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奇特村子,處於三國交界,被洪水衝成飛地,現已迴歸祖國

在我國北方地區,有一個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小村莊,它正好處在中、朝、俄三國的交界處,若站在高處,就能將三國的國土盡收眼底。村莊通往附近鄉鎮的路只有一條,而且甚至不能稱之為路,只是一道不到十米寬的堤壩。

歷史上,這條唯一的道路曾經不幸被洪水淹沒,村莊與我國的土地不再毗連,也就成了所謂的“飛地”。當地的居民想要進出村莊必須從蘇聯借道,期間還因為種種原因被刁難,這個村莊就是防川村。

防川村位於吉林省琿春市敬信鎮,它的東邊15海里處就是日本海。早在唐代,我國與日本的交流十分頻繁,這裡也成為了前往日本的必經之地,商貿往來十分繁盛。遺憾的是,清朝末年,我國的軍事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在戰爭中節節敗退,被迫簽訂了許許多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許多土地,圖們江口附近的四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也在其中,這也等於將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拱手相讓。

中國一奇特村子,處於三國交界,被洪水衝成飛地,現已迴歸祖國

清政府是通過《北京條約》將這塊土地全部割讓給沙俄的,但是,沙俄的慾望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滿足,在按照條約勘定並樹立邊界碑時,沙俄方面一邊秉持著能不立就不立的原則,一邊想盡各種辦法把界碑往中國的方向移,企圖通過這種不入流的手段來侵佔我國的土地。好在清政府也並非全是軟骨頭,朝廷察覺到沙俄的齷齪心思後,派了一名叫做吳大澂的邊務大臣前往處理此事。

吳大澂自然不是庸碌怕事之人,他不僅向沙俄方面提出了嚴重抗議,同時還根據雙方簽訂的條約內容和各類歷史文獻據理力爭,最終取得了重新豎立界碑的機會。實際上,吳大澂不僅將現在的吉林琿春敬信鎮奪了回來,同時還拿回了圖們江的出海權,著實是大功一件。

中國一奇特村子,處於三國交界,被洪水衝成飛地,現已迴歸祖國

1938年,蘇聯和日本的軍隊在防川村一帶交火,這次事件被稱為“張鼓峰事件”,最後以蘇聯的勝利告終。因為打不過蘇聯人,滿腔怒火的日本兵只能將防川村村民作為自己的發洩對象,逼迫他們離開賴以生存的家園,從此這片土地便成了一個無人居住的村莊。與此同時,蘇聯的實際軍事控制線往圖們江邊移動,這樣一來,防川村與縣城之間的通道就只剩下一條不足10米寬的堤壩,叫做洋館坪路堤。

二戰勝利後,防川村終於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了將這裡建設成一個美麗富饒之地,政府特意安排了18戶黨員家庭去防川村定居。本以為村莊從此將恢復勃勃生機,但可惜的是,1957年當地爆發洪災,路堤被無情的洪水沖斷並淹沒,從此,村民們進進出出只能借道蘇聯。一開始中蘇兩國的關係處於蜜月期,民間借道還算方便,然而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防川村的村民就很難自由進出了。

中國一奇特村子,處於三國交界,被洪水衝成飛地,現已迴歸祖國

直到後來戈爾巴喬夫上臺,中蘇關係再次好轉,這個難題才終於得以解決,洋館坪堤路也被修繕完好,恢復了通行,而此時,那場讓防川村成為“飛地”的洪災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蘇聯解體後,我國於對洋館坪堤路進行了徹底的整修,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它修建成了一條長888米、寬8米的國防公路,雖然與其他城市的道路比起來還是非常窄,但從此防川村的通行問題再也不是問題。更加幸運的是,現在每年都有許多的旅客去那裡旅遊,一眼望三國的獨特景觀成為了這座美麗村莊的財富,引起了全世界的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