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進扇面展—風雅懷袖中


林學進,號河洛堂主,1983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安市。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交流展覽並多有獲獎,作品及成就發表於多種大型專業叢書、畫冊和雜誌。出版有《林學進山水畫集》、《國畫新銳—林學進卷》。





扇面作為小品清玩,以其頗具特色的形式為中國曆代書畫家所喜愛。中國扇子始於何時,似不可確考。然而,扇子從實用品到禮儀物進而到藝術品,卻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扇子的演變,主要是在其形制和質地上進行變革的,而這種變革勢必引起扇面畫的產生和發展。漢以前都的扇子,多以集羽或竹葦編制而成,用於招風取涼,拂塵驅蟲等。漢代時期出現以絲織物製成的紈扇,其質地潔白勻細,自然啟發作畫裝飾其上。











史載:漢末的楊修,六朝的顧愷之,顧景秀,蕭賁,隋朝的楊契丹,閻立本,尉遲乙僧等都曾作扇面畫。其時亦有許多畫作如《揮扇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也出現扇面畫形象,可見六朝隋唐期間,扇面作畫蔚然成風。宋徽宗趙佶雅好書畫,常畫扇以賜臣民,上有所好,下必興焉。兩宋工商業空前發展,各種與實用工藝相聯繫的書畫團扇亦隨之十分發達,因此,形成了中國扇面畫的第一次大高峰,大量的團扇小品畫無疑是宋畫史上一個重要的補充。宋熙宗時興起摺扇畫,延至明清,逐漸代替團扇畫而又成扇面畫的又一大高峰。









明清以降,官宦文士,商賈市俗,莫不以手持書畫摺扇為雅。清光緒年間,出現了將絹,紙裁成各類扇面狀作畫,挖裱為條幅,冊頁等以利於收藏和展示的形制,並沿用至今。至此,扇面形制尤顯完備並豐富了中國書畫的表現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