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遊】重遊阜田石蓮洞

乍暖還寒時節,邀得四五好友踏春,實在是一件開心的事。美女開車,美眉隨同,車行一路自然歡聲笑語不斷。

【記遊】重遊阜田石蓮洞

目的地是距離吉水縣城50公里的阜田鎮石蓮洞,1546年明代中國著名地理學家羅洪先因違逆權相辭官歸裡,見鄉里“山中有石洞,舊為虎穴,葺茅居之”,於石洞南邊建正學堂,設石蓮洞書院,從此阜田因石蓮洞因羅洪先而留名吉水名勝。

車進阜田鎮後,折北15裡,停靠於張家山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在中國,哪裡的村子估計都能看到這樣的情境。村內地勢平坦,天際群山環繞。相比水東,這裡的地勢要平坦很多,機器可以獨自承擔所有田畝的拋秧工作,良田拉出的巨型方塊一塊一塊一塊地直到贛水之濱,突兀間有若置身於江漢平原。

【記遊】重遊阜田石蓮洞

“這是石蓮小學,好漂亮呀!”興許是車程太遠,村小自然給人的固定印象是偏遠、荒寞還有破落。可是下車後第一眼的感覺所有的人都一樣,英兒首先替大家表達了這樣的意外驚喜。可是我卻不只是驚喜於這所村小的變化,還驚訝於學校名稱的變化,記得第一次來叫“石蓮洞小學”,之後二三次校牌題字為“佛音妙語第六小學”,幾年沒見,校名又折騰回“石蓮小學”。看來,迴歸自己的最初身份,那使舒適感還是大家嚮往的。

“小陳老師帶你們去看看書院,這邊的工作我來安排。”主任很是理解我們,陌生花開慢——慢——行!沒有做任何虛假推託,五大女士在90後小美眉的帶領下出校門左拐直行5米便已到達石蓮洞的外圍,一條長長的十來米長的水泥路靜靜地引領著我們往前行。才發現,一道二米來高的圍牆已把學校與這名勝隔離。教室裡孩童的讀書聲看來是撞不響廟堂的石鍾,也衝蕩不了亂石堆下巨大的空洞。

檀香。佛音。香爐。

看來,石蓮洞書院是無法給這堆石頭帶來福音,繚繞香火指引著這裡的一切都將與佛教相聯。這不,才跨過一小小拜堂靠近石蓮,一著修行服的尼者向我們走來,“大家請回到門前,我們可以取三支香,祭拜。然後再到這邊佛廬取三支香,最後隨我上小蓬萊。來吧,大家隨我來這邊取香。”同行的女人們想來都是第一次來這,又知道要謹言慎行,只得隨她回前面的小拜堂取香。

我獨自前行,沒有在意這裡的變化,營生都謀至於此,想來昔日羅洪先在此潛心研究傳授儒教理學的氛圍是要破除啦!

從拜堂到石蓮洞,其實不過一二米的路程,所以,移步前行,伸一伸手,見證了600餘個春秋的羅漢松自然得到了我的注視和撫摸,喜歡它歷經風雨雷電依然枝葉濃密,螺旋盤生的葉,條狀披針形,微微彎著。薄片盤剝的皮,淺縱裂脫落,時時褐灰。教科書上明示羅漢松的花期為4—5月,可惜未聞花香亦未見花形,想來“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時候在這還得延遲。但它高高的樹形依然讓我需要昂仰頸脖,“脫衣換錦”的摘葉規律讓深綠濃綠與淺綠新綠交織,蒼方朴茂在春光裡更顯熠熠光彩。想起師傅傳授的全景立拉鏡頭的手法,今天我可以把整個羅漢松由石縫根系到枝頂末梢全部納入圖片。

羅漢松如將軍佇立風頭,迎對來往兵劍。其後那群石堆生而成的石洞,相傳鳥瞰其外形極似蓮花,於是石洞以形狀得一華麗麗名號——石蓮洞,縣誌記載這一名號為羅洪先所賦予,今天的我想是無法盤旋於空中遠觀其外形,不知羅先生站立的是何方位,可以一覽無遺。

【記遊】重遊阜田石蓮洞

整個石堆東西長150米,南北長140米,佔地2萬餘平方米。造物主肯定是沒用心,這從天而降的百來塊巨石錯亂堆放於平坦之地,嶙峋怪石大小不一無形無矩,故而巨石縫隙間硬生生空漏出八九個大小一不的洞來。大洞即主洞,名為“佛廬”,有十餘米高,300平方米方正,可容百餘人駐足。昔時洞中巖上鐫“石蓮洞”三字如今已換成一褪色鐵皮標誌弧線帖靠其上。洞內崖壁紋形黝黑,細細觀詳,似人物鳥獸諸狀,天然趣成,栩栩如生。大洞往裡走,其右後有副洞,有二三十個平米。再後是若干小洞。小洞洞連洞,縱橫交錯,人須貓腰側身探入其中。小洞洞頂,有的若石鐘乳橫插倒豎,隨物賦形,能讓人產生不盡的想象;有的岩石鏤空如珊瑚島,犬牙交錯,罅隙透光處似萬千金絲線從天上織到人間。難怪狀元羅洪先告罪還鄉,將書案臥榻安放其間,能三年不出戶苦研王守仁學說。這些都在明史上有所載,所以吉水後人知道短垣上筆力遒雋的手書“虎豹關”作門額,先生定曾於此虎穴內與猛獸爭鬥;知道壁巖上的手書“梅關”二字流露了先生錚錚鐵骨,意與寂寞相抗衡。“春日初臨已豔陽,石門自啟入青蒼。莫言洞裡無供給,已因梅花到骨香。”(羅洪先《四月至洞見梅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史書記載已成往事,昔時傳說先生著書立說的石桌、石墩、石床也不見蹤跡了。至於,洞頂用水泥塗抹將那天然巖紋石理遮蓋得無神無趣,壁刻提字在風華的岩石上剝落得只剩下最後的斫痕,更讓人無語。如今,衣著光鮮的佛祖羅漢蠟像直直地佇立於巖壁之下,粉橘色耀眼的外牆佛堂端坐於峭壁之上。虎豹關口,興許不再需要攔截,以免閒人擾亂先生思緒,誰還會知道,他花費二十多年時光來爬山涉水,考圖觀史,只是想在元朝朱思本的《輿地圖》的基礎上,“悉所見聞,增其未備”。誰又會知道,剛剛他從妻子在鞋子上繡花縮樣中得到啟發,發明了今天全世界仍然在沿用的比例尺?誰還會記得,他捧若至寶的《廣輿圖》上,共有28幅價值邊城的中國區域地圖!小蓬萊內,興許不再需要安靜,往來鴻儒怎麼也尋不得那方講經臺。你聽,花前梅溪曲折去,洞主乘龍亂石空。君笑欠溪君溪洞,石邊梅醉幾人同?萬曆進士羅大紘深念“巖頭明月在,常照石蓮華”,如今也只能靜靜地記載於史冊,如岩石縫中寂寞而生的古荊樹、羅漢松。

【記遊】重遊阜田石蓮洞

按照尼者的指引,我們一一燒香、登臨、翻越,將整個石洞做了一個完整的遊覽。最後她將我們送至路口,回望她獨守的背影,竟有稍許的感動,修行給了她善良的美德,經營讓她多了些熱情,只是遺憾,她的言行裡沒有滲透嘉靖八年那位叫羅洪先的狀元一世的才情和恬然。

順著石蓮洞後的小溪旖旎前行,先生筆下的大片茂密梅花樹林現在已建起了一幢四層高的教學樓,孩子稚氣的讀書聲混著青草、竹筍、牛哞、狗吠的氣息從泥土中升騰而起,飛揚空際。十二點,廣播裡如約播放了下課鈴聲,瞬間,安靜的校園被一種叫做鼎沸的聲音佔領,且不斷地擴散,蓋住了圍牆外的拜堂,封鎖了石堆上的佛樓,最終將整個村莊包裹。一個個自帶最大音量的生命體用最奔放的姿態從教學樓衝進操場,跨上自行車又衝出校門,瞬間消散在村落的每一處春色。

我無法從史冊上考證達夫先生當年建正學堂的正學堂、六秀堂內童稚多少,也無法重現石蓮洞書院開壇講學時觀複閣、歸靜處的廂房內“一門三進士、五里三狀元”等進士探花的俯首垂耳,但我相信,這些奔放的生命體裡沸騰的血液裡有先生的情,先生的才和先生永不放棄的夢。

最後借清代順治年間進士施閏章任職吉安遊覽石蓮洞寫下的《題石蓮洞洞門》一詩做個我們遊歷的結束語:古木蒼藤老未枯,洞門幽鳥自相呼。白雲不記人來往,誰似當年舊主無。

(作者單位:江西吉水縣教育局教研室)

【記遊】重遊阜田石蓮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