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弄潮】任建海:36年砥礪拼搏,精雕細琢“石材王國”

【商海弄潮】任建海:36年砥礪拼搏,精雕細琢“石材王國”

380多年前,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寫出《天工開物》一書,內容涵蓋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等生產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36年前,在臨沂解放路與興隆路交會處的一角,臨沂天工家園建業有限公司前身——宋家王莊建材土產雜品店悄然成立。如今,天工家園建業已成為集陶瓷、潔具、傢俱銷售和石材、鋼石傢俱研製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臨沂天工家園建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建海也在改革開放40年的征程裡,書寫出了他的天工家園創業傳奇。

【商海弄潮】任建海:36年砥礪拼搏,精雕細琢“石材王國”

起步解放路土雜店,上初中就跟父親跑市場

上世紀80年代是個百業初興的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雷剛在沉睡的中國大地滾動,伴隨著市場經濟逐步放開,個體經營戶的萌芽也悄悄迎著春風破土而出。

1982年,在臨沂市解放路與興隆路交會東北角的5間草房裡,宋家王莊建材土產雜品店成立開業。這家建材土雜店由宋家王莊的任德祥、王順嶺經營,像油漆、膠合板、鐵鍁、木鍁、鐮刀、瓷盤、瓷盆等土產雜品一應俱全。

那時,正在上初中的任建海常常和父親一起去羅莊白瓷廠提貨。父親拉著地排車,他在後面推著,走上20多里路把貨運到店裡。後來,任建海高中畢業,當時市裡罐頭廠、服裝廠都招工,但父親對任建海說,去廠裡打工不如出來做生意。就這樣,任建海聽了父親的話,和家裡人一起經營起建材土雜店來。

【商海弄潮】任建海:36年砥礪拼搏,精雕細琢“石材王國”

任建海兄弟仨,他在家裡排行第二。這時,他是幫著父親、大哥、大嫂經營這家店。當時農村流行蓋瓦屋、平房,門口或牆邊上一般用彩色石子裝飾,所以彩色石子需求特別旺盛,任建海父親的土雜店也售賣彩色石子。據任建海回憶,當時店鋪門口堆著一大片瓷缸和石子,周邊村莊蓋房子,都來買石子。

1986年之後,彩色石子需求愈發旺盛,石子一般從莒南、萊陽、海陽運來,當時每天有幾十輛拖拉機排著隊,去車站拉石子。後來,牆體裝飾又增加了碎瓷磚,任建海家的土雜店也開始售賣小瓷磚,再後來,就逐步向馬賽克瓷磚、大瓷磚等方向發展。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期間,改革開放的浪潮推動著這批生意人奮力向前。1992年,任建海和大哥、三弟在經營上開始分家,兄弟3人各自分得三分之一的經營權。

當時他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開店辛苦勞累不要緊,但一定要幹出點名堂出來。這時任建海經營的品種已經很多,主要有陶瓷、彩色石子、化工產品、陶瓷產品等。

在臨沂說到陶瓷建材行業,不能不提華強市場。1993年,臨沂宋家王莊居委跨入全市億元村行列,當年華強企業集團在蒙山大道西開設集團下屬第一個市場——華強裝飾城,任建海的店鋪也搬到華強裝飾城,隨後又搬到魯南陶瓷市場。

伴隨著市場擴張,任建海的建材生意越來越大。1995年,任建海從廣東佛山運來陶瓷,精美的耐磨瓷磚、拋光磚一經推出,備受市場歡迎。同時,他還經營水磨石產品。水磨石地板磚作為一種以水泥為主要原材料的複合地板磚,其低廉的造價和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超大面積公共建築裡被廣泛採用,受到企業和部分家庭用戶的喜愛。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有企業開始轉制,大量的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興起,瓷磚產業迅速擴大,陶瓷產品也步入競爭期。任建海的建材店,憑藉“誠信經營、品質至上”的理念,生意規模逐年擴大,客戶也遍佈全省乃至江蘇、河北等地。

省內開設20多家店,掀開石材加工新篇章

1998年,萊州的一個朋友告訴他,“你別隻顧著賣瓷磚,現在石材生意也不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任建海在1998年底,一個人遠赴西安大明宮石材城市場考察學習,當時幾乎全國各地的石材都運到這裡加工,先進的生產設備、形色各異的切割技術,讓任建海耳目一新。

“經營石材一定大有可為。”任建海當時就意識到,伴隨著陶瓷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質樸天然的石材產品,很可能成為下一個建材行業的主打產品。1999年春節剛過,任建海趕去萊州夏邱,買進了一臺石材切割機、2臺磨具。同年5月,琅琊王路石材廠正式開工,這是天工人邁向石材行業發展的重要一步。

正如任建海所預料的那樣,2000年臨沂陶瓷市場發生變化。2001年1月,任建海正式註冊成立臨沂天工家園建業有限公司。在考察時任建海發現,省內其他地市的建材市場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他先後在青島、煙臺、威海、聊城、濟寧等地先後開設了20多家建材直營店,並開始代理廣東的一批知名陶瓷品牌,不久,其銷售規模就得到了極速擴大。

與此同時,濟寧石材廠於2004年正式營業。2005年,天工家園開始體制改革,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員工調整到管理崗位,在公司規模不變的情況下,2005年業績比2004年翻了近一番,員工隊伍發展到100多人。

伴隨著公司管理制度改革,任建海繼續開拓他的“建材王國”:2008年琅琊王路石材南店開業;2009年,天工家園涉入不鏽鋼行業,天工不鏽鋼廠誕生;2010年,天工集成店開業;2011年,天工家園再次深化改革,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佔地10餘畝的張王莊綜合加工廠投入使用。同年,天工家園投資300餘萬元,對10多個營業店面進行裝修,公司面貌煥然一新。

自2012年開始,為了滿足規模化生產、加工需求,天工家園在蘭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徵地60畝,用於企業規模的再擴大,產品技術的再更新。一年後,天工家園徵地規模由60畝增至近200畝,徵地規模擴大了3倍,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響亮的鞭炮和鑼鼓聲中,2014年,天工家園基地車間破土動工,一年後基地生產車間投入使用。目前,天工家園生產基地現代化石材生產車間4萬多平方米,綜合樓3萬多平方米,職工宿舍樓9萬多平方米,天工家園員工隊伍發展到近3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達百餘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化企業正在沂蒙大地上冉冉升起!

從數量向質量轉型,企業迎來新騰飛

從2001年開始,10年間任建海將天工家園建材店擴張到全省24家店,他常常感慨:“感謝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紅利,感謝國家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讓天工家園抓住發展機遇迅速擴大規模,也為300多名員工提供了發展平臺。”

在環境保護、礦產資源保護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多重壓力下,2015年,國內石材市場需求增長進一步放緩,任建海也明顯感覺到企業的庫存壓力,資金壓力也不斷加大。為了防止企業運營走入困境,他果斷調整店面數量、精簡人員。

任建海說,從2015年開始,他陸續關停了外地的多家店面,銷售門店也從十幾個縮減合併到一個。目前,在濟寧僅留下一個石材廠,建材銷售直營店僅留琅琊王路天工石材店。伴隨著這一波深層次的調整,天工家園也由原來的數量制勝完成了向質量制勝的轉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天工家園生產基地,在切割機、水磨機等現代化設備的轟鳴聲中,一片片精美的石材產品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像翡翠玉、白玉、瑪瑙玉、水墨玉等等這些全球各地的進口石材,經過天工家園加工後,彷彿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卷。

“我們加工的原材料通常是進口石材,例如從智利、巴基斯坦、希臘、土耳其等地進口,再進行加工,顏色自然高雅大方、無放射性、不褪色,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別墅、庭院、家居、園林等建築上。”任建海介紹說。

在任建海看來,做生意企業不論規模大小,“講誠信、不坑人”是最基本的行業準則。“我們在生產、安裝中,力求把天工產品做到極致,生產出廠標準甚至要比國家標準還要高。”

任建海說,天工大理石在臨沂屬於領軍產品。臨沂天元商務大廈、鉑爾曼大酒店、臨商銀行大廈、臨沂廣播電視塔、F1世錦賽主看臺等多個項目,均採用天工家園的石材產品。同時,企業已建立起完善的銷售網絡,產品暢銷山東全省,輻射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省份,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讚譽和普遍認可。

天工的發展還得益於優秀的團隊管理和靈活的股權激勵措施。自上世紀90年代創業初期到現在,天工家園有一半以上的員工是老員工,創業之初的一些老員工已經走上管理崗位。“天工人已經把天工家園當成自己的家”,很多員工在談到天工家園時往往一臉自豪和滿足。

【商海弄潮】任建海:36年砥礪拼搏,精雕細琢“石材王國”

匯聚全球優質石材,力爭鑄就百年品牌

除了作為臨沂天工家園建業有限公司的領航人,任建海還擔任臨沂市政協委員、臨沂市工商聯副會長、臨沂市擁軍優屬協會副主席、臨沂石材陶瓷商會會長等職務。

“自上世紀80年代創業以來,要說遇到最令自己震撼的事,莫過於跟隨市領導一起慰問臨沂艦及臨沂雷達站官兵。”任建海說,“臨沂艦”是以“臨沂”命名的海軍導彈護衛艦,看著官兵們鬥志昂揚、英姿颯爽的身姿,對祖國和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時,他也暗下決心,企業壯大後一定不能忘了沂蒙鄉親。

在企業發展的30多年裡,任建海任臨沂石材陶瓷商會會長,經常組織會員考察先進市場、學習先進經營模式,不斷增加臨沂石材建材行業的發展後勁;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每年都去資助貧困學生,為遇上不測的困難員工捐款救助,把愛心和溫暖灑向學校、敬老院、困難百姓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

【商海弄潮】任建海:36年砥礪拼搏,精雕細琢“石材王國”

在任建海的帶領下,臨沂天工家園建業有限公司正朝著“鑄百年品牌,展天工風采”的企業願景邁進。

2018年,天工家園將營銷總部搬到中國北方國際家居建材城。任建海表示,天工家園將立足華強市場,精耕市場穩步推進,將優質石材產品賣向全國,甚至藉著“一帶一路”和商城國際化機遇,將天工石材賣向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