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體溫、送口罩、開熱線……黨員群眾齊戰“疫”傳播廣東正能量

測體溫、送口罩、開熱線……黨員群眾齊戰“疫”傳播廣東正能量

志願者和一線醫務人員一起堅守在珠海市中心血站 廣東省文明辦供圖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農村、社區是病毒傳播、疫情易發的敏感地區,怎麼依靠人民群眾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30日,廣東省文明辦發出《廣東省加強疫情防控、深化文明實踐倡議書》。

倡議書號召各地文明辦、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發揮基層黨員幹部的模範作用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引導農村社區群眾自覺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等;依託農村廣播電視、宣傳欄、宣傳車、滾動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平臺宣傳防控科普知識等;發揮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作用配合開展志願服務,鼓勵有醫學、心理輔導、應急救援等專業技能的志願者,在相關專業機構的統籌調配下,配合參與衛生防疫、心理諮詢、救助防護等專業服務。

文明是一種習慣,防控是一份責任。倡議書發出以來,各地各界群眾紛紛響應號召,積極投身防控一線,測體溫、開熱線、送口罩、進村(社區)宣傳防疫知識……成千上萬廣東黨員群眾正在行動,傳播廣東正能量,助力廣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線奮戰:

志願者進工廠,幫忙生產防護服等緊缺物資

“我是黨員。”佛山市藍天救援隊志願者張就記一大早來到佛山海八路五丫口,戴好防護口罩,協助警察開展防疫工作。面對排成長龍的車隊,他平均20秒就得完成對一輛小汽車上人員的體溫檢測。“要準、也要快,我不能停下來。”

疫情發生以來,在廣東,千千萬萬像張就記這樣的黨員、群眾放棄假期休息,奮戰在防控疫情一線。

在廣州從化,省文明辦倡議書發出後,從化區的口罩工廠、社區鄉村、汽車站、街頭巷尾很快出現了一道道綠色的身影。這是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響應號召,向社會徵集的志願者。為解決口罩等防護物資的緊缺問題,他們深入工廠,全力幫助生產防護服、隔離服、手術衣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補上人力缺口。

“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穿拉鍊,幾分鐘就能學會,也能為生產出更多的防護服盡一分力。”志願者葉桂枝說。

血液採集、分離製備、檢測、隔離與放行、發血……在珠海血站,為了保障臨床用血,春節期間,志願者們和一線醫務人員一起堅守崗位。

為了緩解疫情中人們的焦慮,深圳希望24熱線團體義工隊的志願者們還通過24小時熱線、心理防疫服務貼吧等平臺,為全國求助對象提供服務。

防控科普:

大喇叭、流動宣傳車,這些“土辦法”火了

農村廣播電視、大喇叭、宣傳欄、宣傳車、滾動電子顯示屏……在基層村(社區),簡單而有效的“土辦法”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火了”。

1月30日中午,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穗園社區的在職黨員朱小姐戴上口罩,準時來到穗園小區公交站點,參與公交站點防疫保障志願服務。兩天前,穗園社區居委會在微信群發佈了志願者招募公告,她和愛人劉先生一起報了名。作為值崗志願者,她的工作是提醒乘客佩戴好口罩,並協助公交司機指引和勸導疑似發熱病患到附近醫院就醫。“作為一名黨員,能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是光榮也是責任。”

在惠州惠東縣,流動宣傳車深入大嶺街道萬松村、白沙布村等農村地區,用車載LED屏幕持續循環播放防疫宣傳片。

為了能讓村社區的獨居老人懂得防護,惠州仲愷區的志願者特意錄製了客家話版的宣傳語,用宣傳車到各村社區播放。

防控疫情工作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從化農村居多,從化農村社會組織培育基地的志願者遍佈從化的五鎮三街。連日來,志願者們深入村裡幫忙排查返鄉、來訪人員信息,勸離外來車輛,對群眾進行體溫監測和宣傳引導。“我們的志願者很熱心,有些志願者還會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發起捐助,捐資捐物到武漢。”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