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塗冬色,靜謐裡的一份美麗,當年劉鄧大軍從這裡強渡黃河


這裡的是山東黃河轄區的一部分,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12萬大軍,從對岸的河南境內,在東西長150公里黃河河段上以兩岸的蘆葦為掩護,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階段的序幕,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如今,黃河兩岸的人民安居樂業,黃河岸邊也成了人們悠閒旅遊的一方熱土。

但是這幾年,黃河水越來越少,隨著水的減少,黃河灘塗的面積也越來越大。冬日週末,幾個影友相約去黃河灘去拍鳥,沒料到對岸的鄉村裡鞭炮聲此起披伏,把一河筒子的鳥兒都給嚇跑了。

早晨的氣溫還是很冷的,特別是這寒風習習的黃河岸邊。

漫步一大片的黃河灘塗,除了枯黃的蘆葦、就只看得見凌亂的雜草和龜裂的土壤,還有從上游沖刷下來的許多雜物,有碩大的樹根、扎著口的編織袋、被河水剝蝕掉表皮的樹幹或者其他東西。

一開始是想著去拍鳥,但是卻沒看得見一隻鳥兒。雖然沒有一隻鳥兒,但是鳥的痕跡卻是清晰可見於這一片河床之上,還有一些鳥兒夜宿時留下的痕跡,當然也不缺少自然的殺戮與更替。

早晨的濃霧漸漸淡去,給河床上的一些植物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霜花,於靜謐之中,透露著別樣的美麗。那些枯草也因為霜花的裝飾,變得美麗起來,好像生命又一次降臨。

走在枯水期的黃河灘塗之上,感覺黃河水的含鹼量越來越大,那些乾涸的黃河泥沙之上,已經有一層厚厚的鹽鹼板結,人的腳踏上去,會發出酥脆的的聲響。那些板結的鹼花也形成了一片片奇特的圖案,覆蓋在冰凍著的河床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