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文|榮偉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人活著有三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為性命苟且活著。這部分人日夜勞作,只為生計,毫無其他追求可言。


第二層境界是為虛榮活著。這部分人時常生活在大眾的“比”文化中,只為過上更加體面的生活,辛苦地奔波在他人的眼光中,夜以繼日,毫不放鬆自己。


第三層境界是為使命活著。這部分人明白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規劃,並且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價值。


楊振寧活到了第三種境界。他活出了本色,活到了極致,活出了通透的人生。


他清楚地知道人生真諦其實可以歸納成一個字,那就是“簡”。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愛情之簡


越是專注學問的人,思維越是嚴謹,生活越是簡單,對於楊振寧來說,他的感情就是簡單的喜歡。


一直潛心向學的楊振寧在2004年曾引起軒然大波,82歲高齡的他娶了只有28歲的在讀研究生翁帆女士。


一個是年輕貌美的知識女性,一個是遲暮之年的耄耋老人,這段爺孫戀顛覆了人們的認知,面對這場“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的婚戀,當時輿論聲音之大,評判言辭之烈,大有“地動山搖”之勢。

楊振寧在採訪中說:“人們會認為這麼大年齡差的婚姻一定會出現問題,大多數人不是很看好,但是我們兩個人都很肯定是不會出問題的。因為我們對彼此有所認識,也對處理問題的辦法有一些認識。所以儘量多做一些事,讓問題減少一些。”


楊振寧和翁帆說過:“不管別人怎麼講,過了三十年以後,四十年以後,大家一定認為我們結合是一個美麗的浪漫史。”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當記者問楊振寧:“她愛你什麼呢?”


楊振寧說:“我猜想,她覺得我這人很純很真,我想這是她主要欣賞我的地方。”


當記者問到楊振寧:“翁帆身上哪一點最能吸引你?”


楊振寧說:“翁帆是一位非常簡單的人,沒有什麼心機,單純而又溫柔。我喜歡她的簡單。”


在對的人面前,滿臉都是幸福,其實很多程度源於他們簡單的內心。當簡單人邂逅簡單人,就會擦出神奇的火花。


十五個春秋過去了,他們攜手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無畏而又灑脫。他們用事實證明,他們的忘年之戀是經得住考驗的。


如今,翁帆已人到中年,楊振寧已到鮐背之年。


97歲高齡的楊振寧雖然走路有些吃力,但在翁帆的細心攙扶下,他的出行還是十分順暢的,走哪兩人都笑容滿面。有網友說兩人越來越有夫妻相了,從他們的眼神中傳達給我們的都是滿滿的愛意。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2006年,楊振寧在接受臺灣《聯合報》採訪時,說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人到80歲後,不可能不想到生命的有限性,尤其和比自己小50多歲的年輕人結婚,最深刻的就是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種方式上做了延長。”


自從楊振寧遇到翁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樣了,像是又回到了18歲,活力四射,在家裡就像小孩子,動不動就在翁帆面前撒嬌,還對翁帆說:“我準備活到100歲。”


被幸福包圍的婚姻裡,自然充滿活力,精神百倍。有網友評論說:“看到他們,我又開始相信愛情了。”


時間證明真愛可以跨越年齡,他們用時間和行動擊碎了一切猜疑,有人說他們吃的是精神之糧,喝的是長壽之蜜。其實只是因為他們簡單愛,找到了最美麗的人生。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生活之簡


除了愛的簡單,楊先生過日子也非常簡單。作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沒有過奢侈的生活,也沒有講究敞亮的排場。


這對相依相伴的夫婦與許許多多百姓一樣,過著尋常百姓的居家生活。而在這份尋常中,也有許多不為人知、耐人尋味的細節。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婚後,他們家裝修普通,陳設簡單,與一般平民無異。

在清華園,他們居住的小院裡掛著一塊牌匾,上書“歸根居”,這引自楊振寧寫的一首詩《歸根》。


昔負千尋質,高臨九仞峰。深究對稱意,膽識雲霄衝。

神州新天換,故園使命重。學子凌雲志,我當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談笑中。耄耋新事業,東籬歸根翁。


住所內還掛著很多兩人出遊時的合影,比如他們在青海湖、奧地利時候拍下的浪漫場景。他們的追求很簡單,有時候兩人在下雪天拍個照都感覺很滿足很幸福。


他們每日的生活非常有規律,他們按時起床,一起吃飯,一起工作,即使兩杯牛奶、幾片烤麵包也讓他們吃出甜蜜的味道。


吃完晚飯,他們會攜手在校園散步,十指相扣感受屬於他們的靜謐溫情。楊振寧時常說:“當兩人親密拉手的時候,感覺心裡特別踏實,特別幸福。”


晚上,他倆相依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碟,或是翁帆彈琴,楊振寧看書,簡單平淡的生活,卻讓他們感受到內心的安寧、最真摯的愛。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人之所謂活的累,不是慾望太多,就是想得太多。假若不會做出取捨,那麼終將被很多負擔所困。


放下重擔,簡單活著,柴米油鹽也能烹出人生美味。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寫作之簡



楊振寧不僅愛情簡單,生活簡單,而且寫作也簡單。


有一種寫作,叫“less is more”,翻譯過來就是:“少即是多”,或者說就是寧缺毋濫。


在事業上,楊振寧把大部分心思都投入到了做理論研究上。


曾經,他的博士生導師給了他一篇論文,讓他找裡面存在的問題,楊振寧不僅很快找到問題,並且根據自己的研究分析一氣呵成,寫出了只有三頁紙的論文,準備當作博士論文。


導師看了後點頭叫好,但是非常犯難,說文章太精煉了,讓他擴展字數。


於是楊振寧再次修改,寫成了七頁紙。

這時導師有些生氣,讓他把論證過程寫得再細緻些。

十天後,楊振寧的博士論文終稿上交,僅十頁。

博導這次妥協了,並評價這個惜墨如金的人,能用10個字講清楚的絕不會用11個字,還誇讚楊振寧的論文確實是濃縮了的精華。


楊振寧最終順利拿下了博士學位,他的論文被稱作人類有史以來最短的博士論文。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他就是這樣,字字精髓,避繁就簡。


同樣的道理,他面對輿論只是“恩”了一下,那麼淡定,那麼無畏,因為在他心裡,對這些流言者多說一句都是廢話。


他對諾貝爾獎也看得很平和,他感覺貢獻和價值不僅僅是為了拿到獎項,他想要構建一個宇宙法則——規範場理論。

“不要跳過去,我會盡量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的。”


在他研究這個規範場理論時,也正值他和翁帆結婚後輿論風波最嚴重時候。他的朋友看不過眼,非要寫一篇闢謠的文章,但是被楊振寧果斷攔了下來。


他勸阻朋友說:“其他的事不要管,除了討論物理。”正是他簡單向學的專注,讓他如此高齡依舊兢兢業業奮鬥在科研崗位上。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有人說他,早該享受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可他卻從簡單生活,專注工作中,越活越通透,感受到了別樣的趣味,他的生命因簡單專一而精彩。


所謂因簡而專,因專而成,正是如此。


世間萬物皆如此,看似“少”,實則意蘊深遠。比如太極只有黑白兩色,其實承載天地萬象,“少”即是“簡”,即是“多”。

不困於心,不糾於事,簡約,安好。你承載的外在越多,心靈就會越沉重。


心底無私天地寬,心簡單了,世界就跟著簡單;心複雜了,世界就跟著複雜。


楊振寧因為簡單而快樂,他這輩子找到了使命,活出了本色。


享受晚年愛情滋養的他,追求著自己最愛好的東西,一路歡笑,一路精彩,灑脫地向世人展現:“簡就是愛,愛就是簡。”


撇開與翁帆的情史,講真,你也許真的不瞭解楊振寧有偉大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簡”意味著返璞歸真,意味著去粗存細,意味著精益求精。這種返璞歸真,悟成自然,不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