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力量與想象空間 面對"互聯網+"的電影美學新表達

現實力量與想象空間 面對

現實力量與想象空間 面對
現實力量與想象空間 面對

圖片自上而下為電影《特警隊》《被光抓走的人》《寵愛》劇照。

中國電影擁有豐厚的資源,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把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美學資源轉化為新型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影響力、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

當前,“互聯網+”正深度融合電影產業,網絡影評、評分網站使“口碑”日益重要,創意、內容、質量成為一部電影真正的制勝之道。中國電影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電影美學成為電影人新的探索課題。

現實題材創作持續拓展

現實主義創作風格是近兩年最為重要的電影文化和美學景觀之一。繼《我不是藥神》《找到你》等現實題材佳作之後,中國電影在現實題材及現實主義創作方面持續拓展和掘進。這方面,以去年國慶檔三部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聚焦校園欺凌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展現當代社會變革中普通人倫理道德力量的《地久天長》等為代表。

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點燃全民記憶,把作為個體的“我”與新中國榮辱與共的關係,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具象化、生活化。《中國機長》取材於真實事件,借鑑但超越了國外災難片的類型模式,在相對“封閉”的時空展開線性情節。《少年的你》將校園霸凌與青春成長、家庭教育、社會階層等社會話題融為一體。片中男女主人公表演出色,特寫鏡頭細膩寫實,故事敘述老到沉穩,相比青春片常有的“低齡化”“輕淺化”傾向,該片以直面現實的勇氣、廣闊的社會關聯,呈現部分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狀態,表現了他們的生活夢想和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地久天長》通過兩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折射時代變遷的軌跡,沒有誇張的情感宣洩,而是著意於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呈現道德的力量與剋制、平和、沖淡的美學精神。

電影創作聚焦現實題材是中國當下現實的需求。電影人講述基於當下的“中國故事”,表現出來的關注民生、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力量,源自文化自信和使命意識。當然,現實主義創作的道路是寬廣的,現實主義電影美學理應呈現豐富多元的樣態。

想象力消費時代到來

近年來,中國電影在科幻、幻想類型上突破顯著,在想象力消費等維度創造了新空間與新經驗。

《流浪地球》打破中國電影缺少科幻大片的窘境,視野開闊,想象力豐富,視聽效果震撼。影片在時間上延伸到未來世界,空間上擴展到外星宇宙,既有冰天雪地、淪陷崩塌的地表災難,也有宏闊浩渺的太空場景等科幻大片、災難片的典型性景觀,並對此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超越。《瘋狂的外星人》跳脫科幻片慣用的劇情模式和宏大場面,是科幻電影與黑色幽默喜劇電影的雜糅和類型拼貼。同屬“幻想類”動畫電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出手不凡,高居中國電影票房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電影充分展現了想象力崛起的一面,能夠滿足青少年觀眾群體的想象力消費需求,同時也都是接地氣的,講述的都是中國故事,表現的都是中國經驗。《瘋狂的外星人》具有鮮明的中國當下性和甯浩導演的個人風格,影片主人公以四兩撥千斤的中國智慧化解地球人與外星人的衝突,包裹了中國哲學特有的世俗化特性、經驗論思維。《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創造性改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餘,表達了“英雄成長”式主題。《流浪地球》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帶著地球流浪,以及具有文化原型意義的“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神等,都非常具有想象力,也契合了全球化時代和諧共處、互惠互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種想象力、價值觀的表達和受到的熱烈歡迎,預示了一個屬於青少年受眾的“想象力消費”時代的到來。

科幻、幻想類型電影的勃興,對中國電影的發展意義重大。一定程度上,這類電影是衡量想象力、創造力的一種尺度,它的完成度也依賴電影產業的工業化水準。這類電影不僅因其故事的假定性和虛構性,充分契合當下年輕觀眾對虛擬影像的期待,也在探索中實現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流浪地球》以其中國特色的想象、全人類情懷和大宇宙格局成就其美學品格。當然,從《流浪地球》式的現象級到常態化是中國電影需要突破的難點。

建構中國電影工業體系

近年來,隨著《戰狼Ⅱ》《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主流大片或重工業電影的崛起,“工業品質”“重工業電影”“電影工業美學”等成為業界學界的焦點話題。

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僅指鉅額的資金投入、高新的工業技術,更指電影生產過程中高度的標準化、流程化、規範化。一部電影需要經由無數工序共同來完成最終的製作,真正的電影工業須是分工精細、協同良好的。

《中國機長》完整、協調、系統、統一的工業化製造流程,彰顯了中國的工匠精神;影片崇高美學的平民化呈現,也於“偉大出自平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共同價值中得以表達。

從工業角度看,硬科幻電影因其想象力大膽、場面宏大壯闊、工業化程度高等,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電影工業水平、科技水平的標準。現實題材電影,因為“接地氣”的本土性,加之體量適中、投資風險係數相對較小,在未來有著開闊的前景。這在今年的賀歲檔有所體現。《葉問4》以不錯的口碑為葉問系列畫上圓滿句號。葉問電影穩紮穩打的系列化運作,為電影IP化生產提供了鮮活個案。愛情片《只有芸知道》、軟科幻片《被光抓走的人》、開心麻花品牌的《半個喜劇》等中小成本電影的多元化拓展,展示了電影創作多樣化、工業分層化等可能性。

國產電影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歷史資源、現實資源,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把這些資源轉化為新型的、具有世界性意義的文化影響力、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