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曰剛曰健

一場非典型肺炎時疫,公私各種聲音裡看見的各色人性———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病毒可能感染的驚慌、還有就是對死亡的恐懼,究竟是把哪一個放在前頭更為體面?或者說更具自由生命的尊嚴?

據說是孔子的研究論文《易經·繫辭下》上說:’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設問簡素又深邃,這就是夫子的不凡。

這是道;即是天地的道,亦是人道!

天朝上邦,作為哲學的老巢,華夏子民們理應比世界上其他蠻夷之族更具文明傳統的優越感。在人文表現上不蒼白才像樣子。不過,在公開的資訊上,太多的言行表現,在思維特質上,好像有點兒數典忘祖時的沾沾自喜樣子。

婆娑眾生!這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大千世界,整個就是個水陸大道場呵———鍛鍊著我們’自由生命’的精、氣、神。莫要跑偏了。

御弟哥哥陳玄奘663年譯畢佛典《大般若經》後發出一句感慨:向在京師,諸緣牽亂,豈有了日!道出了生活的本質:諸緣牽亂。才豈有了日。

時下的情形借金剛經裡十六個字寬懷:凡所以相,皆是虛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敲黑板,天之道曰剛,健。

人生難得者:自在心境。

諸君以為然否?

天之道曰剛曰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