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李景虹院士等聯名上書:國家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獨家專訪」李景虹院士等聯名上書:國家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採寫|章劍鋒

出品|網易科技《科學大師》欄目

新型冠狀病毒的元兇被科學家證實存在於武漢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媒體報道這也是一個野生動物交易市場),極可能是寄生於蝙蝠體內的SARS樣冠狀病毒中的一個分枝(據高福院士團隊論文),而吃蝙蝠的風氣,也在民間餐桌上屢有出現。國際上的科學家更是警告人們,目前還有約160萬種未知的野外病毒存在,其中很可能存在致命性和傳播力更強的病毒,很多都沒有應對的藥物和疫苗。

一時間,全國各地執法部門都在加大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繼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林草局和農業農村部1月26日聯合發文疫情期間禁止一切野生動物和活禽交易之後,1月31日,公安部也下發緊急通知,提到要動員廣大群眾踴躍舉報違法犯罪線索,形成合力應對。

對於吃野味,人人喊打,社會上已經形成一種普遍的情緒,而率先採取行動的,則是科學家群體。早在除夕前一天的1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景虹教授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楊芳、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會辦公室調研員黃宇平、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建平聯名,通過九三學社中央向全國政協遞交了《關於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建議》,建議認為,這次因國人食用野生動物造成大規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也給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極為惡劣的不良影響,呼籲國家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工作,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此後,包括中科院院士許智宏、方精雲、魏輔文等19位院士學者又一次聯名,呼籲主管部門全面杜絕非法食用野生動物。

1月31日,網易科技《科學大師》記者採訪了正式向中央發起建議的李景虹院士。李景虹是一位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應用化學家,先後在Nature Nanotech, Nature Protocol等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300餘篇,論文被引用超過46,000次,並於2015-2019年連續四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他同時還是英國皇家化學會的會士。李景虹在本次採訪中認為,必須改變社會上的那種不健康、不文明的飲食文化。17年前的SARS事件,如今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引發的慘痛後果足夠讓人震驚,應該引起人們的正視和猛醒。他不無警醒地告訴《科學大師》記者,“如果大家把野生動物當成一種美食,歷史還會重現,一定會重現。”

一,“只有從法律上著手,我認為才能真正得到改變”

《科學大師》:您是化學科學家,為什麼會關心起野生動物這個問題?

李景虹:一個方面,我們是研究生物分析化學,化學是生物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科學,生物和化學的交叉新興科學就是生物化學,而很多研究化學的科學家,也關注生物世界裡的化學問題,即分子生物學與化學生物學,研究生物的科技工作者大部分也具有化學知識背景。因此可以說,化學本身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基礎科學,像納米醫學、生物醫學、分子醫學等都是化學生物學的新發展,化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來認識病毒的反應機制和服務於人類的健康。

另一個方面,我覺得不管是什麼樣的專業背景和身份,更多還是要事業在心、責任在肩。我既是科學家,也是政協委員,不管從哪種角色,應該說都與大家一樣,肩負著服務人民健康和美好社會的責任和使命,都應該時刻把國家大事和老百姓利益放在心上。這次疫情的突然爆發,對我們國家就是一次災難,也是我與其他同仁義不容辭地站出來,共同提出建議的原因之一。

我們國家從十八大以後,中央就提出文明社會、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國家戰略藍圖,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理念,也都要求我們把責任擔在肩上,這也不是我們第一次建言獻策。我從2013年擔任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一系列提案,包括了健康、醫療、精神文明、生態、科技、教育、公共安全和社會公平等領域的主題。建言獻策是每位政協委員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科學大師》:你們這個建議1月23號就提出來了,而且是直接提交給中央層面的正式建議,不是一般的社會性呼籲,中間是怎麼操作的?

李景虹:除夕前,新型冠狀病毒事件爆發後,當時我們覺得這個事很重要,就立刻發起起草建議的行動。當時大家雖然還沒有完全確認病毒的來源,但是已經基本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來源為野生動物”。再有,17年前SARS事件,我們很多人仍記憶猶新,其病毒來源也與野生動物相關。我是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科技委的主任,我就在科技委群裡組織討論,形成和完善書面建議的初稿,之後我又請四川大學法學院王建平教授一同來研究我們國家現行的關於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對我們的建議文本進行法律諮詢和專業把關。我們希望能推動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野生動物的問題,不是光從學術上進行研討,只有從法律層次上著手,才能真正使情況得到根本改變。網上另外一份院士和教授的聯名呼籲是從學術的角度提出的主張。我們也認為,只有大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共同呼籲和努力,才能得到政府和民眾更大的重視,促進法律層面的修定和人們文明生活習慣的養成。

三部委1月26號出臺禁令,這既是部委積極工作的結果,也是對我們呼籲的一次正面積極的回應。我們先後通過北京九三學社市委向全國政協、統戰部、九三學社中央、北京市統戰部等部門及時提交提案與建議,層層呼籲,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有關部門及時發佈出臺了文件和政策,對這一次全面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凡是野生動物,都應該禁食

《科學大師》:你們建議中強調必須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而不是有分別地只保護重點、珍貴的野生動物,為什麼?

李景虹:我們國家原來就有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但只是保護了一些重要的、珍稀的、瀕危的野生物種。這些法律條文所涉及物種範圍並不全面,沒有真正從源頭上管住食用野生動物的惡習。這個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和重視,雖然保護了重要的珍稀動物,但大量的野生動物仍然長期存在捕殺和食用的現象,也就一直潛伏著對人類傳播病毒的風險。所以,要從根本上全面禁止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對人和動物的和諧發展和構建全世界的生態文明都是至關重要的。

《科學大師》:禁止的難度會不會很大?

李景虹:的確,想要真正禁止還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一個是我們執法的力度和效率夠不夠?野生動物鏈條上存在各種利益主體,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和理順,最終形成有效監督和嚴格執法。

我們應該考慮利用大數據科技,對我們社會上很多的消費鏈實現跟蹤,如果抓到野生動物交易、經營主體,要嚴格地執法,把他們罰得傾家蕩產。我注意到,網上有報道認為目前還存在著上千噸的野生動物產品,沒有受到禁止和銷燬。如果事實如此,我擔心可能過一段時間,風頭過去了,野生動物食用和交易現象又將死灰復燃,這方面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三,吃野生動物不可取,殺野生動物更不可取

《科學大師》:有一種聲音認為,人類歷史上為了生存,一直在開發和拓寬自己的食譜,吃野味也理所當然,沒什麼不對,您怎麼看?

李景虹:如果說大家認為吃野味還是理所當然,還要試圖從人類生存歷史溯源上去尋求這種論據的話,那我們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和上一次SARS事件的教訓代價就白白付出了。上一次已經有過不幸,這次又重蹈覆轍,可見事實並沒有真正地警醒大家,沒有改變大家不文明的習慣,根源是什麼?還是不文明的文化長期存在所致。如果還這樣認為吃野生動物沒事,我感覺是非常痛心,也是非常遺憾的。什麼叫吃野味理所當然?如果還這樣下去,一定會有下一次的病毒爆發。現在是時候了,每個人都要從心靈上真正地覺醒了。

「獨家專訪」李景虹院士等聯名上書:國家應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四,應該將吃野味的風險警示升格成國民教育

《科學大師》:其實早在10年前,我們國家已有科學家通過論文揭示了食用蝙蝠的風險,但不太為人關注,您覺得應該怎麼拓寬傳播邊界?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事件,對推動這類科普能不能起到作用?

李景虹:我們社會的不文明飲食和就餐習慣,已經讓我們的社會付出巨大的“血”的代價了,應該在各種媒體進行長期的科學普及,這非常重要。再在國民教育中,如從中小學開始,在教科書中應該要加入不吃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內容。建議教育部對現行教材進行重新審訂,強化綠色文明健康理念,教育孩子關愛大自然、更多關愛野生動物,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讓他們能在價值觀上打下堅實基礎。

五,災難面前大家應該各盡其責,因為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科學大師》:同樣是科學家,您怎麼看待科學家在當前這樣一次關鍵時刻的重要性?我們是否應該進一步重視和尊重科學家群體的存在,進一步注重科學研究,而不是在緊要關頭才想起科學家?

李景虹:不光是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可以看到科學家的重要性,以及各個主體互相協作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同樣是如此。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命運共同體,在災難面前,沒有人是可以獨善其身的。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協力、共同攜手戰勝疫情。


我們看到衝在一線的醫生,他們承擔的壓力是多麼重大,可以說是負重前行,是他們每個人用自己的軀體、冒著健康風險,給我們構築了一個健康的屏障,這都是我們應該感恩的。

《科學大師》:現在大家都在跟時間賽跑,除了野生動物之外,您還比較關注抗擊疫情過程的什麼問題?

李景虹:無論是在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科技委群,還是政協科技界群,大家所關切的,和全國人民的心願是一樣的。我們每天都在討論,關注的點有很多,氛圍也很濃重,比如有關疫情進一步擴散應該怎麼控制、醫護人員安全風險如何得到保護?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困難人群的生活怎麼得到緩解。圍繞這次抗擊疫情的相關議題,我們每個人也都希望能為這個過程貢獻一些綿薄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