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很多人認為好刀是鍛造的,所以有好的鍛打紋,就是好刀,其實是一種誤解。

現在製刀的鍛打,只是對工件的打做成型,跟硬度及鋒利度無關,例如在香港新填地街,鋼材舖所賣的1050高炭鋼,完全不用鍛打,一打鋼材就被打壞。

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古代製鐵時,所謂鍛打,其實主要是改變鐵內的含炭量,及打走鐵內部份的硫磺,鍛打只是鐵的提純手段,鍛打後的鐵,是完全不堅硬的。

刀劍的硬度,是通過淬火得到的。淬火的降溫過程,主要將鐵內的炭分子從新排列,加強了鐵的硬度。一般刀具, 包括車床刀,切紙刀和鐵鑿等等,淬火的開始溫度為747°C左右。

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淬火的溫度並不是秘密,在互聯網上的各家鋼材供應商,都列出了極詳細的淬火降溫表。高炭鋼亦非常平宜,連最高級的日立制鋼白紙二號,東洋刀尺寸大小,在東京上野岡安鋼材店亦只賣數百港圓。老闆肥佬岡安君代客精密淬火,6寸只收1500日元。在中國廣東東莞,關刀淬火,回軟加有機氮,電磁幅覆,亦只要幾百元人民幣,工件完成後,天下無敵。

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刀紋其實是淬火時,刀面的不同的降溫,產生不同晶體,令到光的反射角度不同而產生。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單看刀紋無法決定刀具金屬質量。

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一些人磨刀時,真的磨出刀紋來了,但再磨下去,刀紋又消失了,主要原因是用了擦銅水及沙紙,擦銅水的蠟把磨出來的晶狀體紋蓋過了。日本武士刀的磨刀職人的作坊中,找不到擦銅水及沙紙。

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另外大馬士革的多紋鋼,是兩中片不同顏色的鐵材接疊而成,硬度很低。多紋鋼的切削能力,基本上跟接疊層數無關。只有一些例外的日本和式獵刀,用日立黃紙二號夾硅鋼製成,只能做到所數寸長,而且很昂貴。大馬士革的多紋鋼,長度一但增大,強度會立即降低。亞拉伯人只能用來做彎刀,不能做直劍。

刀紋主要是一種金屬降溫藝術?不是鍛造出來的?

上海街陳枝記的豬肉刀,極為堅硬及鋒利,全港豬肉佬都採用,日劈夜劈,斬骨切肉。國產007,只是用1050鋼淬火製成;大型開膛刀亦只是數百港元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