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賞析

紅日
吳強

內容提要


1946年夏,國民黨反動派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華東解放軍的一軍軍長沈振新、政委丁元善,率部投入戰乎。在蘇中地區,連戰連捷,沉重打擊了敵人的瘋狂進攻。但次年二月,在第二次“連水戰役”中,一軍受控,奉命由南行轉為北上。在正確戰略思想引導下,部隊經過總結、準備,昂揚了士氣。戰士們發揚“鐵腳板”精神,日夜兼程,踏著高低不平的山道,趕到了魯中萊蕪城北的吐絲口附近,完成了對萊蕪地區六萬餘敵的大包圍。晚8點,大戰爆發。一軍官兵經過艱苦奮戰,一舉殲敵李仙洲部六萬餘人,取得萊蕪大捷。一軍上下終於一掃遇挫以來的憤懣情緒,軍威大振。
敵人不甘心失敗,轉而發動"重點進攻”在山東戰場報隊25萬5千人,外派出其主力中的主力,一軍的老對手一整編七十四師,長驅直入山東境內,企圖壓邊華東解放軍至沂蒙山區或膠東狹窄地區加以消滅,以解除我軍對其心腹地常京、滬的壓力。我軍繼續以運動戰對付敵人。經過兩個月,體整的一軍,一邊行軍,一邊鳴號,達惑敵人,牽著七十四師的鼻子上了孟良圖。數軍一止孟良省,一軍立即折返,長途飛兵趕至沂蒙山垛莊一線,搶佔二四0高地,配合友鄰部隊迅速堵死了敵人逃走的最後缺口,以五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完成了對敵軍“滴水不漏”的大包圍。


戰鬥一打響,軍長沈振新不顧疾病折磨,親臨前線,指揮劉勝、陳堅團與敵軍在山麓、洞口、懸崖展開緊張而艱鉅、激烈而複雜的爭奪戰。面對欠下血債的老對手,一軍官兵同仇敵愾,頑強拼殺。團長劉勝為挽救危險局面,壯烈犧牲。1947年5月16日黎明,我軍開始了對孟良崮之敵的最後攻擊。一軍一部堅守玉皇頂險要陣地,擊潰進攻之敵,一部由陳堅率領直搗敵人的指揮機關。孟良崮戰役經兩晝夜激戰,我軍全殲敵七牛四師32000餘人,擊斃敵師長張靈市,取得徹底勝利。為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畫下了最光彩的一筆。
賞析

吳強的代表作《紅日》,是繼杜鵬程的代表作《保衛延安》之後,又一部大規模地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史詩性的長篇力作。《保衛延安》反映的是西北解放軍粉碎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而《紅日》反映的是華東解放軍粉碎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蔣介石這兩處的重點進攻全部被粉碎,標誌著他的軍隊對解放區的進攻態勢的結束,也標誌著人民解放軍從此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由於作者曾在高級指揮機關工作過,因而他能從戰局的總體認識出發,在軍級的規模止寫出華東戰場土的幾次重要戰役的戰況。從漣水保衛戰到萊蕪大捷,再到孟良崮決戰,生動反映出華東解放軍由弱而強,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歷史性轉折。


作為一部史詩性作品,它將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融合在一塊,藝術地再現了華東解放軍在十分艱難險惡的環境中艱
苦奮戰,扭轉戰局的歷程。漣水保衛戰中,強大的敵向我撲來,我軍雖經巧妙出擊,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但團長蘇國英犧牲,部隊受挫,失利的陰影籠罩著部隊。在正確戰略思想指引下,部隊經過認真總結、反思,開始了對敵李仙洲部的大圍殲。我軍以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殲敵六萬餘人,活捉了李仙洲,頓時軍威大振。面對敵人的“重點進攻”王牌主力,我軍再次以運動戰調動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巧妙地完成了對老對手七十四師的大包圍,在孟良崮與其進行決戰。我軍指戰員戮力同心,機敏英勇,以頑強的意志攻佔山頭洞穴,最後全殲七十四師,打破了敵人的美夢。

作品不僅以歷史為藍術生動描繪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壯麗畫面,而且以華東解放軍廣大指戰員為生活原型刻畫了我軍的英雄群象。
軍長沈振新是參加過長征的老幹部,一個出色的革命家和軍事指揮員。他不僅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且有豐富的感情。在孟良固戰役中,他親臨前線,冒著炮火硝煙,抱病指揮戰士勇猛衝殺,全殲七十四師,顯示了他的指揮才能。平時,他愛護戰士、熟悉戰士、悉心關懷戰士。他也曾為漣水失利而痛苦、焦慮,為萊蕪大捷而歡欣、鼓舞。他懷念犧牲的戰友,思念遠方的妻子。他是個萬人敬慕的好軍長,又是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作者將他刻畫得血肉豐滿,真切感人。


副軍長梁波很有性格特點。他開朗、樂觀、幽默、平易近人,善做細緻的思想工作。他利用喝酒、下棋的機會,消除了軍長因漣水戰役失利而產生的鬱悶,在談笑中打通了虎將劉勝的思想障礙。羊角莊偵察,吐絲口戰鬥,充分表現了
他深謀遠慮,成竹在胸,同樣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陽小說還生動刻畫了團長劉勝、連長石東根,班長秦守本等形象,寫出了成長中的英雄人物。小說對幾個反面形象的刻畫,有其獨到之處。不僅寫出了他們色厲內樣的共性,還細緻入微地寫出了他們或愚頑或暴戾或驕橫的個性,揭示了他們必然失敗,下場可悲的命運。
在藝術表現上,作品有鮮明的特色。它以連水、萊蕪、孟良崮戰役為主幹,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情節,塑造形象,但卻不孤立地寫這些戰役,刻畫這些人物。而是把這些戰役與山東戰場和全國解放戰爭聯繫起來,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展開,刻畫我軍從軍長到普通士兵的系列英雄形象,從而表現我軍由弱到強,由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歷史進程。,商重
作品在宏大中見精微,在雄渾中顯細膩,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生活場景描繪,往往大處著眼,細處落墨。如塑造劉勝這個“嘴直、心直、腦子直"的英雄團長時,寫他接到停止戰鬥的電報,便勉強畫了個花生米般的小圈:而接到打七十四師的電報,則簽了個雞蛋般大的“劉”字。這個細節,最恰當地揭示了“三直”團長的性格特徵。

作品內容活潑、 豐富,不僅有浩大的戰爭場面,還有演習休整、官兵友愛、軍民互助、夫妻情意等動人情節(對小作品也存在著缺點,最突出的是沒有寫好政工幹條林軍隊生命線的政治思想工作缺乏正面深刻的描寫,這不能不說是作品的一個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