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人生於世間,浮浮沉沉,吉凶難料。

有些人一出生就有富貴的家境、精幹的父母、姣好的容貌,他們無憂於溫飽,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不用為生活發愁。

而另一些人,從出生開始,生活裡就充斥了種種苦難,他們必須格外努力,卻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意思是說,不懂得命運有窮通的人,不能稱之為君子。

所以與其慨嘆命運的不公,不如知命,然後改命,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今天,給大家推薦兩本自問世以來,就備受各界人士推崇的“勵志奇書”,這兩本書被無數人奉為家訓,世代流傳。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01

《了凡四訓》

曾國藩讀完此書,

將其列為子侄必讀人生智慧之書

晚清以來,在民間有“一書一訓”的傳說,一書即為《曾國藩家書》,一訓即為《了凡四訓》。

曾國藩本人對此書最為推崇,在《了凡四訓》原文中有“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曾國藩讀完此書,改其號為“滌生”,並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

·稻盛和夫讀完此書,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寫道:“我邂逅了中國400年前袁了凡的《了凡四訓》,立即得到了頓悟,原來人生是這樣的。”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記錄其一生改造命運的秘訣與精華所得。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他把自己改命的經歷寫出來給兒子做家訓,以此來告誡他兒子,不要被“命”束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心想事成,改造命運的指南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庭幸福的寶典

袁了凡的原名叫袁黃,在年少的時候,易學大師孔先生算他只能活到53歲,且一生膝下無子,仕途也並不順利。

他剛開始不相信這是真的,但隨即孔先生算定的事件一一應驗,讓他覺得心灰意冷,覺得人生不過如此。後來經過雲谷禪師的指點幡然醒悟,改名“了凡”,意思是從凡夫得到了脫,從而得大自在。

從此他斷惡修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無論是仕途還是家庭,都變得順利美滿,直至七十多歲壽終正寢。

了凡先生一生親歷、親見、親聞集“儒、釋、道”三家學說一體

在去世前,他撰寫了自己“親歷、親見、親聞”,集“儒、釋、道”三家學說為一體的《了凡四訓》。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全書共分為四個章節,分別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第一章,立命之學:

所謂“立命”,就是要創造命運,而不被命運束縛。本章記述了袁了凡最初對算命的深信不疑,與瞭解了命運的原理,決定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

袁了凡在本章寫道: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

·第二章,改過之法:

要改命運,先改自身,犯了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錯在哪裡,這樣才能保證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袁了凡在本章寫道:欲要改過,一定要有三顆心。一是羞恥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發勇之心。

·第三章,積善之方: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在本章中,袁了凡教會我們辨別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偽善。

袁了凡在本章寫道:乃知人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

·第四章,謙德之效:

人在擁有了名聲、地位、財富,或積累了一些善業後,只有做到為人謙和,方能保住所積累的善果。

袁了凡在本章寫道: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認為一個人只要做到“立命、改過、積善、謙德”這四點,那麼福氣、運氣,自然會降臨。

市面上最嚴謹、難得之善本廣參各家所長,方便讀者閱讀

近幾年,市面上出版的《了凡四訓》不甚繁多,譯註本、白話解釋本均有。大都依據“民初本”增減而成,譯文雖然流暢,但此本中訛誤不少,非常可惜。如標點符號不規範、章節劃分錯亂、原文文字隨意增減、關鍵詞句錯譯,等等。

這本《了凡四訓》為李樹明先生的《了凡四訓正義》,選取了淨空法師宣講的《了凡四訓講記》原文作為底本。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根據古制,對原文文字隻字未改。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僅對原文作了章節段落劃分和加註標點符號,並且表明了章節次第序號。

全書排版舒適,原文+註釋+解讀,細緻曉暢,讓人看後心生歡喜。

可以說,這個版本的《了凡四訓》是最適合當代讀者閱讀收藏的版本。

02

《父子宰相家訓》

六代翰林,父子雙宰相

家族興衰的秘密都源於此書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家訓則是父母一生總結下來的諄諄教誨。

《父子宰相家訓》分為兩部分,張英的《聰明齋語》和張廷玉的《澄懷園語》。

此書自刊印以來,影響巨大,被奉為修身齊家的典範,傳誦不息。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你一定聽過這個為後世稱道的“六尺巷”的故事:

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因雙方都是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

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個故事曾被無數人效法,這句“讓他三尺又何妨”幾乎成為了街頭巷尾的口頭禪。

曾國藩看完這本《父子宰相家訓》曾嘆其為“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他一生至少五次向子女推薦一定要讀此書: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顏黃門之推《顏氏家訓》作於亂離之世,張文端公《聰訓齋語》作於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極精。爾兄弟各覓一冊,常常閱習,則日進矣。

·張文端所著《聰訓齋語》,皆教子之言。其中言養身、擇友、觀玩山水花竹,純是一片太和生機,爾宜常常省覽。鴻兒體亦單弱,亦宜常看此書。吾教爾兄弟不在多書,但以聖祖之《庭訓格言》、張公之《聰訓齋語》二種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張文端公《聰訓齋語》茲付去二本,爾兄弟細心省覽,不特於德業有益,實於養生有益。

·張文端家訓一本,寄交紀渠侄省覽。渠侄恭敬謙和,德性大進,朱金權亦盛讚之。將來後輩八人,每人各給一本。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聰訓齋語》,餘以為可祛病延年。爾兄弟與松生、慕徐常常體驗否?

曾國藩如此三番四次和家族子弟推薦此書,說明了其重視程度。

就連康熙皇帝也曾讚歎張氏的家風,對張廷玉的弟弟說:“汝兄弟皆能如此,不愧家風矣。”

用畢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教子孫讀書、立身、做人、交友

張英為名臣張廷玉之父,為人謙和豁達,生活淡泊名利,處世圓潤得體。康熙皇帝曾稱讚他“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

張英是一個做人做事極其有分寸的人,他在家訓《聰訓齋語》中開宗明義“予之立訓,更無多言,止有四語:‘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徳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讀書者不賤:讀書求學的人,不會淪於卑賤。

張英認為讀書的目的,“不在功名之得失,遇合之遲速也”,而在於養成道心。張英說:

“雖至寒苦之人,但能讀書為文,必使人欽敬,不敢忽視,其人徳性,亦必溫和,行事決不顚倒”。

也如曾國藩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為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守田者不飢:勤勞耕種的人,不會捱餓。

古代是農耕社會,以種田為主,“守田”就相當於我們現如今的勤勞工作,才能自食其力、養家餬口。

曾國藩深受其影響,臨終前告誡兒子們:“習勞則神欽”,意思是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

·積徳者不傾:行善積德的人,不會招致傾覆。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就是說,修善積德,必然會有更多的吉慶來臨。

·擇交者不敗:謹慎選擇朋友的人,不會失敗。

曾國藩曾語重心長地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我們人生的成功或失敗都與朋友息息相關,正可謂是“成也朋友,敗也朋友”,所以交友不可不慎重。

在《聰訓齋語》一書中,張英將這些人生道理,細細為後輩道來。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比如講到吃飯,“食之八分飽,後飲六安茗茶一杯”;講到“移樹”,“移樹之法,江南以驚蟄前後半月為宜”。

看過此書的人,都覺得深受其益,如果按此方法教子,定能讓孩子少走很多彎路,人生更加順遂。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歷經人生風雨後的深刻感悟十數年的“意念之所及,耳目之所經”

張廷玉為張英之子,自小秉承家風、克己守禮,深受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器重。

張廷玉一生政績顯赫,為官有道,不墮家風,是清代唯一死後配享太廟的漢臣。他在教子方面頗有成就,有三個兒子都在他的教導下進入了朝廷內閣。

張廷玉見證了康、雍、乾三朝的許多重要政治事件,和很多人事的榮辱進退,因而有不尋常的眼界和胸襟,論及歷史典故、朝野軼事,頗具獨到見解。

《澄懷園語》是他十數年的“意念之所及,耳目之所經”,也是他歷經人生風雨後的深刻感悟。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光緒年間藏書家葛元煦在重刻時指出,“讀之而嘆世德相承,後先媲美之,不可及也。文和(張廷玉)以宰相之子,生長華腴,乃能一秉庭訓,百行修舉,尤為古今來難能可貴。”

如此難能可貴的人生哲學書,讀了之後,只覺得受益匪淺。如果能早點學習,人生不知道有多少艱難可以規避。

《澄懷園語》共分為四卷,其中包括張廷玉處理政事過程中的心得、生活中的感悟、閱讀中的感想、自身經歷的反思,等等。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深諳做人之道、做事之道、為官之道、交友之道,等等,將人生於世間的迷茫一一道破,使人讀了此書後,內心豁達且堅定光明。

·做人之道:

人以不可行之事來求我,我直指其不可而謝絕之,彼必怫然不樂。然早斷其妄念,亦一大陰德也。若猶豫含糊,使彼妄生覬覦,或更以此得罪,此最造孽。

這句話講明瞭如果有人求你辦事,你應該怎樣做才妥當。

·做事之道:

處順境則退一步想,處逆境則進一步想,最是妙訣。餘每當事務叢集、繁冗難耐時,輒自解日:“事有更繁於此者,此猶未足為繁也。”

這句話告訴我們,當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繁雜時,要積極地勉勵自己。

·為官之道:

為官第一要“廉”。養廉之道,莫如能忍。嘗記姚和修之言曰:“有錢用錢,無錢用命。”人能拼命強忍,不受非分之財,則於為官之道思過半矣!

這句話告訴我們,為官要善於忍耐,不取不當得的錢財。

張氏一門為官清正,樂善好施,在當代就被當成典範來學習,一直延續至今。

他們家族子弟的顯耀都得益於張英、張廷玉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與淡泊致遠、克己清廉的家風。

如果我們的人生能習得《了凡四訓》與《父子宰相家訓》二書,不僅可以做到知命改命,立己達人,亦能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此去,人生定是另外一番風景和境界。

人生於世間,如何才能趨吉避凶,立己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