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遊子回鄉幾天就返程:村莊越大混得越差


2020年1月19日,皖北地區一如往常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中,由於臨近年關,平時不甚熱鬧的小鎮車輛逐漸增多起來,鎮上的一條主要道路車水馬龍,其中很多車輛是返鄉的遊子從外地開回來的,春節過完幾天之後,就要開著自己的愛車繼續踏上人生的征程。

現在的農村,人口基本上是越來越少,年輕人或者到南方地區打工,或者在城市內做點小生意,更多的人則一邊管理家裡的土地,一邊在城市的工地打零工。家裡的土地可以保障自己衣食無憂,打工掙的錢可以攢起來買車買房,如果會過日子的話,兩口子一年攢個七、八萬元問題不大。

“草根影像”村裡有一位鄰居,儘管文化水平不高,但兩口子一邊種植莊稼,一邊抽空在城裡打工,靠著勤勞苦幹和艱苦樸素在城市內寸土寸金的地點購買了商品房。城鄉居住環境的差異是農村人到城市買房的主要原因之一,試想在這樣的環境居住,與農村的環境相比是不是有天壤之別?


當然也有人發家致富之後在農村投資數十萬元建設了鄉村別墅,面積也比城市的別墅大好幾倍,但這種別墅的價值顯然與城市的別墅沒有什麼可比性。農村房子建得再好,周邊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嗎?有商場超市嗎?在城市內擁有住房,已成為很多農村女孩在處對象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說到配套,很多城市的樓房在開發之初,周邊就已經規劃了幼兒園、中小學等完善的教育機構。現在農村的教育環境越來越差,誰也不想讓孩子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所以很多農村人再苦再累也要在城市內購買一套房子,從幼兒開始就讓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

而農村的學校越來越少,優秀的教師也早已“人往高處走”,到城市裡的學校任教去了。這是“草根影像”小時候上學的地方,現在由於生源較少,早已廢棄不用了,後來又被村裡改造成了“土地廟”,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


而農村的孩子想進城讀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皖北城市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按學區入學,如果孩子戶口不在城市的話,想在城市就近入學基本上沒有可能,除非你讓孩子讀私立學校了,但高額的學費又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的。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只好在城市狠心地買一套房子,再將孩子的戶口轉入城市,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城市入學了。但如此一來,孩子的戶口再也難以從城市轉回農村,如同很多大學生將戶口轉到接受教育的高校之後,發現戶口再也轉不回故鄉了。

也有一些農村人在城市裡生活了數年之後,感覺“城市套路深,不如回農村”,打算落葉歸根到農村居住。可現在農村建房審批手續不易通過,如果處理不好各方面的關係,那麼你尚未完工的建築物就可能遭遇難以想象的問題。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很多人在城市生活了幾年之後,發現農村已成為了再也難以融入的故鄉,所以短短呆了幾天之後就要離開。在農村還有一個說法:規模越大的村莊,說明村裡走出去的人越少,從側面說明了這個村子混得越差。你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