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願我們都“恆吾之心”

文丨陳敬生


什麼是恆心?恆心就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就是一往無前,萬難不屈的信心,就是上下求索,百折不撓的苦心。

恆心,貴在一個“恆”字。夫恆者,長久,固定不變也。目標既定,就一直走下去,義無反顧。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棘荊,剷除它;頹牆,推倒它。“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飲”。“智叟”的說教,權當作耳旁風;“愚公”的精神,是我的座右銘。“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敢效靈均,雖九死一生,不改初衷。這就是“恆心”。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古往今來,大凡有所作為,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沒有一個是或缺“恆心”的。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困厄,鬱郁不得志。他遊說諸侯,到處碰壁,卻並不因此就灰心喪氣,而要“乘桴浮於海”,到另一個世界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百轉千回,夫子終成“儒學鼻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是司馬遷因為李陵鳴冤而獲罪、遭宮刑、被投入監獄以後,在幾乎每天以淚洗面的逆境中寫成的。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曹雪芹晚年窮困潦倒,過著“瓦灶繩床”、“舉家食粥”的生活。但他並沒有沉淪,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於成就了不朽名著《紅樓夢》。

在現代,這類例子也不勝枚舉。數學“怪傑”陳景潤,為了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學王冠,多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孜孜以求。在那“知識越多越反動”、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特殊年代,他不知蒙受了多少打擊、廹害和嘲弄。但是,他愈挫愈奮,意志堅定,始終執拗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和事業。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陳景潤將自己關在8平米的斗室中,床板當桌,壘書作凳,整天就是算啊算,演算的稿紙從地上都快要堆到天花板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摘取了王冠,為祖國,也為自己爭得了榮光。

試想一下,如果司馬遷、曹雪芹、陳景潤們沒有恆心,沒有幹事創業的強烈慾望,那麼,不要說去摘“王冠”,他們恐怕連活下去的勇氣也泯滅了。

不是嗎?許多人一開始做事的時候,也信誓旦旦、雄心勃勃,可是稍微遇到一點困難,碰了幾次釘子,或者受到了世俗的嘲諷,閒人的奚落,不就心灰意冷、偃旗息鼓、鳴金收兵了麼?

也有一些人,一方面對成功者投去羨慕的目光,報以熱烈的掌聲;一方面又自怨自艾:什麼自己條件不好,水平不高,時間不夠,領導不支持,等等。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總之,他們不過是把成功者的功業、精神當成插在花瓶裡的一束鮮花,觀之賞之是可以的;要其去種樹、栽花,他們都是懶得去幹的。因為,那是要付出心血和代價的呀!

是的,任何事業都是“傻子”的事業。無論是做學問、幹實業、還是搞科研,如果沒有一股“傻”勁、“呆”勁,成功都是不會和他結緣的。唯如其“呆”和“傻”,“幸運之神”才會眷顧他們,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歡樂,勝利的喜悅。而這種歡樂和喜悅是“聰明人”所無法體味的。

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常常可以看到另外一些人,他們也想做一番事業,但卻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和老老實實的態度,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見異思遷,想入非非:今天要學陳景潤,明天想做曹雪芹,到了後天,又萌生了“戰沙場,當英雄”的憧憬。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但是,他們恰恰忘記了“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這兩句頗有哲理的話,他們所缺少的,正是成功者的“恆志”。到頭來,自己就只能“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

芸芸眾生,都應該丟掉幻想,足踏在地上,從實際出發,首先要做好自己眼下正在做的工作。立志,要先立這樣的志;志向既定,就要持之以恆。老話說得好,行行出狀元。陳景潤、曹雪芹們的事業固然重要,但施傳祥、顧阿桃們的工作也同樣高尚。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沒有恆心,同樣是不行的。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堅定恆心

因此,我們可以說,偉大事業的起點就在你的腳下,就在常常被你瞧不起的那個平凡的崗位上。而“恆心”,則是渡你到達成功彼岸的舟楫,是連接平凡和偉大的金線。

願我們都“恆吾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