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疫情(3)丨四川生态环境系统全力出动共克时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高度重视,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行动,主动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围绕涉疫医疗废物处置、社会零散防护废物处置和涉疫医院及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周边环境应急监测等方面采取务实措施,协同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效。


德阳市

1月23日,德阳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制发《工作预案》,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各位同志在岗做好应急准备。

25日,分管副局长和科室对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了解,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对疫情医废专人、专车及专区处置。26日,在省厅统一安排下,德阳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进行了督导,并与市卫健委协商对医疗机构提出了工作要求。截至27日,全市规范处置医疗废物29.49吨,其中疫情医废33公斤。

配备专用收集车10辆,集中收集点300余处,专人劝导对小区、广场、公园、单位等地废弃口罩进行收集和统一处置。各县(市、区)同步设置了废弃口罩回收点。

同时,开展应急监测,充分掌握本市空气、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目前,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此外,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双微积极主动推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和科普知识。并向局机关所在社区发放宣传海报100份、宣传单200份,努力扩大宣传面。


遂宁市

截至27日,遂宁市生态环境局已召开3次会议,及时向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职工传达中、省、厅、市领导的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在医疗废弃物处置方面,遂宁市现有3家医疗废弃物处置企业,日设计处理能力6.6吨,目前已处置疫情医疗废物57.8公斤,处置率100%,并全面实行了台账管理。落实企业值守、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派员蹲守、市级每天督导的“三级监管”模式。

在社会零散防护废弃物处置方面,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在居民小区、街道、广场、商场、饭店等公共区域设置废弃口罩和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收集后统一运送至医疗废物处置企业集中处置。

在医院及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周边环境监控和监测方面,从监测数据来看,目前,遂宁市收治确诊病例的遂宁市传染病医院、各收治疑似病例医院、医废处置企业周边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无异常,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

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方面,聘请专人对县级以上饮用水保护区进行巡查,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每日报情况。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无异常情况。


宜宾市

医疗废物的规范有效处置方面,宜宾市已组织召开专题会、系统会和四方联席会,市生态环境系统、市卫生健康委、市住建城管局和医疗废物处置公司全面落实“三个”专人负责和疫情医疗废物工作管控要求。截至27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出动212人73车,对37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开展了现场检查,已落实专人对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现场蹲点指导。

零散医用防护废弃物管控方面,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市卫生健康委通过手机短信转载科普文章,市住建城管局开展广泛宣传,并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在各个居民小区、重要路口设置专用收集设施,建立工作机制,对社会零散防护废弃物建立单独台账,实行单独收集、运输、处置。截至27日,全市共设置专用收集设施346个。

生态环境状况监测方面,已转发并细化了宜宾市应急监测方案,并进行了安排部署和培训,已落实应急专家组和监测人员,储备好了应急监测物质、设备。截至27日,医疗处置企业处置达标废水进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医院在线监测数据同比无异常。


达州市

疫情发生后,达州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职责定位,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迅速组织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日常巡查,落实“一日一报”制度规定;重点加大对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处置企业、社会零散防护废弃物收集运输巡查监管力度;主动配合城管、卫健部门,通过达州电视台向广大市民滚动播出公开信,引导市民妥善处置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目前,达州市已在主城区各小区、广场、火车站等人口密集地设置了180个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并增派了2台密闭式运输车,配备了6名专职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定时收集转运到达州市佳境公司采用高温蒸煮+破碎处置后焚烧处理。

在环境监测方面,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将疫情防治责任逐一落实到医院,对市中心医院和通川、达川、宣汉、大竹、渠县、开江、万源市人民医院等8家定点救治医院医疗废物的产量、专车运输和日处置情况实施日报告制度,并建立详细台账,对全市医疗废物产出、装运、处置过程监管实施全覆盖。同时,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高温蒸汽处置方式)排放的废水进行严格监控,重点对在线监测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控,一旦有超标现象,立即进行手工监督性监测。

“两保证”:一是保证全天候巡查到位。从1月23日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环境监测站坚持每天深入医废处置企业察看现场处置情况,对发现问题当场处理,要求企业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及消杀防护,杜绝二次污染;必须做好企业职工个人防护和体温监测;必须设置专用收集车辆,优先收运和处置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协调配合,防止医疗废物堆积,做到日产日清。二是保证系统干部职工人心稳定。通过召开视频会,并利用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及时向本系统800多个职工家庭发布疫情防治知识,安排布置相关工作,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科学防治,不聚餐不聚会,少外出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为保证巡查和监测人员不受感染,已订购药用口罩5000只,从医疗卫生机构购买酒精等物资配发一线人员,确保职工安心放心投入防控工作。

“一畅通”:全面落实信息报送制度,严格值班调度。将疫情防治责任逐一落实到人头,确保上下、内外24小时信息畅通。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解读,确保信息公开、渠道畅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资阳市

资阳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召开会议,充分认识当前疫情形势的严重性;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全体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印发《资阳市生态环境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环境应急预案》。同时,积极为职工购买发放疫情防控物资。

1月26日,资阳市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进行专题研究,敦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重点协调了社会零散防护废弃物的处置工作,目前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均制定了规范废弃口罩处置的紧急通知,设置了专用容器,引导人民群众规范投放,组织人员对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消毒并做无害化焚烧处理,资阳生态环境局及时转发了省厅编制的“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相关宣传资料,加强宣传引导社会零散医用防护废弃物规范处置。

1月26日,资阳市组织相关部门到资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现场督查,敦促相关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做好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使医废的管理更加依法、合规,防止疫情传播。截至27日,全市疫情期间累计处理医疗废物1.14吨,其中疫情医疗废物18.95公斤。

制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环境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环境监测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应急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全省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1月26日,资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老鹰水库开展加密监测,及时分析并反馈监测数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阿坝州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后,阿坝州生态环境系统严格按照省厅安排,扎实开展医疗废弃物处置监管、医院及处置企业周边环境监测等工作。

在医疗废弃物处置方面,阿坝州现有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1个,医疗废物处置能力5吨/日。疫情发生后,局党组赓即成立领导小组,责成分管副局长与相关科室负责人分赴各县(市),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同时,优化4条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路线,提高医疗废物收集处置速度、力度、精度。截至27日,处置负荷率仅0.08%,能够满足全州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在社会零散防护废弃物处置方面,积极主动对接住建、城管等部门,对城区、农村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对民用零星防护口罩进行收集消杀处理。截至27日,13县(市)均在城区和部分村庄设置了零散医用废弃物集中收集点。

在医院及处置企业周边环境监测方面,利用城市空气自动站、水质自动站实时掌握医院及处置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状况,统筹调动州县(市)环境监测站及第三方单位监测人员58人进行现场人工监测。截至27日,相关数据反馈,医院及处置企业周边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


凉山州

疫情发生后,凉山州生态环境局立即组建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制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值班值守、加强工作监管、加强协调联动、加强应急监测,特别要加强对西昌、冕宁、普格三家医疗废弃物处置单位的监管力度,每日调度处置情况,切实做好肺炎疫情应对工作。按时上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落实专人负责每日分别向省厅和州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凉山州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调度表》、监测动态、疫情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数据等每日防控工作情况。

1月20日至1月27日,凉山州3家医疗处置单位(西昌、冕宁、普格)累计处置医疗废物量为24.32吨,疫情医疗废物、损伤性疫情医疗废物、感染性疫情医疗废物、病理性疫情医疗废物均为0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