期期刊上。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論文作者徐中民,其發表論文《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時供職於該研究所的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

另外,徐中民論文中提到的導師程國棟的名字,也出現在了上述《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的作者一欄。除此之外,導師程國棟也是刊登這篇爭議論文的期刊雜誌——《冰川凍土》主編。

這裡面“複雜”人物關係與利益糾葛,各位看官們,你們品,你們細品!!!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目前,爭議論文中的導師程國棟已經辭去《冰川凍土》主編一職,論文作者也出面否認自己“拍馬屁”,稱“文章是有深層含義的,後有(自己)研究支撐”。

但是無論怎樣,如此水準文章,登上多少學子研究人員想發都發不了的國內核心期刊,也實在是“有辱斯文”。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前有翟博士“不知知網”,後有徐博導“期刊拍馬”,國內學術圈究竟是有多少“驚喜”是大眾不知道的。

但是唯一可以預知的是,如此一遭,今年的各種學年、畢業論文,恐怕又會成為在校生、畢業生們的一次“大劫”。

“不知知網”一年後,學術圈又曝驚天“醜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