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更多的家庭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願更多的家庭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2003年,因為鍾南山院士的“敢醫敢言”,中國抗擊SARS的戰役實現關鍵轉折;

2020年,因為鍾南山院士的“敢醫感言”,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實現關鍵轉折。

為什麼又是鍾南山?

為什麼只有鍾南山?

願更多的家庭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百姓一方面對84歲的鐘南山能再次掛帥出征感到欣慰、覺得心裡的石頭稍微落了點地、對這場戰役增加了信心;一方面不禁難過和憂心:17年過去了,為什麼沒有第二個鍾南山?為什麼沒有更多個鐘南山?N年之後,如果再有抗疫大戰,我們是否還有鍾南山可以依靠?

所以,懷著同樣疑問的我,特別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了鍾南山?未來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家庭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願更多的家庭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在很多的採訪中,鍾南山院士都直言,他的家庭尤其是他的父親給了他最大的影響,讓他成長為現在的自己。而要說具體是怎樣的影響,鍾南山院士在2019年1月12日的《謝謝了我的家》欄目中對家庭的寄語可謂是最精準的總結:

“爸爸,你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現在我已經80多歲了,我慢慢懂得了,你的願望我初步實現了。但是我還不會滿足,我有兩項工作還沒完成。要是這兩項工作我達到了以後,那我是真正地達到了你的要求了。”

“惟德惟月、我的孫子們孫女們,你們要記住鍾家的優良傳統:第一個,就是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第二個,辦事要嚴謹要實在。只要有這兩條,你們就會不斷地取得進步,而且會比我們取得更多的成績。”

“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的執著追求,我們有多少父母會這樣教孩子?我們有多少孩子可以受到父母如此的指引?也許很多人會說,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先生早年留學美國,是一級教授、是兒科專家、是醫院院長,非那個時代的一般父母所能及。那麼,現在,當越來越多的為人父母者,學識越來越高、專業越來越強,是否也可以有鍾世藩先生一樣的格局給孩子以指引呢?

辦事嚴謹實在,實事求是……永遠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尤其在國人越來被利益挾持的今天。阿爾貝 • 加繆說:“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希望越來越強大的中國父母,能培養出越來越特立獨行、嚴謹實在的孩子。

要想中國湧現出更多的鐘南山一樣的中國脊樑,沒有人會苛責還在溫飽線掙扎的父母,但有條件的父母和家庭,真的應該覺醒了。

/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

願更多的家庭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願更多的家庭培養出更多的鐘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