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那個繁盛在八十年代的青島火柴廠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火柴盒標貼作為大眾收藏的一個門類開始盛行時,全國各地的火柴廠首當其衝地成為火花收藏者和經營者追逐的對象。從火柴廠獲取這些火柴盒標貼,不僅成為真正的火花收藏來源,而漸次形成的國內火花流通渠道,也大多以火柴廠流出的火花為主。這為後續的民間火花交流和互通創造了條件,也在客觀上造就出涵蓋供給與需求互動的一個無形的“二級市場”。

青島火柴的重要起步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而新中國經濟的長足發展,更為青島火柴廠創造了有利條件,以至八十年代成為青島火柴最為繁盛的時期。在火花收藏情勢的內外驅動下,青島火柴廠陸續收到全國各地來函,信封上大多寫著“青島火柴廠負責人收”的字樣。有單位要求購買火花的、有個人索求火花的,有的甚至在信件中夾帶了現金。這些信件在傳達室短暫逗留後,大多轉到火柴廠技術科,由戴學淵科長臨時負責處理。

至1987年前後,青島火柴廠決定成立三產公司,即青島火柴廠經營公司,屬勞動服務公司性質,辦公地點與利津路20號的火柴廠一街之隔。至此,火花經營的業務正式納入經營公司,稱“青島火柴廠附設經營部”,由經營公司在業務和財務上實施雙重管理。在新的經營部的名義下,往來函件由業務部收悉,經營收入也由財務部統一轉賬收取。

時至今日,從僅有的幾封青島火柴廠火花業務的見證者所保存完好的信函中,我們似乎可窺探點滴當年求花若渴的尋覓與期待以及滿腔熱忱的回應與工作:

青島記憶:那個繁盛在八十年代的青島火柴廠

青島記憶:那個繁盛在八十年代的青島火柴廠

火花經營業務的開展,首先是編制了火花目錄。當時廠內庫存了部分火柴商標,其中大多都已不再生產,於是就撥入經營公司的倉庫存放。這算是火花銷售的主要來源,包括雙喜、蝴蝶、三穗、執火貓等幾個主要的出口產品的貼標,以及當時正在生產的嶗山風景、飛天、歷代女傑、液化氣等卡標。

青島記憶:那個繁盛在八十年代的青島火柴廠

青島火柴廠的火花經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正式對外開展工作至今已過去三十多年了。日月如梭,三十年不過只是跨越了一個河東與河西之別。而滔滔河水卻奔流不停,綿綿思緒亦難以撫平。火柴廠的火花經營時間雖為短暫,但它畢竟是不復存在的青島火柴廠這段悠長曆史上不容抹掉的一個恆久記憶節點。

青島記憶:那個繁盛在八十年代的青島火柴廠

記憶,只是為了不那麼輕而易舉地忘卻;而忘卻,也自然而然成為記憶最好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