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返乡见闻:出行路上遇到的四重阻拦,背后是对阻拦病毒的坚守


2020年1月30日,要去隔壁镇上办事,我终于忍不住出门了,出门前决定带上了相机,拍一下“特殊时期”的乡镇。带上了双层口罩,临走之前父母再三交代,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速去速回。我骑了辆电动车出了门,尽管出着太阳,天气温和,大街上却比零下时节还要冷清。

我骑着电动车走到村口,遇到第一个关卡,由于村里也采取了对外车辆管理,我被堵到了村头,再三说要去办事,同村的一位大爷给我量了量体温,滴的一声,体温正常,这才放行。

沿途的风景,缺少了人气,变得格外萧条,每到一个路口,路口都有带有红袖章的工作人员值班。

街上的横幅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等等这些简短明了的标语成为了街上一道道特殊的风景线。

出村后,我顺着省道骑行了几百米,工作人员对来往车辆全员量体温,部分车辆因为开空调,测量体温较高,被迫下车接受二次量体温,车辆有条不紊的在等待着量体温出行,我顺利的经过了第二道关卡。

也许是一路上时不时在阅读路边的标语,骑行一段时间后才发觉自己离家才有两公里,到了乡道路口我又一次被“拦截”了,工作人员会仔细询问你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在等待的过程中两辆车被劝返,一辆车车主没有被戴口罩被劝返,另一辆车车主则说一星期没有出门想去转转,工作人员也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工作人员说这时候不适合出门不给予同行,车主无奈返村。

在第三次阻拦以后,我顺利地进入了乡道,2.5公里的路程村落交织,每个路口均有值班人员守候。

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村口,一条红绳挡住了进村的道路,工作人员再三询问,“到村里找谁,你是从哪过来的”,虽然说明了情况,但是工作人员依旧很认真记下了信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了目的地。

简单办完事情后,返程的过程中依旧按照流程,四次量体温登记信息,一次都没有少,工作人员也没有因为刚刚量过体温或者登记信息而放行。返程的一路上,依旧是那段路,却感觉快了很多。虽然一路上出行“阻碍重重”,但基层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来阻挡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我打心底里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