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市場不可估量,一枚價值100—200萬不只是說說而已

收藏界現在是越來越多的奇蹟出現,更多出現的便是錢幣,我們眾所周知的便是民國時期的錢幣現在是越來越流行,導致家家戶戶每個人都去收藏這個藏品,而這個錢幣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這麼好賣呢?

我們需要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市場到底是怎麼樣的?而作為藏友珍藏的比較多的莫屬於四川銅幣.

古幣市場不可估量,一枚價值100—200萬不只是說說而已

四川銅幣100文市場參考價90萬左右

從1912年至1935年,中國是北洋軍閥、軍閥割據、國共第一次土地戰爭。全國沒有統一貨幣,是在銀本位國際背景下構建地區性的貨幣流通制度。四川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出現了軍政府鑄造銀幣的歷史,不管軍閥之間、軍事集團之間衝突如何,四川銀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地位沒有變化。甚至甘肅也一度鑄造四川銀幣的情況。

這說明百姓認可的一般等價物,軍閥也要考慮群眾的意願與需求。1911年5月,腐敗的清政府假借鐵路國有化名義,將民辦川漢、粵漢築路權出讓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激起全國各地人民的反對,四川省反響尤為強烈,數十萬人參加了保路同志軍。

武昌起義後,各省先後宣佈獨立,保路軍包圍了成都。趙爾豐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只得將交給四川保路運動的領導人蒲殿俊等立憲派人士。於是,四川省也宣告獨立,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並接管成都造幣分廠。

然而,由於特定的歷史背景,該銅元曾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前期被川陝蘇區、湘鄂西蘇區,以代表蘇維埃政權的“五星鐮刀錘子”徽標為鋼印,加蓋戳記,而使之成為蘇區政權的象徵,並在轄區內流通的貨幣。

這一戳記,賦予了部分四川軍政府銅圓以特殊的意義和歷史文物價值,可謂一戳成珍。從至今遺存的情況來看,發現總量很少,主要遺存地為原川陝蘇區(陝南漢中和四川東北部幾個縣),據載早在1983年,曾經在湖北省通城縣錦山鄉的一處窖藏銅元中發現過一枚(見後附文介紹)。

古幣市場不可估量,一枚價值100—200萬不只是說說而已

而這四枚蘇維埃戳記四川軍政府漢字銅元,乃本人早年於四川獲得,十分不易。圖展可見,四枚戳記銅元,包漿各有不同,然深厚純真,自然天成之相彰顯。品相上察之,其磨損皆較重。據此不難看出,其乃利用早前在四川廣為流通使用的舊銅元,加上戳記而繼續在蘇區使用的特徵。

從這四枚戳記銅元來看,其戳記全部打在銅元的背面,也就是有“漢”字這一面,愚見以為這可能也是一種有意的講究。該鋼印徽記為外圈五角星形,內凸起鐮刀錘子圖案。

蘇維埃戳記銅元,正如其它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前期紅軍蘇維埃政權時期的自制貨幣、代用幣等一樣,儘管距今歷史不足百年,然而,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至今遺存卻已經非常稀少,致使其成為較為特殊而珍貴的收藏品種之一。

一言以蔽之,不管各人的意識形態如何,其作為一段特殊歷史的物化證據,隨著歷史時間的延續,其研究和收藏價值必定還會不斷提升。

軍政 府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50,000---成交日期:2015-05-18

銅雙旗幣(湖南省造)-----成交價:RMB1,100,000---成交日期:2014-12-21

四川銅幣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12,000---成交日期:2015-05-18

軍政 府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14,500---成交日期:2015-05-18

銅雙旗幣(中華民國)-----成交價:RMB1,100,000---成交日期:2015-12-21

湖南省造雙旗幣---------------成交價:RMB1,500,000---成交日期:2014-06-18

銅雙旗幣(湖南省造)-----成交價:RMB1,100,000---成交日期:2014-12-21

四川銅幣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12,000---成交日期:2015-05-18

軍政 府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50,000---成交日期:2015-05-18

銅雙旗幣(湖南省造)-----成交價:RMB1,100,000---成交日期:2014-12-21

四川銅幣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12,000---成交日期:2015-05-18

民國四川雙旗一角銀幣、鐵幣--成交價:RMB1,112,875---成交日期:2015-12-09

四川銅幣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12,000---成交日期:2015-05-18

軍政 府雙旗五文---------------成交價:RMB1,150,000---成交日期:2015-05-18

古幣市場不可估量,一枚價值100—200萬不只是說說而已

判斷古錢幣實際價值的四個因素.

判斷古錢幣實際價值的第一個因素:文化價值.古錢幣的文化價值往往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王莽新朝時的“布泉”、“貨布”等錢幣,用的是優美懸針篆,北周時期“五行大布”為典型的玉箸篆,而“永通萬國”則是介於玉箸篆和鐵線篆之間的一種獨特書體,因而倍受藏家青睞.北宋的折十“大觀通寶”,存世數量並不少,其錢幣上的書法乃宋徽宗趙佶書寫的瘦金體,鐵畫銀勾,遒勁有力,在中國書法史上自成一派,這樣具有文化氣息的古錢幣,價值早已突破千元大關.南北朝陳宣帝鑄行的“太貨六銖”錢為漂亮的玉筋篆,它的出現而導致了貨幣貶值.清代“羅漢康熙錢”是專為康熙皇帝六十壽辰而鑄的一種祝壽錢,其存世數量越來越少,至今已成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見品種.

判斷古錢幣實際價值的第二個因素:品相質量.古錢幣的收藏投資價值、增幅大小與其自身的品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聯,同一錢幣若存在著比較大的品相差異,那麼價格之差往往高達十幾倍甚至幾十、上百倍,這足見古錢幣品相的重要性.古錢幣的收藏投資絕對不是一門淺顯的學問,需要收藏者擦亮眼睛,學會辨別什麼樣的品相更具有收藏價值,什麼樣的外觀更能收到多數人的青睞,那麼這些技能都是經過長期積攢的豐富經驗成長起來的.

古幣市場不可估量,一枚價值100—200萬不只是說說而已

判斷古錢幣實際價值的第三個因素:歷史價值.在收藏市場上,歷史價值是決定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說來,錢幣鑄造時代越久遠,其收藏價值就越高.如戰國時期齊國的三字刀幣,價格已達數萬元.同時代的“三孔布”,售價高達10萬元左右,且有價無貨.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古錢幣都是越古越好.漢朝“五銖”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由於其發行量大,流通時間長,達730多年,目前存世數量仍較多,全國各地常有批量出土,即使初學收藏者也易集得,價格不過在5元左右.同樣是“五銖”錢,一種像雞的眼睛大小的精製特小“五銖”卻不易集得.目前市價已超過50元.這裡可以看出存世量對古錢幣的實際價格影響也比較大.

判斷古錢幣實際價值的第四個因素:存世數量.在第三個因素時,我們就可以發現,古錢幣不一定是年代越久越好,存世量的多少也是價格的決定因素.我們可以再舉幾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清代“乾隆通寶”是存世數量極多的一種錢幣,市價不過幾元一枚,然而,一枚乾隆大樣價格卻在百元之上,一種開爐大錢更是藏家難得的罕見品.“皇宋通寶”是宋錢中極為多見的一種,其中的“九疊篆”存世數量卻屈指可數,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明末李自成、張獻忠和清末太平天國的錢幣,因為流通時間很短,有地域性侷限,發行量也小,所以價值就較高

四川銅幣,是晚清和北洋時期四川省地方政權鑄造的貨幣。由於川省銀銅礦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後軍閥割據,致使中央政府《幣制條例》關於銅幣之原料比例、銅幣面額的規定沒有嚴格遵守,四川銅幣發行量十分巨大,致使物價虛高、影響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