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賈平凹:一塊土地

一塊土地

文丨賈平凹

這是某某給我說的,他說,那塊地並不大,總共十八畝二分五,他們習慣說是十八畝地。

十八畝地很平整,但北頭窄,南頭稍寬些,西邊有一條水渠,水渠一拐,朝別的地方去了,拐彎處長了棵梧桐樹。十八畝地裡冬天種麥,夏天種苞谷,莊稼長得好不好,他那時太小,只有兩歲吧,並不理會,他只關心著那棵梧桐樹上會不會來鳳凰。梧桐樹是沙百村裡最粗的樹,樹冠特別大,也特別圓,風一吹,就軟和了,咕湧咕湧地動。人們都說,梧桐樹上招鳳凰,但他從來沒見過鳳凰,來的全是黑羽毛鳥,一落進去就不見了。

那時候,他的太爺還在,太爺鼻子以下都是鬍子,沒有嘴。他記得有一陣,太爺總是去十八畝地,從地北頭走到地南頭,再從地南頭走到地北頭,來回地走。太爺在地裡走著就背了手,腿好像沒有了膝蓋,直戳戳往前邁一步,再邁一步,像是不會走路似的。從渠沿上走過的人說:啊,爺,你咋天天都量地哩?

太爺說:我有麼!

那人說:那原本就是你的麼。

太爺瞪了一眼。

太爺為什麼要瞪人家,他不知道原因,後來是爺告訴了他。爺的爺初來乍到沙百村,這裡還是一片狼牙刺灘,一家人起早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頭,才修出來了十八畝地。但在太爺三十歲的那一年,房子著了大火,把什麼都燒成了灰,十八畝地就賣給了村裡的馬家,太爺還從此給馬家吆馬車。

太爺在用步子丈量著十八畝地,村子裡正叮叮咣咣地敲鑼鼓。鑼鼓差不多都敲過十天半月了,還是敲,那是一套新置的響器,敲起來,他總以為要敲爛了,可就是敲不爛。

鑼鼓敲到誰家,誰家就拿一條紅被面來掛彩,快到他家時,太婆捨不得把紅被面拿出來,記得太爺站在上房臺階上吃水煙,太爺每天丈量一遍十八畝地,回來都要吃水煙,說,你呀,你呀,新社會了麼!

他那時不曉得什麼是“社會”,“社會”又怎麼是新的了。

太爺說,土地改革了呀!

太爺在十八畝地裡種了麥子,麥子長勢很好,風一吹,麥地裡就旋了渦,風好像有雙大腳,一直在那裡跳舞。可是,麥子剛剛泛黃,眼看著都要搭鐮了,太爺卻死了。

太爺他沒福。

沙百村的墳地都是在村東那個堆料漿石的高崗子上的,只有太爺的墳埋在梧桐樹下。太爺臨死前給太婆交代,這十八畝地是極力要求分回來的,寧願一個人孤孤單單,一定要埋在十八畝地裡。太婆與太爺一輩子意見不合,平日一個說要這樣,另一個偏要那樣,太婆說:啊,這一回聽你的。就把太爺埋在了梧桐樹下。

村裡有人說,太婆真不該把太爺埋在十八畝地的,可能太爺知道太婆不順聽他的話,故意反說的,太爺哪裡會捨得讓墳佔用十八畝地呢?他們就提起太爺的往事,說馬家不僅在沙百村的土地多,在西安城裡仍還有一個騾馬店,太爺就每日從渭河碼頭上到城裡的鐘樓下,又從城裡的鐘樓下到渭河碼頭上吆馬車拉客。冬季的夜裡,拉完最後一趟馬車,鐘樓下就有個老妓女等太爺,太爺便給她買兩碗熱餛飩,她可以整夜把太爺的一雙腳抱在懷裡暖熱。這老妓女就是他的太婆。但這話爺不讓後輩人說,他爹不說,他也不說。

散文丨賈平凹:一塊土地

其實,太爺的事情,他記得並不多,記得深刻的還是他爺。爺對十八畝地,更是上心,種麥,種苞谷,也種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直又細,地裡的土疙瘩都搕得碎碎的,更不能有一棵雜草。沙百村人在很長的時間裡流傳著一個笑話,說爺有一次進城,沙百村離城有十里路,爺感覺要大便呀,就往回趕,須要把糞屙在十八畝地裡,但終究沒憋住,半路上屙了,卻還屙在荷葉上提回來倒在地裡。這笑話或許是編的,但他親眼看過爺在吃土,那是一個秋後,十八畝地犁過種麥,麥苗還沒出來,爺領著他在地裡走,爺一直鼻孔張大地吸。他說,爺你吸啥哩?爺說,你沒聞到土氣香嗎?他聞不出來,爺就從地上捏了一把土,捏著捏著,竟把一小撮塞在嘴裡嚼起來了,嚇了他一跳。

他說:爺,爺,你吃土哩?

爺說:吃哩。

他說:爺是蚯蚓。

爺嗬嗬嗬地笑了,說:蚯蚓?啊,蚯蚓,爺是蚯蚓。

後來,爺就當了村長。當了村長,爺就走方字步,而且每一次出門,都要披一件衣服,冬天裡披的是棉襖,夏天裡披的是褂子,在村道里走,人人見了都問候。爺怎樣經管著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爺當村長的幾年裡,沙百村一下子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

在一年夏天,有個風水先生來到村裡,看了沙百村地形,認為沙百村並沒有什麼出奇處呀,就見到爺,懷疑村長的祖墳是不是穴位好,爺帶著就去了十八畝地。才走到水灣拐彎那兒,爺卻讓風水先生等一等,風水先生問為啥?爺說:一群孩子在地南頭偷吃豌豆哩,咱突然去了會嚇著他們。風水先生哦了一聲,不再去看穴位,說:我明白了,全明白了。

是過了兩年吧,村裡又是敲鑼打鼓,叮叮咣,叮叮咣,他還是操心著鑼鼓要敲爛了,可鑼鼓就是敲不爛。爺當然也是參加了鑼鼓隊,但敲完鑼鼓回來,婆在問爺,咋又敲鑼鼓哩?

爺說:社會又變呀。

婆經過土改,以為又要分地,說:村裡不是地都分完了嗎?

爺說:要收地呀。

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沙百村各家各戶的土地都收了,十八畝地也收了,所有的土地都歸於集體。

村子裡架起了高音喇叭,喇叭是個大嘴,整天在說著人民公社好。但是爺不久就病了,爺的病先是眼睛黃,後來渾身黃,黃得像土,再就是肚子脹,湯米不進。沙百村成了人民公社的一個生產隊,生產隊選隊長,選的還是爺,爺已經領不了社員們去拔界石、扒地堰、平整大面積耕地了。睡倒了一個月,到了初秋,爺突然精神好些,要家裡人攙著去十八畝地,家裡人攙著他到梧桐樹下,爺說:噢,芝麻開花了。頭一歪,在爹的懷裡嚥了氣。

爺死後沒有埋在十八畝地,因為十八畝地已經不屬於他家的地,爺埋在了村東堆料漿石的高崗子上。太爺的墳堆也平了,清明節去祭奠,只在梧桐樹下燒紙。

十八畝地裡再不可能還種豌豆和芝麻了,它是村裡最好的三塊地之一,秋季全種了苞谷。苞谷稈上結了棒子,像牛的犄角,他總感覺十八畝地裡是擺了牛陣,牛隨時就會呼嘯著跑了出來。

散文丨賈平凹:一塊土地

那些年裡,吃糧吃菜連同燒鍋的柴火都由生產隊按工分的多少來分的,人開始肚子吃不飽飯,豬也瘦得長了一身的紅毛。沙百村的人幾乎都成了賊,想著法兒偷地裡的莊稼,他也就鑽到十八畝地裡捋套種在苞谷裡的黃豆葉子。捋黃豆葉子時連黃豆莢一塊捋,拿回家豬吃葉子,人煮了豆莢吃。他是先後去捋過三次,第四次讓隊長髮現了,隊長奪了籠筐,當場就用腳踩扁了。

他說:這十八畝地原本是我家……

隊長說:你說啥?你再說!

隊長搧了他一個耳光,他就沒敢再說。

他回到家裡把捱打的事說給爹的,爹卻正把那套鑼鼓往他家的土樓上放,他以為又要敲鑼鼓了,爹告訴他,這套鑼鼓一直在常三爺家,常三爺年紀大了,常三爺的兒子老謀著要把鑼當爛銅爛鐵賣了去,買黑市糧呀,常三爺就讓爹存到他家的。

這鑼鼓從此就放在他家的土樓上,再也沒有敲過。有一年,村裡有個叫朱能的人來他家借小米,他家沒有秤,也沒有升子,朱能說你家不是放了鑼嗎,給我量上一鑼。他爹從土樓上取鑼。鑼裡竟然有一窩新生的老鼠。用鑼量了一鑼小米,朱能卻是把那一鑼小米做了乾飯,一頓吃了。

朱能壞了村子的名譽,周圍生產隊的人都在嘲笑,笑沙百村的人是餓死鬼託生的。

在他七歲的那年,娘得了一種病,就是腰越來越重,好像她背上老壓著個大沙袋似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了天。爹把他寄養在了城裡的姑家,就在那裡上學,村裡的事自那以後他便知道得少了。只曉得爹在後來像太爺年輕時一樣,吆起了馬車。但爹吆馬車不是去拉客,爹是到城裡拉糞車。每個星期六,爹都要來姑家的那個大雜院收糞水,轅杆上就吊一個麻袋,裡邊裝著紅薯,或者是白菜和蔥,放到姑家了,便在廁所裡淘糞,然後一桶桶挖出去倒在馬車上的木罐裡。那匹老馬很乖,站著一動不動,無論頭是朝東還是朝西,尾巴老是朝下。淘完了糞,爹是不在姑家吃飯的,帶著他回到沙百村過星期天,他便坐在轅杆上。

他是每個星期六都坐糞車的,一直坐到了中學畢業。

這期間發生了多少事啊,比如,他娘死了,他爹摔斷過腿,頭髮一根一根全白了,他又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再在一家報社工作。

就在他再一次回到沙百村,要把辭退工作準備經商的想法說給爹,他記得清清楚楚,那一天他家的院子裡湧了好多人。這些人從土樓上往下取鑼鼓,鼓是皮鬆了,重新拉緊釘好,而鑼也鏽了幾處,敲起來還是震耳欲聾。他那時真笨,以為他們要鬧社火,還納悶著沙百村從來就沒有鬧過社火呀。

院子人說:徵地啦,徵地啦!

他說:土地又改革呀?

院子人說:你還是城裡人哩,你不知道徵地?

他當然知道徵地,好多城中村都徵地蓋房了,可他哪裡能想到,沙百村距城這麼遠的,怎麼就徵到了這裡的地!

沙百村的鑼鼓叮叮咣咣地敲動著,沙百村果真是被徵了地,不僅是徵了耕地,連村子都被徵了。因為沙百村西邊的三個村子原是唐代的皇家公園舊址,現在要恢復重建,周圍十幾個村子都得搬遷。

那個晚上,沙百村人都在高興,這地一徵,社會又變了麼,他們終於不再是農民了,以後子子孫孫永遠不是農民了,而且每家還領到了一大筆補貼費,就籌劃著該怎麼使用這些錢了:去大商場租個櫃檯吧,從廣州上海進貨,做服裝生意,卻又擔心如果貨賣不出去怎麼辦?最可靠的還是在街上去擺地攤吧,或者推個三輪車去賣早點。他爹卻在屋裡喝悶酒,喝了半瓶子,喝得一臉的汗都是油。

爹說,你爹真的也不是農民了?

他說:沒地了,當然不是農民麼。

爹卻說咱們到十八畝地去。

他能理解爹的心情,以前分了地,又收了地,地還在沙百村,天天都能看到,現在卻要離開沙百村,十八畝地說不定做什麼用場,就再也沒有了呀。他陪爹去了十八畝地,那一夜,月亮很高,爹又像太爺一樣,反背了手,腿也沒了膝蓋,直直地一步一步從地的北頭走到地南頭,從地南頭走到地北頭。走了七八個來回,爹的腿一軟,就跪在地上磕頭。他不知道爹是給十八畝地磕頭哩,還是給埋在十八畝地裡的太爺磕頭。

爹離開了沙百村,搬到了城西南角新建的小區,把家裡的什麼都帶去了,包括那一套鑼鼓。但爹過不慣住高層樓的生活,說老覺得樓在搖,晚上睡不踏實。

散文丨賈平凹:一塊土地

他不能陪爹呀,先還是十天半月去看望一次,後來三四個月也難去,因為他的公司經營外貿生意,生意又非常好,而且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他也開始進入房地產市場。

城市發展確實很快,像潮水一樣向四邊漫延著擴張,那個唐代的皇家公園在三年內就恢復重建了,果然成了西安最現代化也最美麗的地方,原先二十萬一畝徵去的土地,地價開始成了四百萬一畝,紛紛建造了別墅,別墅已賣到二萬元一平方米。還未開發的那些地方,政府都用圍牆圍著,過一段時間,拍賣一塊,再過一段時間,再拍賣一塊。

當然,每次拍賣會,他都去參加的,每次參加了都會鎩羽而歸,因為價錢實在太高了。但當又一次召開拍賣會,拍賣的是沙百村那一片面積,他竭力競爭,他的實力不可能拿下整個沙百村,卻終於得到了那十八畝地的開發權。

他把這消息告訴了爹,爹僱了一輛三輪車把那一套鑼鼓拉到了十八畝地裡,和他的公司員工整整敲了三天三夜,叮叮咣咣,叮叮咣咣,這一回鼓敲得散了架,鑼真的就爛了。

他說,這十八畝地,要得到,就是傾公司的所有力量,一定要得到,得不到他就得瘋了。他確實有些孤注一擲,甚至是變態了,他在給他的員工講道理,他說十八畝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經過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這就是社會在變化。社會的每一次變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這土地永遠還是十八畝呀,它改革著,卻演義了幾代人的命運啊!

某某說完了他的故事,我讓他帶我去十八畝地看看,十八畝地果然還被圍牆圍著,地很平,沒有莊稼,長著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水渠已經沒有了,那棵梧桐樹還在。那真是少見的一棵樹呀,樹幹粗得兩個人才能抱住,樹冠又大又圓。突然,地面的南頭,嘎剌剌一聲,飛起了一隻鳥,這鳥的尾巴很長,也很好看,我們立即認出那是野雞,就攆了過去。野雞還在草上閃了幾下,後來再尋就不見了。

怎麼會有野雞?野雞是能飛的,但它飛不高也飛不遠,圍牆之外都是樓房,它是從哪兒來的?我們都疑惑了。

我說:是不是沙百村原來就有野雞?

他說:這不可能,我從來沒在村裡見過野雞。

我想,那就是這十八畝被圍起來後,地上生了蒿草也自生了野雞。因為蓄一個水塘,水塘裡從沒放過魚苗,過那麼幾年水塘裡不就有魚在遊動嗎?

某某卻突然地說:這是不是我太爺的魂?

他這話是把我嚇了一跳,但我絕不會認為他的話是對的,我只是擔心這十八畝地很快就要剷草掘土,建起高樓了,那野雞還能生存多少日子呢?

又是一年過去了,我再沒見到某某,也沒有聽到關於他的消息。有一天,路過了那十八畝地,十八畝地的圍院換了,換成了又高又厚的磚牆,全塗著紅色,圍牆裡並不是建築工地,梧桐樹還在,蒿草還一人多高,而圍牆西頭緊鎖著的兩扇鐵門,門口掛著一個牌子,寫著:一塊土地。

↓↓為您推薦↓↓

王雁翔:雪山上的燈光

美文 | 迷失在麗江的街巷

王雁翔:那些孤獨的報刊亭

散文丨莫言:吃的恥辱

王朔:回憶梁左

楊絳:《傲慢與偏見》有什麼好?

馮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柴靜: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散文丨餘秋雨:教師的黑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