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喪葬“四道”,讓逝者真正的“善終”

我們崇尚生命,敬畏生命,但是生命有限,因此我們追求善始善終。最好的善終是做好最後的告別,最好的善終是尊重病人的選擇,最好的善終還是尊重死亡。

家屬喪葬“四道”,讓逝者真正的“善終”

當身邊的親人即將離世,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親人走得安心,我們也不留遺憾。這要求我們對離別有所準備,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可以運用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這是病人和家屬彼此都要表達的情感,只有處理得當,才能讓病人真正做到“善終”,家屬做到“善別”。

家屬是臨終者的親近緣,心心相連,事事相關。首先對家屬要善加安慰,引導他們走出親人面臨死亡的陰影,減輕失去親人的悲痛,以孝順、深切關懷的心來幫助臨終者。使他們安詳離世,有佛教信仰者,幫助送親人往生極樂。

一家人的緣分,有善有惡,要幫助他們化解怨結,打開心結。使病者和家屬在心靈上獲得安寧。使臨終者與家人此生有一個圓滿的道別。

道 謝

看臨終者的身份,指導他們作相應的道謝,如果是老人臨終,就感謝他一生無私的給予全家的關愛和照顧,感謝他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子女的成長和教育,又為第三代的成長所付出的心血,如果善行多,要感謝他為子孫積德,厚福子孫的德行。以此類推。感謝的內容要以臨終者的身份而定。

道 愛

說出心裡一直想說的“我愛你”,這句話也許我們很容易對孩子說,但是對父母,我們有時候卻羞於啟齒。

每個人都需要愛和被愛,特別是最親的人之間。除了語言的表達,身體的接觸也拉近了心理的距離。

比如,有時候拉著手的時候,病人會覺得我是值得被愛、被照顧的,這是一個無聲的語言,但是很貼切。就像我們剛生下來,我們需要爸爸媽媽抱,人都是渴望被抱的過程感到溫暖。他們有時候不大習慣,因為比如說年紀大的老人,他們那個年代被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禁錮著,雖然他們不習慣,但是他們會有感覺。其實老人很像孩子一樣,最純真的,而且最需要愛的。

對於臨終者道愛,不要有顧慮,當臨終者知道眷屬是愛他的,他會感到心安和溫暖。

道 歉

道歉在四道中似乎是最難的。但歉意的表達對於做好善終、善別特別重要。如果道歉的話很困難說出,可以找一個適合家屬習慣的表達方式,不要讓這種歉疚一直埋藏在心裡。道歉對於即將離世的親人,可以彌補遺憾,走的心安;對於家屬,道歉不是為了得到原諒,而是釋懷了心結,餘生不再有負擔。

道 別

道別其實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慢慢地、用心一點一點去完成。我們在道謝、道愛、道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道別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提前做好道別的準備,讓彼此最後的陪伴更有溫度,更有意義,也更難忘。

“四道”聽起來很容易,可做起來卻很難,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完成這人生中最後一場最有深意、最有溫度、也是最難忘的交談。

索甲仁波切說:讓臨終者要放下。他需要從他所愛的人那裡聽到兩個明確的口頭保證。

第一,允許他去世(很多的子女對於病重的父母,不肯接受他的死不可避免。鼓勵病人往積極方面想,希望能籍此治好。這反而造成臨終者內心的恐懼、痛苦。)

第二,保證在他去世後他會過的很好,沒必要為他擔心。

具體做法:讓家人坐在病者的身邊,以最深切最誠懇的柔和語氣說:我在這裡陪你,我愛你,你將要過世,死亡是正常的。我們希望你可以留下來陪我們,但我們不希望你再受更多的苦。死亡是往生極樂世界橋樑,你只是從此岸到達彼岸。

我們相處的日子已經差不多了,我將會永遠珍惜現在,請不要再執著生命,要完全的放下。

希望你結束此生的痛苦,迎接美好的來世,你並不孤獨。雖然你的使命既將完成,這一期的生命將要結束,但您只是比我們早了一步先去極樂世界。我們暫時在這裡告別,不久我們的使命完成,我們將在極樂世界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