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淮海地區的鄉村,建設淮海自家門口!!!!

淮海之名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主要是指包括·淮陰與海州地區·(江蘇連雲港)在內的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它東瀕黃海,西連中原,北接齊魯。淮海地區是歷史自然形成的經濟區域,山水相連、習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來區域之間就保持和延續著密切的人際交往、經濟貿易、文化往來和社會聯繫。淮海地區人民有著並肩戰鬥的可歌可泣的光榮傳統,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更加凝成了本地區人民團結戰鬥的深厚情誼。淮海經濟區已由傳統、自發的聯合協作邁向新型、自覺的共同發展,打響了以振興區域經濟為目標的新時期的“淮海戰役”。

中文名稱

淮海

外文名稱

Huaihai

別名

淮海省

行政區類別

經濟區

所屬地區

中國

淮海地區

地區歷史

《太始記》雲:皆以八月戶時,“蚩尤氏乃據淮海之地以擋軒轅東進之路。而不敢顯陳”,炎黃、蚩尤涿鹿之戰即發生在徐州。

李巡注《爾雅》解州名雲:“李巡曰:“江南其氣躁勁,厥性輕楊……淮海間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

柳宗元《柳河東集》:海岱及淮為徐州。東至海,北至岱,南至淮也。以其淮海之所在,故曰朝宗。此言東海為師道所據也。

蘇軾《和陶飲酒》詩二十首之第十七說:“淮海雖故楚,無夫輕揚風。齋廚聖賢雜,無事時一盅。誰言大道遠,正賴三杯通。時君不夕坐,衙門散刀弓。”詩中言道,徐州雖是故楚之地,但是這一帶是齋廚與養生始祖彭鏗的故國。西邊楚地的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是道家祖師老子故鄉;蒙地(今河南商丘)有莊子梓里;北邊魯國孔子多次入楚至徐州地向老子問禮與學習大道;還有大漢朝王權建立者和大將、謀士們大多生長在這個地方。然而,當喝了三杯酒後,我性情並沒有亂,才悟出揚州這個地方人文與學風,怎能與徐州相比呢?

清朝光緒年間,狀元、學者、實業家張謇(1853-1926,南通人)提出了《徐州應建行省議》,主張在“以徐州為眾星之月,東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蘇、皖、魯、豫四省交會之區的四十五州縣”建立行省,他認為,在徐州設省可以二便四要(便於裁漕督、便於練兵;“四要”是“訓農、勤工、通商、興學”)。張謇一生經營實業、出資辦學,在徐州設省和將隴海鐵路延長至南通、崇明,是他的兩個願望,但都未實現。

設省,用張謇的話來說,是“變散地為要害”;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更是“變邊緣為中心”,在四省邊緣地帶構造經濟中心,改變淮海的相對落後局面,實現新亞歐大陸橋東段的崛起。

1931年張我華等提交給中政會的縮小省區案中,主張在徐州設立“歸德省”。

1940年民國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胡煥庸(地理學家)提出的分省案中,也主張設立“徐淮省”,面積66872平方公里。

1948-1949年,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闊區域爆發了著名的淮海戰役。

改革開放以來,淮海地區的聯繫更加密切,成立了“淮海經濟區”。許多行政區劃專家都認為,根據地理交通、人文風俗、經濟聯繫、城市發展等因素,應該建立“淮海省”,實現淮海地區的騰飛,實現東部的共同繁榮並通過新亞歐大陸橋推動中西部開發。

地理位置

淮海區域位於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與東部地區的交匯處,北接齊魯、南連江淮、東瀕黃海、西臨中原,新亞歐大陸橋的建成和開發,中西部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淮海經濟振興繁榮、起到帶動輻射的作用。


發展淮海地區的鄉村,建設淮海自家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