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沒有圍牆的孵化器 培育創新創業熱帶雨林

<table> 打造沒有圍牆的孵化器 培育創新創業熱帶雨林

為了引進培育各類高成長性企業,佛山高新區精準施策,取得良好成效。圖為佛山高新區園景一隅。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table>

做大高新技術產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多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被科技部列入全國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計劃序列。

1月4日,杭州高新區(濱江)發佈了《關於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每年從財政支出中按不低於15%比例安排產業扶持資金,用於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鼓勵企業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等。

自啟建以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圍繞政策扶持、科研平臺、金融服務、人才引進等創新要素髮力,讓“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培育創新創業的“熱帶雨林”。

當前,廣東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激發高新區新一輪創新發展活力。如何通過創新體系完善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為解答這一問題,南方日報調研團走進杭州高新區(濱江),瞭解其創新發展背後的秘密。

政策扶持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

1月14日,浙江泰林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林生物”)在深交所敲鐘上市,這是杭州高新區(濱江)(下稱“濱江”)迎來的第50家上市公司。

包括泰林生物在內,濱江內絕大多數上市企業都是土生土長的。“區內現有上市企業基本是本土培育起來的。”談及濱江發展特點,當地政府官員與企業家如是說。

濱江全區面積僅73平方公里。該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很難依靠招商引入上市企業,因此濱江更為注重對本土企業的孵化培育,“我們就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孵化器”。

近年來,廣東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佛山市政府“一號文”聚焦科技創新,圍繞區域協同、企業創新、平臺載體等方面,提出一攬子舉措。

千里之外,濱江同樣堅持以“小區域”撬動“大創新”。以創新載體建設為例,目前,該區擁有杭州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35個、眾創空間32個、在孵企業1734家,並構建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針對企業全生命週期,濱江還構建了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從2011年至今,該區出臺了三輪“1+X”產業政策,圍繞企業全生命週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扶持,政策覆蓋日趨全面。

“濱江有很強的產業發展活力,是創新創業的沃土。”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產學研專員竇君宇如此評價。正是這個“沒有圍牆的孵化器”,培育出了浙江省1/6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市公司,GDP增速連續16年超過兩位數。

龍頭企業引領築造產業生態圈

聚集度高、鏈條完整是濱江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顯著特點。如今,濱江按區域劃分形成了物聯網、互聯網、智造供給等六大產業集群平臺,且平臺影響與輻射力日益提升。

以濱江物聯網產業園為例。該園區中有一條物聯網街,長約1000米。街道兩旁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內裡“藏”著如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領導力的企業總部、研發部門。

其中,每座龍頭企業總部大樓就像一個微型產業園。“產業核心區裡的企業總部大樓,都可看作一個重點項目。我們會根據企業的發展前景、稅收、人員等多重標準判斷是否提供大樓。”物聯網產業園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來莉麗介紹,單個企業往往用不完一座大樓的空間,通常會引入一些產業相關企業或團隊入駐,形成產業集聚。

坐落在物聯網街的和仁科技是一家從事智慧醫療的上市企業。“我們大樓引入了10多家產業相關企業,其中一部分是我們孵化而成的。大家正逐漸形成一個微型產業生態。”和仁科技副總裁楊波說。

如今,濱江六大產業平臺催生出了一大批高科技企業。不少長三角城市將濱江區內成長性企業作為招商標的。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濱江累計向區外輸出科技型企業超2000家。

圍繞主導產業打造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也是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其中,佛山加快推動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與佛山國家高新區發展,努力打造成為全市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集聚地。

優化環境激發民企創新動力

當前,廣東積極增創科技創新環境新優勢,加快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去年底發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顯示,廣東2019年度區域創新能力再列全國第一。在五個一級指標中,廣東在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三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瞄準“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目標,佛山堅定不移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創新發展之路。去年,該市出臺“科創35條”,圍繞區域協同、企業創新、平臺載體、科技金融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系列突破性、普惠性政策措施。

在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建設方面,佛山明確市財政每年投入不少於5億元建設引導資金,支持佛山國家高新區創新載體和環境建設;在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方面,佛山提出要組織遴選一批標杆高新技術企業,並給予每家200萬元資助……

有了全方位的創新政策體系支撐,佛山民營企業創新意願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入選“2019中國創新榜樣”的廣東堅美鋁型材廠(集團)有限公司,正是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創新的一大典型。目前,堅美已經成為華為5G基站高端鋁合金產品的主要供應商,每月供貨約36萬件以上。

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深耕PET模具及塑料機械研發行業20多年,推動全球首創的拉伸流變技術逐步實現產業化。“過去我們把產品做到‘能用’,現在是把能用的東西變得更‘好用’。今後,還要對標各自行業全球範圍內最好的產品。”星聯科技董事長張偉明說。

■佛山實踐

培育高成長性企業

做實做好“高”“新”文章

培育高成長性企業,是佛山高新區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為了引進培育瞪羚企業、單打冠軍、獨角獸等各類高成長性企業,佛山高新區精準施策,取得良好成效。

去年底,經過前期遴選,佛山高新區公佈了首批六家種子獨角獸企業。這六家企業大多從事智能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具備發展速度快、研發投入高等特點。

作為入選企業之一,廣東科凱達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架空高壓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研發、生產與推廣。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高壓輸電線路巡線、檢修維護作業機器人,有效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該公司董事長助理龍彩筠介紹,2019年公司產值接近8000萬元,預計今年會實現產值1.5億元。

去年,佛山高新區啟動首批獨角獸(潛在、種子)企業遴選培育工作。按照企業成立時限、企業估值以及投融資情況,佛山高新區將獨角獸企業細分為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以及種子獨角獸三大類,並給予認定獎補、研發支持、融資支持、上市支持等12項政策紅利。

龍彩筠介紹,公司之所以申請認定種子獨角獸企業,看中的是政府對於企業融資、研發、上市、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這些政策能較好地契合企業發展需求。

■專家聲音

中國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

找準高新技術產業化應用的“小切口”

做好高新技術產業化,需要靠市場進行落地。以衛星技術應用為例,在其產業化過程中需要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逐步構建衛星應用的創新生態和產業鏈。在這一領域,民營經濟與製造業發達的佛山,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不久前,我到佛山高新區考察,發現這裡集聚了更多的院校、科研單位和人才,說明佛山高新區的產學研結合已經引起政府高度重視,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

接下來,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需要找到對雙方有利的合作點,將院所特長與地方發展需求結合起來,讓科研院所的特長真正實現民用,參與地方經濟發展。高端技術領域的成果落地轉化,可以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因此,地方與科研院所規劃項目需要有高層次的定位,讓所開展的項目既符合國家長遠發展需求,也滿足市場的需要。

此外,佛山應進一步梳理自身發展需求,並通過科研院所找到高端技術在地方轉化應用的切入點,讓科研院所協助企業找到技術“痛點”並逐個攻克,共同設計、推動產業項目落地,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整個製造業產業鏈水平的提升。這一過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三方共同發力。

南方日報記者 王芃琹 盧浩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