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大棚裡種香椿,9分地密植70000株,批發20元1斤收入咋樣


山西永濟韓陽鎮東靠中條山,西鄰黃河灘,這裡地勢西高東低,適合種植香椿,十幾年前就有人開始種植香椿,到現在已經成為一項產業。李大哥就是這批種植香椿的農民,不過從前年開始,他不但在大田裡種植香椿,還種起了大棚香椿。牛家村村委會在村裡建起了十幾個大棚,出租給當地農民種植香椿,雙店村的李大哥得到這個消息,就過來了解情況,經過考察和學習,他也租了兩個大棚。

李大哥的妻子是牛家村人,人熟好辦事,開始租大棚種香椿時,李大哥覺得這和大地香椿不一樣,好在牛家村不但提供大棚,還給技術支持,同時還和外地客商聯繫好了銷路,這樣的好事哪裡去找?於是李大哥包了兩個大棚,信心滿滿地幹了起來。去年還不錯,雖然是頭一年幹,經驗和技術都不足,但算下來還是掙了錢。

香椿芽是一種非常美味的調味食品,鮮嫩可口,深得全國各地人民的喜愛,近幾年來市場份額一直在增加,種植戶也是越來越多。以前大田的香椿芽都是在4月份初步上市,到7月份左右結束,每年只有3個月的收穫期,雖然產量較大,但價格一般都一2、3元左右的批發價,多年來經濟價值一直得不到提升。現在的大棚香椿做到了反季節銷售,上市時間提前到1月份,這個時間正值春節,市場需求量大,價格也很喜人。


現在正是上市的時候,最近幾天的收購價在30元左右,根據去年的行情,最低時也要20元以上。大棚香椿採用了密植技術,一個9分地左右大小的大棚裡,種植數達到了6、7萬株,收穫期從1月到4月,正好和大田香椿錯開了上市時間。不過這種大棚香椿對按管理的要求也相應要高得多。李大哥說除了有經驗的種植戶傳授種植技術外,更多的是自己學習琢磨,和其它的種植戶交流提高管理技術。

大棚香椿管理技術的關鍵是要控制好棚內溫度,一般在20攝氏度左右,溫度太低生長緩慢,影響產量,溫度太高又容易長得太大,影響口感。大棚香椿和大田香椿的區別就是色澤和口感,大棚香椿口感要比大田香椿脆,味道清新,不過色澤沒有大田香椿的綠中帶紅漂亮。不過上市時間不同,市場需求更高些。

為了增加棚內溫度,保證按時採收,李大哥在棚裡裝上了這種電加熱風機,溫度不夠是用它給大棚加溫。有的種植戶還在棚內生起了火爐,輔助升溫。

李大哥說,去年頭一年種植大棚香椿,有很多技術都不懂,為了理好地管理,他們把家都搬到了大棚裡,在進門處支了個床,一家幾口人都住大棚。採收季節,為了控制好棚內溫度,他們一天24小時不離人,晚上也是一個小起來去棚裡看看溫度計,生怕溫度高了或者低了影響採收。為了這個大棚也是吃了不少的苦。今年有了些經驗好多了,沒有去年那麼緊張。他們在附近找了個沒人住的空院住了下來,主人沒收他們錢。

去年掙了多少錢,李大哥沒有告訴我,但他說雖然掙了些錢,但是風險也很大,一個棚的投資除了付租金7000元,還得7萬株香椿苗,一株1.2元,就是8萬多,還要僱人栽種、採收。去年怕下雪壓垮大棚,他還對大棚進行了加固,又花了好幾千。李大哥說一個大棚投資得十幾萬,萬一管理不好賠了錢,那損失可承受不起啊。

現在已經到了可以採收的季節,李大哥大棚裡的香椿芽已經十幾公分長了,最近幾天一個大棚每天可以採幾斤,收購價是不到30元一斤。過幾天長起來,一天能收一百來斤,到二茬三茬時,每天都能收四五百斤,那個時候兩個人就採不過來,需要僱人來採了。不過價格一般是初期高,後期價格就會降低。平均下來也就20左右一斤,李大哥說今年的行情不如去年,能保住本就行了。


李大哥和妻子有三個孩子,為了這兩棚香椿,他們把家都搬到了牛家村,好在現在是有了些經驗,可以更輕鬆地管理大棚,不過他可不敢有一絲鬆懈,對農民來說,任何損失對他們都是沉重的打擊。李大哥說這大棚香椿還是從另一個縣學來的技術,開始時行情不錯,這兩年種植的人更多了,就怕市場上貨多了價格就低了。香椿是他們家主要的經濟來源,李大哥說他盼著能多收穫一些,市場價格能更高一些,不然光是幾個孩子一年上學都要花好幾萬呢。

據測定,每每100克香椿中含蛋白質9.8克(居群蔬之冠),鈣143毫克,維生素C115毫克(僅次於辣椒),磷135毫克,胡蘿蔔素1.36毫克,核黃素1.50毫克,鐵4.5毫克,粗纖維1.56克。均名列群蔬前茅。此外,它還含有磷、胡蘿蔔素、鐵、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祖國醫學認為,香椿味苦、性平、無毒,有開胃爽神、祛風除溼、止血利氣、消火解毒的功效,故民間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說法。瞭解更多百姓故事,請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