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路況:

S232+S236省道+鄉間土路,出洪洞後坡緩路平,過新絳縣後,又開始揮汗如雨(寶寶心裡苦啊)

里程:騎行145公里,到達聞喜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Day3騎行軌跡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從衛星雲圖看,過新絳後,地面崎嶇不平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節點介紹:

臨汾地處太原、西安、鄭州三個省會城市連接中點,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捷。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臨汾“東臨雷霍,西控汾河,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地理位置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該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今臨汾。《禹貢》分天下為九州,平陽為冀州之地。冀州處九州之中央,故稱“中國”,“中國”一詞由此而來。該市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

新絳縣古稱絳州,絳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曾為晉都,戰國時屬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新絳小手工業發達,交通便利,民間有“七十二行樣樣有”、“水旱碼頭,交通樞紐”和“南絳北代”的讚譽。

聞喜縣古稱桐鄉,秦時更名為左邑縣,漢武帝劉徹在此欣聞平南越大捷而賜名 “聞喜”,已有2100餘年歷史,名人輩出,古蹟頗多。魏晉有地圖之父裴秀,唐有中興賢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趙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境內存有唐玄宗所書御碑和韓愈撰文,以及祁雋藻書寫的“平淮西碑”。初中時讀過一本名為《聞喜宰相錄》的傳記,可見歷史底蘊深厚。

心理活動:

早晨5點起床,在甘亭跟強哥分開(強無情的拋棄我們,自己左拐回家了,在此提出強烈譴責),趕到臨汾,享受一碗正宗的牛肉丸子面(無所不能的交警叔叔推薦的地方,感謝)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雙份牛肉丸子(老字號,色香味俱全)

下午到達聞喜,雨淅淅瀝瀝,逐漸變大,路邊小餐館吃飯、避雨,苦等一個半小時,還是沒有停的意思(老天吶,可憐可憐我吧)!今天幾乎都是筆直的長上坡,但狀態很好,上坡巡航速度一度達到28Km/h(年輕真好,腎上腺素跟得上),沿路風景很美,一掃昨日的不爽,查詢天氣,近日晉南陰雨連綿,無論怎樣,只顧風雨兼程! ​​​​

雨一直在下(想到了張宇),只好夜宿聞喜(原計劃趕到帥家),奢侈了一把,住的快捷酒店,願明天有個好天氣...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沿途風景: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洪洞大槐樹(強的豹紋很魔性)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帝堯古都 根祖聖地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坡坡坡...(譚哥怎麼總是溼身?)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坐落於臨汾的山西師範大學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大門雖簡陋,但人家心裡美呀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帥見到師大美女後,無處安放的雙手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苦哈哈的長上坡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坡後,譚哥猛啃西瓜(想到了二師兄)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愜意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民則有谷 安寧壽久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汾河畔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帥在耍帥,看過師大美女後遺症(嚴禁效仿)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現在黨的政策好,村村通公路,這條鄉間小道現在已面貌一新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不得不說,很人性化,值得借鑑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路邊躲雨,順便吃午飯

#在路上#Day3洪洞~臨汾~新絳~聞喜

豪華“總統套房”(每天食宿等預算100/位,已經超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